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少數民族地區扶貧工作的做法與經驗

2018-10-20 04:37:01陳宗勝張小鹿
全球化 2018年7期

陳宗勝 張小鹿

摘要: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多數是貧困較為嚴重的地區。實現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是脫貧攻堅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新疆自治區南疆地區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區,貧困發生率高、致貧原因復雜、貧困程度深,是新疆乃至全國脫貧工作的重點。新疆和田地區和各援疆單位在近年的脫貧攻堅工作中結合少數民族地方實際,創新扶貧脫貧辦法,融合易地搬遷扶貧、勞務輸出扶貧、產業扶貧、教育及人才扶貧等多種途徑,密切維、漢等多民族關系,既維護了社會穩定又激發了維族脫貧內生性,提高少數民族地區脫貧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在新時期的脫貧工作中取得了明顯成績,可為其他民族地區提供借鑒。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多維貧困城鎮化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

作者簡介:

陳宗勝,南開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小鹿,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

南疆四地州是新疆自治區扶貧工作的重點,而和田地區是南疆扶貧工作的重點。2013年,全疆32個國家級貧困縣,四地州片區占26個。四地州貧困村2605個,占全疆貧困村的86%,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四地州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9萬,占全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84%。其中,和田地區包括1市7縣,7個縣全部為國家級貧困縣;和田地區有91個鄉(鎮)、1388個行政村、總人口225.82萬人。“十二五”初期自治區確定的和田地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1296個(平原村1237個、特困山區試點村51個、邊境試點村8個),占全疆貧困村總數的33.5%;貧困人口23.2萬戶、92.4萬人,占全疆貧困人口總數的29%,占和田地區農村人口總數的53%。新疆是維吾爾族集中自治的區域,而和田地區則是多個少數民族集中區域,包括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漢族等22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全地區人口的96%以上。因此,可以說和田地區是少數民族貧困群體集中區。少數民族地區因語言、習慣、宗教、文化等差異,其貧困狀況及扶貧減貧工作,相對而言要更加特殊和復雜。調研組在幾天的考察中發現,在和田地區扶貧減貧過程中,天津等“援疆”省市與當地政府主要針對其少數民族集聚區的特點,因地制宜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了顯著效果。2017年8月,和田地區民豐縣作為全疆首批5個“摘帽”貧困縣,接受了國務院扶貧辦評估檢查工作組的驗收,在此之前也已通過了地區初審及自治區核定。2017年11月1日,國務院扶貧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包括民豐縣在內的全國26個貧困縣“摘帽”脫貧,這是對和田地區及天津市等援疆幫扶單位進行少數民族扶貧工作的充分肯定。

由于和田地區作為少數民族集聚區的特殊民族構成及貧困狀況,總結和田地區及天津等“援疆”省市的扶貧工作經驗和做法,對于新疆全疆和全國其他少數民族深度貧困地區的扶貧脫貧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新建鄉鎮中實施多民族混居,實現居住搬遷與民族融合、經濟扶貧與社區政治社會穩定的統一

少數民族之間及與漢族之間的隔離居住,以及地區間和民族間收入差距過大,是新疆少數民族地區貧窮,從而也是一段時期當地社會動亂、秩序不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通過扶貧減貧措施,能夠實現不同民族的融合居住和共同生活,并且逐步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本身就是一個實現民族團結值得追求的社會目標,同時也有助于維護政治穩定。同時,共同生活及生產也有助于收入差距的逐步縮小。這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和田地區對民族融合與脫貧減貧的同步進行,開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和田地區嘗試將扶貧舉措與民族融合相結合的首要直接方式,就是在進行易地搬遷扶貧過程中,有目的地消除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人為的分隔與隔離,按規劃實行多民族混合居住。天津市在和田地區策勒縣援助建設的“產城融合示范區”就是這樣做的。具體做法是,在小鄉鎮居民安置點的新房屋分配上,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多民族聚集居住,特別是漢族與維族混合生活。比如將一排房子分配給經認定的維族貧困戶,而相鄰一排則分配給漢族貧困戶,再一排分配給哈族貧困戶或者其他民族貧困人口。通過這種方式,就將民族混居融入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中,實現了各民族的融合生活,加強了各民族間的日常交流及以后的融合生產等等。不同民族居民混合居住,不同民族的融合生活,使他們相互認識和實現多民族文化交流,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時也可以實現生產技術的交流。比如,由于生活在一起便于交流,不少漢族同胞把在東部地區成熟的通過合理密植實現規模化種植、生產的技術,以及為蔬菜治蟲、施肥的技術和心得,在日常生活接觸中就自然教給了維族等少數民族朋友,實現其生產豐收、增加收益等等。

和田地區的實踐證明,借助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新鄉鎮安置點上的房屋分配,實現維族與漢族的混居融合生活,是一項將扶貧工作與實現民族團結相結合,實現少數民族地區減貧脫貧和社會安定的有利措施。

二、通過少數民族扶貧勞務輸出,實現勞動力遷移、少數民族扶貧、民族融合及更大范圍政治社會穩定的統一

導致少數民族地區貧窮及社會不安定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當地勞動力過剩。這既使一些人擾亂滋事,也使豐富的勞動資源大量浪費,通過扶貧勞務輸出可能同時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從空間維度來看,勞動力的地區間流動可以改變各地資源稟賦、糾正勞動力地區間的資源錯配,使閑置勞動力得到適當收入及相應的城市生活保障而脫貧。地區間進而民族間收入差距縮小,這本身就是一種減貧措施,而地區間、民族間收入差距的縮小同樣有利于實現民族融合。從時間維度來看,勞務輸出最起碼產生兩種效應,短期內或直接效應表現為對輸出對象收入水平甚至資本積累狀況的改善,也即貧困狀況的緩解;而長期看,勞務輸出沖擊會改變參與流動的貧困勞動力各方面的觀念,包括生活方式、生產經營方式及教育觀念等。這種改變會伴生更加長遠甚至在代際間產生影響,從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跳出“貧困陷阱”,更有助于從根本上改善民族地區貧困狀況,維護民族地區的社會安定狀況。

新疆和田地區在扶貧實踐中,以此理念為指導,在組織援建單位的扶貧勞務輸出過程中,主動為實現少數民族與漢民族的融合生產與共同工作創造條件。具體有多個方案。比如,和田地區一方面按照自治區要求在實施北疆勞務輸出計劃中,安排當地維族貧困勞動力遷移到北疆漢族較多的地區,從事勞務勞作,實現南北疆不同民族貧困群體的融合團結;另一方面,借助天津、安徽等外省援疆單位組織的扶貧勞務輸出,結合維族女性善長紡織的技術優勢,調研外省用工需求,充分尊重用人單位與新疆維族工人本身意愿,實現貧困群體人力資源有效配置。按照新疆自治區政府計劃,“天津援疆”扶貧勞務輸出工程,將主要在于田縣進行試點,并逐漸進行推廣,向天津、北疆乃至全國共轉移2000人次的勞動力。第九批“天津援疆”干部2018年組織實施的第一批勞務輸出隊伍已經在2018年1月1日成功派出。此次勞務輸出,“天津援疆”干部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積極主動對接,一次性培訓、輸出少數民族勞動力102人次(第二批次150人),實現了勞動力與崗位的有效對接。“天津援疆”干部將進一步拓寬勞務輸出途徑和方式,為勞務輸出模式的推廣實施總結和提供經驗。

扶貧勞務輸出工程,將主動啟動南疆地區有組織大規模的向東部沿海漢族集中居住地區轉移就業的序幕,這對于新疆少數民族貧困人群中遷移人口和家庭都將產生積極影響,對其個人及家庭收入、思想觀念都是一個重大沖擊、改變從而提升,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的長期穩定,實現政治、經濟與社會目標的統一。當然,在進行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同時,短期內也可能給接受勞務轉移的地區帶來一些不穩定,各地要務必做好必要的應對措施。

三、強化教育扶貧的根本性,提升少數民族貧困勞動力的人力資本,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穩定提供長久保障

調查表明,一些少數民族群體長期貧困及滋事擾亂社會治安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文化水平很低,沒有就業愿望和從業能力,同時因缺乏辨別分析能力,很容易上當受騙,受一些民族極端勢力的教唆和挑撥。大多數少數民族貧困群體都是善良老實的普通人民群眾,因此是可教育的。

正如經濟學理論闡明的,教育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在少數民族地區也必定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區及深度貧困地區要“拔窮根”及維護長久穩定、安定,必須重視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扶貧是徹底脫貧、持續脫貧的重要手段。提升人力資本不僅可以直接對擺脫貧困產生影響,同時也會通過其他途徑對于減貧發揮作用。比如一些研究揭示,在貧困國家和地區的人力資本回報率明顯高于發達國家和地區,語言障礙、生活習慣、民族傳統及較低的受教育水平,是形成勞動力流動的障礙,也即市場存在較大的摩擦,使地區間存在的勞動力資源錯配不能通過市場本身解決,只能通過政府協調解決。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受教育水平較低,限制了和田地區勞動力大規模自發流出至東部地區,即使通過扶貧勞務輸出進入東部地區,也往往是在漢族聚居區人為形成少數民族小規模聚居。所以提升少數民族貧困群體的受教育及培訓水平,對于輸出勞動力而言,短期內的正影響在于收入增加和物質生活水平提高,長期內的正影響主要體現在精神文化生活的改進和提升,使之融入現代社會。

經驗表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回報率高于高等教育、農村地區教育回報率高于城市地區,這表明平均受教育水平較低的和田地區教育的邊際回報率應當較高。新疆和田地區針對少數民族貧困群體的教育扶貧措施,可以從貧困人口進入勞動力市場之前和之后進行說明。貧困人口進入勞動力市場前,主要通過適齡教育對其進行人力資本投資,這也是“兩不愁,三保障”中的“義務教育”有保障的進一步深化。全疆推行的適齡兒童必須入托,推廣國語與維語雙語教學,嚴格推行15年義務教育,推行“內高班”政策等,都既對實現民族交流、和諧融合具有積極作用,也更有助于貧困人群長期內提高人力資本,增加就業競爭力,實現減貧脫貧。各地與技術前沿的文化差異通過影響信任和溝通等因素阻礙技術擴散,最終影響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進而造成民族間、地區間的收入差異及其他差異。

其中,近些年和田地區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漢語教學,這是一項有利于減貧和民族融合、社會穩定的長期措施。大量研究表明,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和載體,語言差異在相當程度上即表征了文化差異;在我國這樣一個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國家里,在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漢族語言和其他民族語言即雙語通用,是實現民族和諧安定,從而減貧脫貧的重要手段。新疆及和田地區前幾年一度出現不安定局面,一個原因是整個南疆地區維吾爾族放棄了多年推行的漢語普及工作,結果導致普通話普及程度很低的突出問題,從而直接造成該地區民族間交流的障礙,尤其導致了維吾爾族與其他各民族的多方面隔離。因為語言差異削弱不同民族之間的信息有效傳遞,甚至失真,從而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來專門向少數民族群眾傳播不良信息。按國家規定,目前和田地區維民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已經實施15年義務教育,在各個教育階段均安排和實施了漢語等雙語教學。漢語教學的推廣是在尊重各少數民族語言的前提下,為加強少數民族同漢族交流提供了媒介,有利于實現相互理解民族融合,從而更有利于勞動力實現就業,增加收入,減貧脫貧,同樣是一種民族融合和減貧脫貧相融合的措施。

和田地區對于能夠進入勞動力市場的貧困勞動力的教育,體現在通過技能培訓,提升其人力資本和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客觀上為實現居民脫貧提供了條件。“天津援疆”注重從基礎層面提升和田地區少數民族群體的人力資本。一是除按通常作法安排援疆教師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從而為少數民族勞動力進入勞動力市場,減少了交流障礙,降低了交易成本,提供更加直接有效的交流工具外,“天津援疆”還通過對當地教師的培訓,進行教師的“一對一”培訓,打造一支即使援疆隊伍離開也“帶不走”的教師隊伍。52名天津名校名師目前都在崗位上發揮重要作用,2018年又有485名援疆教師及組團式管理人員來疆從事教育工作,通過他們的辛勤工作又培訓了大量人才。二是天津通過醫療援疆,增強和田地區醫療設備和醫務從業者專業技能,在醫院組織領導、醫學學科建設、臨床專業技能等方面取得明顯效果。醫療條件的改善,從另一方面也對和田地區人力資本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三是更好地發揮教育在脫貧中的積極作用,天津等各援疆單位還對教育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比如天津市投資4億元建立南疆地區第一所現代化的職業技術大學,完善策勒縣第一小學、于田縣民漢語實驗中學等教學設施。四是天津市幫扶少數民族脫貧,還體現在天津市每年在有限的高考名額中,安排一定名額投放到特定地區進行專項招生,招生專業往往為醫學等應用型專業,同時與考生簽訂協議,完成學業后應回原籍進行一定年限的服務。

四、結合少數民族宗教活動特點,創新適宜當地的扶貧減貧措施,培育并保障脫貧的內生動力和扶貧穩定性相統一

在少數民族地區實施扶貧減貧過程中,由于民族因素和自然因素等導致的長期無條件經濟支持,很容易在貧困地區形成“等、靠、要”“懶、散、慢”等為特征的貧困文化,要打破少數民族地區扶貧工作中前期形成的“輸血”依賴,增強脫貧內生性,是新疆和田地區針對少數民族特點需長期從事的扶貧工作的重點。和田地區扶貧措施已經從早期的現金援助為主,轉變為結合當地民族特點以培育貧困群體自立精神的項目支持為主。和田地區嘗試將援疆資金直接投入到與少數民族貧困群體相關的項目中。

比如,天津援疆指揮部結合棚戶區改造,圍繞有800余年歷史的艾提卡爾清真寺進行集中規劃,參與從規劃、集資到建設、招商引資等的各個階段,除直接改善生活條件外同時為當地提供相當數量的就業崗位;在政府推動和支持下,新疆昆侖尼雅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與民豐縣簽訂了昆侖尼雅生態農牧產業園招商引資項目,結合當地尼雅黑雞養殖傳統,用現代農牧科技打造綠色有機種養殖平臺,采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管理模式,同時進行防風固沙與糧食、草業、苗木、林果種植、畜牧業養殖和飼料加工,形成種養殖、產品精深加工、倉儲物流、市場銷售等生態農牧和旅游觀光等為一體的產業鏈,讓當地農牧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致富。天津援疆扶貧工程還結合和田當地維民族等少數民族的居住地特色,發展庭院經濟,推廣戶養鴿子、尼雅烏雞、尼雅羊養殖等工作方法,同樣值得民族地區及深度貧困地區在開展扶貧工作中總結、借鑒。

另外,天津市結合當地維民族生活特點,2017年投資新建200座蔬菜種植設施農業大棚,建設“產城融合”工業園區使貧困勞動力克服勞動力市場上的信息、距離、民族習俗等因素造成的摩擦,實現就地就業。有就業崗位、有工資收入是增強減貧脫貧內生動力的重要條件。在逐漸改變幫扶措施的同時,創造各種條件激發脫貧的自主性、內生性,能夠實現扶貧脫貧成效的穩定性。

五、與少數民族貧困人口交朋友,密切維—漢關系,轉變政府職能,加強縣鄉援疆干部同少數民族地區基層維族組織及農戶的聯系

要落實我們黨提出的精準扶貧,真脫貧脫真貧,一定要使貧困人群對政策和措施有理解,并積極配合。特別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內,本來就因語言障礙等存在交流困難,再加上一些極端分子的教唆,若幫扶工程不被理解和配合,很難真正完成援助貧困任務。

因此,天津援疆干部同和田地區就圍繞“民族團結一家親”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形式多樣,效果明顯。活動開展涉及到經濟、工作、技術、文化交流等方方面面,比如,2017年10月在天津舉辦的全國食品博覽會(中國·天津)和田地區農產品推介會等,有效緩解了和田地區“棗賤傷農”的情況,幫助和田地區銷售紅棗近萬噸,對于脫貧減貧工作產生直接影響;2017年12月11日至15日期間,津南區醫療代表隊至和田地區策勒縣進行了為期5天的考察交流,包括學術交流、技術指導、病例討論及學術講座等多種方式,有效促進了醫療技術的交流,有助于提升和田地區的醫療水平;2017年9月22日,由天津開往新疆和田的“津和號”列車,裝載了送到和田的著名書法家的書法、天津各中學為和田地區學生書寫的2400余張明信片,及教育機構捐建的1200冊圖書和價值7萬元的工具書,促進了兩地學生感情聯系,加強了教育和文化溝通。

2017年9月,天津援疆人員主動邀請幫扶結對對象50多人來津參觀訪問,使他們更加全面真實的了解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有效增強其民族自豪感,激發其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這是天津援助新疆的一個重要舉措。具體辦法是,安排天津政府有關領導、援疆企業工作人員及企業家同當地維民族貧困人口結對子,目前已經結成的對子家庭有700余戶,定期走訪,由此形成了消除信息摩擦,從而使勞動力和就業職位互相匹配;通過走訪及相應教育措施,有利于幫助貧困群體理解黨的政策,理解天津扶貧減貧的真心援助,以及實現同現代商業倫理接軌,摒棄并阻斷貧困文化的代際傳遞,激發脫貧的內生性。

通過走訪,有助于領導干部深入群眾,真正了解少數民族貧困人口生活狀況,在實現“精準扶貧”的同時,增強扶貧中的責任感。其中,“訪惠聚”工作隊與掛職第一書記機制相結合,也是少數民族地區扶貧脫貧工作的一種創新性作法,既節約行政成本,也能充分發揮兩項機制的優勢。“訪惠聚”工作隊的作業目的就是“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這一舉措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密切聯系貧困群眾,服務于貧困群眾,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第一書記制度,指的是為克服某些少數民族村級組織在落實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執行力不足的問題,由縣直部門領導干部直接掛職村級第一書記,在幫扶村莊所在鄉鎮的領導下,指導或配合村兩委實際工作,對扶貧減貧工作負有直接責任。這一制度有利于加強民族地區較為薄弱的基層組織工作,在維護基層穩定的同時,有效提高各項扶貧脫貧政策落地。因此,“訪惠聚”工作隊與掛職第一書記兩項機制結合,對于加強地方政府同維族基層組織及維族農戶聯系、提高農村解讀和落實少數民族地區各項扶貧政策工作、提升農村基層管理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切實改善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生活狀況具有積極作用。同時,掛職第一書記及工作隊駐村,有利于利用自身政治、經濟資源,幫扶改善少數民族村居基礎設施建設。調研中發現,掛職第一書記或駐村工作隊往往通過各種途徑,將民生項目或個人資金投入到幫扶村莊,用于村莊道路交通、文化廣場、衛生室、村莊活動室、幼兒園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從而為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及人力資本提升等各項扶貧減貧政策的落實,提供了更好的物質基礎。

六、圍繞少數民族地區致貧原因多數是多維貧困,調動和利用多種資源多途徑實施多維扶貧,實現真脫貧并且持續長期脫貧

扶貧工作一定要針對問題,綜合解決導致貧困的各主要困難。經濟學理論特別是關于經濟增長的各種模型理論表明,資本增長及投資增加,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貧困地區之所以貧困的一個解釋性原因,就是長期面臨資本匱乏的約束,以至于陷入“低收入貧困陷阱”:即當收入低下導致低的儲蓄率,并進而導致資本缺乏投資不足,從而致經濟增長長期緩慢,使下一期的收入更低、儲蓄率更低,如此便進入貧困的怪圈。然而,另一方面,全球范圍內對不發達國家的扶貧援助,以及我國早期的扶貧減貧實踐,都表明單純的資本投入似乎并未使貧困地區擺脫貧困。就是說,在進行扶貧援助時,要注意采取有差別的綜合援助方式,必須注意實現多種生產要素的重組,才能夠真正提高援助效率,達到援助的實效。

援疆扶貧工作是一項很強的民族支持政策,旨在通過人才、技術、管理、資金等,全方位援助新疆貧困地區貧困群體貧困人口的有效機制,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幫助新疆各族群眾解決就業、教育、住房等基本問題;同時支持新疆相關特色產業發展,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北京、天津和安徽分別對口支援和田地區4市縣1兵團師、3縣和1縣,其中,天津市對口支援策勒縣、于田縣和民豐縣。天津援疆舉措包括產業援疆、項目援疆、教育援疆、人才援疆、社會資金援疆等。和田地區主動加強同援疆單位聯系,同援疆單位共同創新援疆舉措,例如實施支援單位同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幫扶”,開通天津到和田的“津和號”專列輸送新疆當地產品,推動“產城融合”項目,探索人才援疆新模式、培育當地教育、醫療團隊,支援單位接受勞務輸出等。從根本而言,多種扶貧方式旨在借助援疆單位優化和田地區的資源稟賦,實現輸入要素同當地要素的有效結合,升級生產模式和業態。比如,天津市針對搬遷戶提供的配套設施農業大棚,本質上是資金、技術同和田地區勞動力、土地資源的結合,促進當地優勢經濟作物產量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新要素的注入會直接改善生活生產條件,同其他要素有機結合則打破貧困循環,長期可優化生產方式,穩定提高生活質量。

此外,和田地區在實施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工作過程中,對于集中搬遷居住的新型小城鎮化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在嚴格落實金融扶貧工作等具體扶貧脫貧措施方面,也進行了有成效的嘗試。這些都值得認真總結和推介。

七、結論與建議

以上介紹和分析說明,天津及全國其他援疆地區在新疆和田少數民族地區推動的各種扶貧措施,是成功的、有效的,值得在其他少數民族地區推廣,特別是值得在那些需要加強民族融合、維護安定團結的多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參考。

一是可以結合當地民族狀況,在實施易地搬遷類扶貧措施時,有針對性地安排各民族混合居住,以方便各民族間的技術、文化交流,同時實現民族融合、安定團結及經濟發展。

二是在勞動過剩的深度貧困少數民族地區,可借勞務輸出實現短期和長期的不同民族融合生活和工作,從而短期內實現貧困人口的工資性收入增長脫貧,而長期內通過民族融合提升少數民族的文化觀念,特別是提高其下一代文化水平和擴展其視野,從而與其他民族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三是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工作,應充分認識和重視教育投資對人力資本提升的重要性,把教育扶貧作為扶貧脫貧的根本措施,作為擺脫“貧困陷阱”的重要措施。尤其重要的是加強漢語教育,應把學習漢族語言作為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勞動力自我學習、提升內升脫貧動力的重要舉措,也是維護社會長期穩定的重要舉措。

四是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脫貧工作,必須從直接給錢給物的輸血型扶貧思路,轉變為少數民族地區創造自身脫貧的必要條件和物質基礎。即使引進旨在為當地增加就業機會的各種投資企業,也要充分考慮當地較低層次的產業結構和業態,注重充分發揮其勞動過剩的比較優勢,增加其內生脫貧動力。

五是在少數民族地區扶貧脫貧工作中,要特別注重與少數民族貧困群眾交朋友,交流民族文化和專門技術,密切聯系各族群眾,宣介好各級各項政策,保證各民族的團結和諧,使其理解并支持脫貧攻堅工作。

六是務必認識并關注到少數民族地區的深度貧困多數是多維貧困,致貧原因多而雜,程度深且重,從而必須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多途徑扶貧減貧方案,唯此才能為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真脫貧、脫真貧。

當然,新疆和田地區的扶貧脫貧工作還是初步的,天津等地的扶貧援助工作也需要進一步深入推進,和田地區的扶貧工作也可能仍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但是,就目前取得的進展和成效看,天津等地的援疆工作、和田地區的自身扶貧工作,都是成功的,效果是明顯的。因而和田地區圍繞少數民族特點開展扶貧工作的特色,值得認真總結和推廣,值得包含少數民族貧困群體的其他地區在扶貧脫貧工作予以借鑒和參考。當然,在各地實踐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特別要結合民族風俗習慣,不可生搬硬套。

參考文獻:

1.黃仰玲:《中國國民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對策》,《改革與戰略》2016年第4期。

2.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課題組:《“十三五”時期收入分配格局變化及對經濟社會的影響》,2017年。

3.陳宗勝:《公有經濟中減低貧困的理論與實踐》,《南開經濟研究》1993年第6期。

4.陳宗勝、于濤:《中國城鎮貧困線、貧困率及存在的問題》,《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7年第6期。

5.劉小珉:《多維貧困視角下的民族地區精準扶貧——基于CHES2011數據的分析》,《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

6.宋玉蘭、張夢醒、范宏民、林洪杰:《連片特困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層次結構對農民收入增長的作用——以南疆三地州為例》,《人口與經濟》2017年第2期。

7.張建軍:《“三維資本”視閾下新疆民族鄉貧困治理對策研究——以溫宿縣博孜墩柯爾克孜族鄉為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年第6期。

8.鄒薇、程波:《中國教育貧困“不降反升”現象研究》,《中國人口科學》2017年第5期。

9.李錚、鄧曉蘭、金博涵:《精準扶貧視角下轉移支付的吸收能力——來自貧困縣的證據》,《財貿研究》2017年第9期。

10.邁克爾 P.托達羅、斯蒂芬 C.史密斯:《發展經濟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版。

11.趙子樂、林建浩:《經濟發展差距的文化假說:從基因到語言》,《管理世界》2017年第1期。

12.陳宗勝:《中國多維扶貧走在世界前列》,《人民日報》2017年8月16日。

13.陳宗勝、沈揚揚、周云波:《中國農村貧困狀況的絕對與相對變動——兼論相對貧困線的設定》,《管理世界》2013年第1期。

責任編輯:沈家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激情第一页| 亚洲天堂成人|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国产迷奸在线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国产青青草视频|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亚洲a级毛片|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动漫h|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在线看国产精品| 曰AV在线无码|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精品视频第一页|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国产人人射| 色噜噜综合网|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lhav亚洲精品| 亚洲女人在线| 91麻豆国产视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综合欧美|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一级毛片免费的| 日韩专区欧美|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制服丝袜无码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久久九九热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欧美伦理一区|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清纯自偷自拍另类专区|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1区|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制服丝袜亚洲| 欧美不卡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无码一区18禁|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亚洲欧美不卡| 激情亚洲天堂|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色| 欧美a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