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文
摘 要:語文教學和應用通常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其中讀寫結合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十分有效的辦法。學生能通過讀來進行有效的情景帶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而寫則有助于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梳理和總結,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小學為例,討論在教學中讀寫模式的應用策略及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教學
前言
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閱讀更是小學生獲得知識和進行學習的重要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教學成績,還有助于學生對其他科目的學習和理解。在小學生閱讀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在閱讀過程中標記和總結的好習慣,學習優(yōu)秀作品中的寫作技巧,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大有幫助。
1 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的意義
在漢語文化的學習中,讀和寫之間的奇妙聯(lián)系是難以割斷的。唐代大詩人杜甫曾作詩寫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焙笕艘哺胶驼f:“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做詩也會吟?!敝劣诮~圣陶老先生的《兼論讀和寫的關系》一書中,更是直接揭示了教育領域中讀和寫之間的相互關系,即:語文包括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讀寫結合是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根本方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動筆、動腦思考,學習和借鑒作者高明的布局安排和感情渲染,提高寫作水平;同時,通過寫作練習的感悟,又能幫學生更好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1]
小學生語文閱讀方面基礎較弱,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影響或考慮到學生接受能力等問題,刻意的將讀、寫分離進行教學,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僅停留在朗讀教學和教師“獨角戲”一般的講解兩方面,學生在課堂中缺乏動筆的機會,積極性不足,導致其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都得不到很好提高。
2 閱讀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
2.1.增加語言積累,提高閱讀量
小學生文化基礎薄弱,詞匯積累、語言表述和寫作手法技巧都極度匱乏,因而在閱讀和寫作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不得其門”或“無話可說、無詞可用”的現(xiàn)象。因此,要想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開展有效的讀寫結合模式的教學,就必須要選擇足量且優(yōu)秀的適齡文學作品供學生們閱讀和學習,幫助學生進行詞匯積累和寫作手法的涉獵。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黃山奇松》一文中,關于描寫黃山奇雄怪絕的景物特點時,采用了大量的諸如“枝干蟠曲”“挺秀”等精彩詞匯,教師在進行閱讀講解時,應著重對這些詞匯進行歸納和講解,并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詞匯的使用環(huán)境,并指導學生進行練習和掌握。[2]
2.2.情景對話,鍛煉學生語言表達
情景對話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式,通過安排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和讀白的形式進行情景帶入,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故事發(fā)展的節(jié)奏和情感。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下,我們對原有的情景對話形式也有所創(chuàng)新改變。
例如在《漁夫和金魚》一文中,描述了一個善良怯懦的漁夫放生了一條金魚后,他貪得無厭的老太婆開始向金魚兒不休止的索取,最終落得一場空的故事。不少學生在學完故事后,都對老太婆的貪得無厭感到氣憤,同時也對漁夫感到惋惜。于是我就安排學生們自己對“劇本”進行改編,并由學生們來進行扮演對話。學生們聽完都來了興趣,紛紛組織語言建言獻策,原著中好似木偶一般的漁夫漸漸靈活生動起來,學生們在他和老太婆的對話中不再是唯唯諾諾,而是從一開始的“想了一下,點了點頭。”到后來“嘆了口氣,走出家門?!痹俚阶詈罄咸盘岢鲆尳痿~做仆人伺候自己時“突然站住,大聲的質問:‘如果知道它將成為你的仆人,當時我為什么還要放了它呢!”
通過這樣的自導、自演,既鍛煉了學生的朗誦能力和寫作能力,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保證了閱讀教學的質量。
2.3.鼓勵對優(yōu)秀作品的仿寫
仿寫并非是抄襲,它是學習的重要方式。仿寫的概念其實滲入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除了文章寫作外,還有練習寫字的字帖、軍備和科技產品落后的國家通常也是通過模仿先進的國家謀求發(fā)展甚至超越的。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優(yōu)秀作品、優(yōu)秀片段進行仿寫,是幫學生建立寫作基礎,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在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時,必須選擇合適的文學作品,把握好仿寫的目的性。
以小學課文《荔枝》為例,在描寫荔枝的過程中寫道:“母親撲啼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只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對我說:‘你說它是怎么長的?怎么紅皮里就長著這么白的肉?”這一段就描寫的比較有特色,文章對荔枝的描寫并沒有采用用諸如“它被一層紅色硬殼包裹著。”“殼里藏著白色的果肉”這樣的常規(guī)語言,而是將對它的描寫巧妙的融入了母親的動作和語言中,營造了一個連貫的畫面感。通過這一表現(xiàn)手法,不僅讓人一下子就想到荔枝的模樣,還使一個沒見過荔枝,有些好奇又有些心疼的節(jié)儉老母親形象躍然紙上。
在對這篇文章進行閱讀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下自己家那些不常見的水果出現(xiàn)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的反應,學習一下這種描寫手法,并通過觀察和寫作,感受到家人對自己的關愛。
3 結束語
語文學習中“聽說讀寫”本就是相互關聯(lián),互相促進的,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應將他們分割開來。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在教學中更應堅持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fā)揮讀與寫相輔相成的作用,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玉梅.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新課程(小學),2018(02):75.
[2] 杭玉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好家長,2017(7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