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倩萍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地鐵大客流情況下存在的風險,闡述了客流控制的定義,分析了影響客流控制措施相關因素,總結了客流控制措施及限流值計算。結合現場經驗,研究分析了廣州地鐵三號線客村站大客流時采取的客流控措施。
關鍵詞:地鐵車站;客流控制;適用性
目前,廣州地鐵線網日均客流量已達到800多萬人次,很多線路的現有設備設施已經不能滿足迅速增長的大客流了,地鐵車站作為運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節,如何在大客流的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地鐵運營的安全、準點、快捷,是客運管理者們特別要思考的地方。
1 地鐵車站大客流風險分析
國內外的運營經驗表明,地鐵運輸作為一種具有車輛密度高、客流量大的公共交通方式,運營空間狹小,環境相對封閉,在較好解決城市地而交通擁堵問題的同時,也導致了人流聚集,使得地鐵運營安全問題逐步凸顯出來。擁擠的地鐵客流帶來嚴重的安全風險主要包括:
(1)易發生乘客踩踏事件造成群死群傷。
(2)易發生因站臺擁擠乘客被擠落軌道風險。
(3)易發生乘客在扶梯摔倒導致傷亡事件。
2 地鐵大客流控制措施探討
2.1 客流控制的定義
客流控制是指當地鐵車站內設施設備承受的負荷超過其客流閾值,采取控制站內或區域內客流數量,確保大客流情況下地鐵運營組織的安全、有序、可控的措施,客流控制能夠有效減少因大客流沖擊導致乘客傷亡事故的發生。
2.2 影響客流控制相關因素
在有限的空間內,如何才能在現有設備設施的基礎上組織好客流工作,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具體分為以下幾種。
(1)車站出入口及通道的數量、規模和位置。
(2)站廳、站臺的面積;其容納能力影響著是否采用客流控制措施。
(3)換乘站換乘通道的通過能力、位置、數量。
(4)樓梯、自動扶梯等乘降設備的位置、數量及通過能力。
(5)自動售票及檢票設備分布、數量及通過能力;影響到進出站客流流線及站廳的客流人數。
(6)發車間隔;發車間隔直接影響站臺乘客疏散能力。
2.3 客流控制的措施
(1)單站級客流控制方式
高峰時段,可采取單站級客流控制措施來控制客流的進入地點、走行路徑或走行速度,保證車站設施上的客流量處于安全負荷之下,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在樓梯/扶梯連接處設置控制點分批放行;改變扶梯走向;引導乘客走樓梯;設置鐵馬、伸縮欄桿等改變乘客行走路徑;關閉部分進閘機限流,或者在進閘機口設置鐵馬等分批進閘。其目的是改變乘客的正常走行路徑,增加乘客的走行距離,減緩乘客的走行速度,延緩乘客到達站廳、站臺的時間,控制一個區域到另一個區域的乘客人數,以減緩車站或部分區域的客流壓力。
實際在大客流的客流控制的現場,采取的客流控制措施往往不是單一的,需要采用多種客流控制措施的組合,已達到最好的客流控制效果。
(2)線網級別客流控制方式
客流高峰期間,地鐵線網上不僅僅是一個車站會出現大客流,往往多個相鄰的車站都會出現客流密集的情況,一條線路前方車站的運營狀況也會影響后續車站的乘客登乘。因此,需要有考慮線網多個車站的客流量,協調控制各站客流,均衡各站進站客流,使客流在整個路網上均衡、順暢,達到系統整體最優。線網級客流控制是在單站級客流控制基礎上執行的。大客流換乘站或連續幾個區段中最高滿載率的車站稱為主控站,主控站的上下行線路或鄰線車站的限流車站稱之為輔控站。
2.4 客流控制的啟動及限流值計算
(1)單站級客流控制
大客流的度量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標準,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根據服務水平來確定,二是基于疏散時間的度量。廣州地鐵以最直觀的方式來確定是否大客流需要進行客流控制,當站臺候車乘客或者站廳付費區、非付費區積聚的乘客超過整個站臺面積的2/3,且有增大趨勢時,采取相應的單站級客流控制措施。車站設置2/3區域面積的客流控制“警戒線”,量化客流控制的啟動時機及力度。
(2)線網級別客流控制
實施單線級客流聯控,仍無法緩解客流壓力時,鄰線輔控站采取客流控制措施限制進站乘客人數,緩解主控站客流壓力。當主控站為中間大客流換乘車站時,對于輔控車站的選取,一般是在對主控站客流影響較大的前方車站中選取。前方各個車站到達主控站之后車站的客流量為Qn,Qn即為影響列車到達主控站滿載率的因素。通常選擇Qn值最大的幾個車站作為輔控站。
設定高峰時段為T,列車到達主控站的滿載率最高為pmax,pi為設定條件下輔控站i車站可以增加的列車滿載率,px為除輔控站外前方其他車站可以增加的列車滿載率之和,該線路中輔控站通過主控站的客流總量為Q,Qi為各輔控站到達主控站之后車站的客流量,X為前方非輔控站到達主控站之后車站的客流量之和。
則對主控站有影響的輔控站客流Q = Q1+Q2+Q3+…+Qi;
到達主控站最高滿載率情況下p1+p2+p3+…+pi+px = pmax;
其中1,2,3,…,i代表主控站前方輔控站車站;x代表非輔控站。
Qi/Q為高峰期輔控i車站客流量占前方輔控車站通過主控站客流量Q的比例??紤]到均衡各站客流的原則,以客流比例Qi/Q作為i站可增加的滿載率的依據。各站可以增加的列車滿載率pi =(Qi/Q)×(pmax-px),其中Qi、Q、pmax、px都是已知的,因此可以算出i站可增加滿載率。當px/pmax趨于零時,pi =(Qi/Q)×pmax。
在高峰期這段時間內,Zi = pi×N,即列車到達i站時可增加的人數=可以增加的列車滿載率×列車容量。
高峰時段T的時間偏長,一般以15分鐘進站客流數值為參考,因此15分鐘內i站的進站客流限流值Imax= Z×(15/T)=(pi×N)×(15/T)=(Qi/Q)×pmax×N×(15/T)。
3 案例分析
我們以廣州地鐵三號線客村站為例,對大客流情況下客運組織進行分析研究。
客村站是廣州地鐵3號線與8號線的換乘車站,為地下四層結構,負一層是站廳層,負二層是8號線站臺層,負三層為3號線與8號線的換乘平臺,負四層為3號線站臺層??痛逭?號線和8號線都是島式站臺。3號線與8號線的換乘是通過換乘通道和換乘平臺實現的。3號線與8號線的換乘也可以通過負一層站廳層實現換乘。
影響客村站早高峰客流控制的客流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為進站客流以及換乘客流,兩股客流都較大,在三號線運能接近極限的情況下,必須通過客流控制來保證運營安全。
客村站3號線站臺面積較小,在早高峰時段,客村在站廳付費區設置回形陣減緩乘客到站臺的速度,并在站廳通往站臺扶梯上方設置控制點,同時也在換乘平臺進行分流并設置控制點。隨著客流增大,逐步在8號線站臺設置控制點同時啟動客流控制,在A、B端進閘機設置控制點控制進站客流。但由于大部分出入口不適宜進行客流控制,所以客村站一般不在出入口實施客流控制,在單站級客流控制不能緩解本站客流壓力的情況下,申請線網級別的客流控制,通過限制3號路或8號線其他車站上車的乘客數量,來降低列車到達客村時的滿載率,以減緩客村站的客流壓力。
4 結束語
實踐證明,在運能、設備設施有限的情況下,面對大客流,提前制定客流組織方案,進行有效的客流控制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制定客流控制方案以及進行客流控制時,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調查客流規律,通過客流預測分析,確定高峰客流時段,并得出乘客到達車站規律;二是因地制宜,根據車站的實際情況,包括車站空間、客流走向等,依據現場得出合理的客流控制措施。合理的進行客流控制,能夠有效地發揮地鐵運輸的潛力,發揮地鐵設備的最大效能,提高地鐵運營管理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賀明,王旭.地鐵運營安全管理對策研究[J].交通企業管理.2012
[2] 王煒南.突發特大客流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組織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2008
[3] 劉蓮花,蔣亮.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客流控制方法研究 [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5,33(5):51-55
[4] 張倫.陳扶崑.地鐵車站大客流運營組織探討[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1(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