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
摘 要:隨著人民物質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國“鋼琴學習熱”持續升溫,鋼琴教育備受關注。同時,對鋼琴教育的探討方興未艾。鋼琴教育屬于音樂教育的范疇,作為社會行為的音樂教育,根據其教育對象、教育目標及教育手段、方式的不同,分為國民音樂教育與專業音樂教育兩大類。本文就國民音樂教育的鋼琴教育中,如何更好地掌握鋼琴教與學的有關知識、能力和方法,提出了見解。
關鍵詞:興趣;鋼琴技術;音樂內容
鋼琴教育就其教育對象、教育目標及教育手段,方式的不同,分為國民音樂教育與專業音樂教育兩大類。音樂院校及其附屬中、小學中以鋼琴為主課的鋼琴教學屬于專業音樂教育,其目標是培養少數鋼琴專門人才。音樂藝術院校中的鋼琴基礎課,高師、中師、幼師中鋼琴課,以及普通中小學業余鋼琴課的鋼琴教學,隸屬于國民音樂教育。教學目標以提高基本素質為主。國民音樂教育其面向不是個別尖子生,而是廣大學生。因此,面對如此龐大的學生群體,如何讓學生更好的進行鋼琴演奏與學習?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三點:
1 激發濃厚的鋼琴學習興趣為前提
興趣是指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及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人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反應了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培養和激發學琴的興趣,誘發其學習的內部動力,是促進學好鋼琴的重要保證。
1.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在鋼琴教學中,要做到信任和理解每一位學生,努力營造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們以最好的學習狀態和最佳的學習心態來參與學習。通過優化師生關系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究知識的強烈愿望,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2.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種啟發式的教學思想在今天仍然沒有過時。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對他們進行啟發、開導。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嘗試到自己學習的樂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品格。當然,“因材施教”也必須要貫穿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性格等因素,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的自信,達到理想地預期效果。
2 探索合適的鋼琴技術為關鍵
俄國鋼琴家康斯坦丁·伊古姆諾夫曾這樣說,“聲音構思限定了技巧,從耳朵到動作,而不是相反順序”。因為聲音的構思并非一個不可改變的概念,而且每位音樂家都有自己的構思。顯然,有多少種不同的構思就有多少種不同的鋼琴技巧。
從古至今,鋼琴演奏史上沒有給我們留下一個通用的完美技巧的例子。但是,每個有創意的藝術家都有其個人能實現自己意圖的技巧。此外,真正偉大的鋼琴家并不是只有一種技巧,而是多種技巧。當然,技巧的完美程度不是由演奏者掌握多少技巧來決定的,而是由表達藝術意圖和實現藝術手段的相符程度來決定的。
在鋼琴學習的初始階段,個人技巧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老師的影響。特別是當老師有著強烈的藝術個性時,鋼琴技巧的學習更是言傳身教。此時,學生的鋼琴演奏會表達老師的音樂意圖,并使用相應的技巧方法。隨著逐步的學習,學生的個性逐漸展露出來,并且鋼琴技巧會日益完善以適應他個人表演的二度創作。
創作本身是賦予生命,而表演的二度創造應是充滿活力的表現。其中,具有個人色彩的音色,是最能反映我們人格特性的因素。一首樂曲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它音樂內容的表現。音樂內容的表現力占有其目的性的地位。但音樂內容是依賴樂音存在的,當音樂的線條失去進行的方向時,音符也完全沒有意義。正確地彈出樂音就必須有技術能力。所以技術占有關鍵性的地位,沒有技術音樂內容的表現只是一種空話。科學的鋼琴彈奏技術是鋼琴演奏水平提高的基礎,對音樂內容的理解,是科學彈奏技術的重要依據。每一種技術要求都是為了獲得一種音響效果、一種聲音來體現。技術所要表達到的目的必然是表現音樂內容。條條道路通羅馬,在彈奏方法科學有效的前提下,找一種最適合自己并且可以更好地詮釋鋼琴作品效率與質量的演奏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3 培養完美的表達音樂內容為目的
音樂內容屬于音樂表現的范疇。在鋼琴教學中,音樂內容的學習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影響著我們對音樂本質的認識。由于音樂內容的特殊性,對音樂美的感受各不相同,對音樂的理解就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觀點。從而產生各種學派,有了許多個性化的、獨特的演奏。而這種百家爭鳴的局面,也正是音樂的魅力所在。
音樂是抽象的,它不是生活的照搬,而是對現實生活的高度集中,概括和升華。每首音樂作品也都濃縮了其特有的社會時代特點。“外觀有限,內涵無窮”形似形其表,神似神其心。所以,我們彈琴時,不可只追求形似,而要通過查看各種版本的譜例、背景資料、音頻、視頻等輔助手段,深入思考,把握曲子的風格特征,完美的表達音樂內容。德國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貝多芬曾說“音樂不在譜上,而在譜子中間。”其意是指樂譜上記載著作曲家希望傳遞給他人的全部信息,樂譜是作曲家寫給演奏者的“公開信”。我國著名鋼琴教育家朱工一也曾說過:“精心研究樂譜是窺探作者內心奧妙的重要途徑。”所以說,做到完美表達音樂內容的前期工作便是正確讀譜的問題。當學琴者拿到一首新的曲譜時,除了把樂譜上作曲家所表標明的所有信息都完整地表現出來,還應該仔細研讀樂譜背后作曲家所蘊含其特有的音樂語言。只有你理解了樂曲中的音樂語言,通過技巧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來,做到彈奏的樂音是你思想感情的延伸,從而完美的表達音樂內容,才能達到人琴合一的最高境界。
總之,學習興趣、鋼琴技巧和音樂內容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也始終貫穿在鋼琴學習中。古人云:“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只有領會鋼琴教育的本質或者說是精髓,才能取得成功,這才是我們鋼琴學習的目的與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