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腫瘤醫院(450006)孫艷華
1.1 基礎資料 將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9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為綜合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分別為45例、44例。常規護理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60.5±8.7)歲,病程1~2年,平均病程(1.5±0.5)年;綜合護理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0.5±8.6)歲,病程1~2年,平均病程(1.5±0.6)年。兩組患者在上述基線資料比較中差異不顯著(P>0.05)。
1.2 護理措施 常規護理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常規用藥護理、環境護理、常規化療護理。綜合護理組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化療知識護理:化療前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非小細胞肺癌相關知識,及化療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鼓勵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接受化療,化療結束后為患者發放健康手冊,進一步鞏固化療相關知識;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簡單評估,然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心理干預,及時排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以提高化療效果;③化療護理:化療前指導患者飲食要以流質飲食為主,少量多餐,避免腌制食物以及刺激性食物的攝入;多食用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保證足夠的營養;④疼痛護理:由于疾病因素患者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以及不適情況,可以采取音樂療法、運動療法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告知患者疼痛是正常現象,盡量避免用藥,防止患者對藥物產生依賴;⑤病情護理:化療結束后,及時對血常規進行檢查,了解患者的血象變化情況,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并且為患者做好口腔護理,防止由于細菌滋生發生交叉感染;指導患者做好皮膚護理工作,禁止患者用肥皂擦洗皮膚以及用手抓撓皮膚;⑥不良反應護理:進行化療的患者會出現脫發、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情況屬于正常現象,在化療結束后便可恢復,防止患者由于過度擔心而影響治療。
1.3 觀察指標 心理狀況改善情況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分別采取SAS、SDS以及SF-36量表進行測評,心理狀態測評結果與分值呈反比,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與分值呈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統計軟件版本為SPSS20.0,包括計量資料(心理狀況改善情況以及生活質量評分)以(±s)表示,檢驗方法為t檢驗,以P<0.05認為本次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理狀況改善情況比較 綜合護理組SAS、SDS評分分別為(21.35±2.96)、(1 8.5 2±3.0 7),與常規護理組(29.33±2.47)、(27.47±3.77)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綜合護理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顯著,P<0.05,具體分析見附表。

附表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綜合護理干預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它從多方面對患者展開干預,力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首先,為患者進行化療知識講解,讓患者可以主動地配合化療;其次,及時對患者評估以及干預,有效打消患者的疑慮,以更好地配合治療并科學指導患者換轉移注意力;雖然臨床上會采取藥物進行止痛,但是長期應用藥物,患者會產生耐藥性,因此要借助物理方法進行止痛;最后,在化療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患者的血象變化情況,同時根據病情的好轉以及惡化等情況進行藥物調整;由于疾病因素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在操作進行時應無菌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而加重病情;對患者明白化療過程中存在的不良反應均為正常現象,并進行護理,以防止患者過度擔心而影響治療進度[1]。本文研究顯示,綜合護理組SAS、SDS評分與常規護理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綜合護理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顯著,P<0.05。本文研究結果與何瀅、鄭星等人研究具有相似性,進一步證實了該護理該方法科學有效[2]。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頗深,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