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第二人民醫院(453000)尤春華
作為臨床常見的婦科病癥,宮頸病變的發生機理十分復雜[1],其宮頸炎以及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等為常見種類,在患者發病過程中根據病癥發展的階段其臨床類型也較為不一[2]。當前,對宮頸病變患者多予以手術治療或者藥物方法救治,但根據臨床治療有效性分析,上述的這些方法并未取得讓人十分信服的效果。鑒于此,本文將對陰道鏡聯合利普刀的有效價值進行評定,探究應用于宮頸病變中的效果。
1.1 臨床數據 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我院共收治宮頸病變患者70例,予以隨機數字表法的形式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n=35)和參照組(n=3 5)。觀察組中,最大年齡58歲,最小年齡20歲,中位年齡(40.0±1.2)歲,最多孕次9次,最少孕次0次;參照組中,最大年齡59歲,最小年齡21歲,中位年齡(40.0±1.2)歲,最多孕次9次,最少孕次0次;兩組患者的臨床數據予以SPSS17.0軟件校正,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參照組患者行基礎手術治療。
1.2.2 觀察組患者予以陰道鏡聯合利普刀治療,具體流程為:患者月經干凈后的3~7日后予以手術治療,手術進行的過程中,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進行消毒處理后,對病變的等級以及病變波及的部位予以記錄分析,在陰道鏡下予以觀察處理,并進行利普刀電極選取,在選擇的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病癥發展情況,對電灼的深度以及寬度明確記錄,如果患者的程度為CIN1或者CIN2、CIN3,則對患者予以電環切除術治療法,對電極功率予以設定,深度設定為51~64W、0.7~1.4厘米,分別予以一次或者多次的切割,而后予以止血處理,在止血的過程中,利用球狀電極,其中球狀電極的功率在26~36W,將已經糜爛的位置或者進行碘著色后依然不著色的區域切割,切割的長度控制在2~3毫米,深度控制在5~7毫米[3]。
1.3 手術完成后的處理方式 手術完成后,應用10%的甲醛進行固定處理,將固定切除的宮頸組織予以病理診斷檢查,手術后的7日,患者需服用抗生素,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狀態予以觀察,必要情況下可以進行止血處理。手術完成后的60日,患者可以淋浴,但不能坐浴。每隔1個月進行復診,3個月后復診時間可以延長。每半年左右患者需要予以細胞學檢查,同時對其進行陰道鏡測定。

附表1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附表2 兩組患者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引流用時以及住院時間比較
1.4 效果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對患者的宮頸狹窄程度、大出血以及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予以記錄。
1.5 統計學處理 70例宮頸病變患者所有數據予以SPSS17.0軟件處理,其中臨床總有效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對比用率(%)的形式表示,患者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引流用時以及住院時間對比予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予以t檢驗,當數據對比判定為P<0.05的差異性,則證實統計學意義存在。
2.1 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對比 采取陰道鏡聯合利普刀治療的觀察組其臨床總有效率優于參照組,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詳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引流用時以及住院時間對比 在對兩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分析中,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等指標優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分析 經過手術治療后的參照組,其宮頸狹窄4例、大出血3例、切口感染3例,總發生率為28.6%;觀察組中,宮頸狹窄1例、大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總發生率為8.6%,組間對比X2=4.6289,P=0.0314。
臨床數據結果證實[4],未婚女性的宮頸病變發病率要遠低于已婚女性,據不完全統計[5],大約有50%~69%的已婚女性均患有宮頸病變病癥[6],且不同患者病癥發展存在不同,導致患者的臨床表現也有所差異,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前臨床采用多樣的治療方法對病癥進行治療,然而效果不太令人滿意。所以,在對宮頸病變病癥治療過程中,陰道鏡聯合利普刀治療的方法成為臨床常用的方式。作為臨床常用的診斷工具,陰道鏡的應用能夠使探查的位置擴大到6~40倍,此外,在臨床中,對肉眼無法看到的宮頸表面處的病變,陰道鏡可以對其有效觀察[7]。此外,通過予以碘和醋酸等實驗測定后,能夠對臨床所探查到的病灶位置予以有效診斷,誤診率降到最低。一旦對患者的病灶位置后予以確定后,應用利普刀的臨床效果顯著。利普刀主要由金屬絲電極組成,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對病灶位置及時切割,并能夠在最快速的時間內達到止血效果[8]。如果患者本身的病灶面積過大,則可以采取錐狀的形式將其取出,以此避免誤診。通過將利普刀和陰道鏡聯合后,不僅提升了有效概率,同時外表疤痕也有所減少[9]。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70例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引流用時以及住院時間分別予以比較。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94.3%顯著優于參照組的74.3%;同時觀察組的手術用時(4.9±0.7)min、術中出血量(8.6±5.0)ml、引流時間(1.6±0.6)d以及住院時間(2.4±0.4)d,優于參照組的(15.0±11.9)min、(14.3±7.0)ml、(3.6±1.2)d以及(4.9±1.2)d,兩組比較,差異性形成;而并發癥分析可知,觀察組的并發癥僅為3例,參照組達到10例。由上述數據可知,陰道鏡的探查方法聯合利普刀手術治療,采用電極方式對不同患者的病情予以救治,其臨床效果優于常規治療法。
綜上所述,陰道鏡聯合利普刀手術治療宮頸病變患者,通過將疑似的病變組織取出,能夠為病變切除提供有效的前提價值,同時手術完成后,疤痕的程度有所減少,美觀度提升。此外,手術操作方法簡潔,手術用時縮短,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度有顯著提升,這一方法值得臨床進一步的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