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樁的種類和樁基形式、施工工藝和設備以及樁基理論和設計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演進。本文主要闡述了建筑工程施工中樁基的施工技術及發展應用。
關鍵詞:建筑施工 樁基 應用 施工技術
1沉樁方法選擇
1.1預制混凝土樁與鋼樁的沉樁
預制的混凝土樁分為管樁和方樁這兩大類,鋼樁分為鋼管樁和H型鋼樁兩大類。其中,常用的沉樁方法有振動沉樁法、水沖樁法、靜力壓樁法、錘擊打入法等。
振動沉樁法、靜力壓樁法、錘擊打入法在施工期間極易出現擠土現象,這時應盡可能避免出現擠土的情況,或降低擠土現象產生的影響。采用水沖法沉樁時,對于敞口鋼管樁和敞口混凝土樁可采用內射水的方法,而對于H型鋼樁和混凝土方樁則可采用外射水的方法,這兩種方法都要求在樁頂標高2m處就停止射水,再采用錘擊的方法使得樁達到設計標高。
1.2 灌注樁的成樁
灌注樁施工過程中,一般都會用到干作業成孔、沉管成孔以及泥漿護壁成孔等方法。完成樁孔制作后,把預先制作好的鋼筋籠放進樁孔,再澆注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凝結硬化后就可成為灌注樁。干作業成孔可以使用人孔成孔及機械鉆孔的方法,機械鉆孔一般用在砂土、粉土和粘性土中,而人工挖孔可以用在粘性土、粉土和淤泥質土中,但是絕對不能用在碎石土和砂土中。泥漿護壁成孔可分為沖擊沖孔和循環泥漿護壁成孔,循環泥漿護壁成孔通常用在粉土、一般粘性土和淤泥質土中;而沖擊沖孔則是用在砂土、粉土以及砂性土中。如果施工場地的地下水位比人工成孔處要高,那人工在開挖時要采取止水和排水的措施。
2樁基礎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建筑工程樁基礎施工前,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具體的準備事項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施工現場進行詳細的勘察。進行施工現場環境勘察工作,主要是為了掌握工程施工現場的詳細資料數據,指導工程設計人員編制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確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在具體的勘察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施工現場的地質水文情況,還需要對現場地理環境、氣候環境等進行了解,然后對這些勘察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確定樁基礎工程施工現場的深度、類型、地下水位等。
(2)對施工現場勘察結束后,需要進行施工方案的編制工作。根據工程勘察相關數據,選擇合適的樁基礎施工類型與方式,確定施工機械型號等,同時施工方案的編制還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周圍建筑物的穩定性,綜合考慮施工方案的經濟性、實用性、生態性等問題。另外,應該做好基樁的試驗,確定樁基礎施工相關技術參數,保證樁基施工的質量與安全。
(3)機械與人員裝備。根據施工方案,合理的安排好施工機械,確保每一臺機械的性能,當機械進場時對機械的合格證明進行嚴格的檢查,必要時進行相關的試驗;在機械進場后,應該加強對施工機械的維護與保養,保證機械始終處于健康的待用狀態。在準備施工機械過程中,要考慮機械的通用性,盡可能采用一機多用的機械,既降低了機械設備與場地的要求,又能為施工企業節約成本。樁基礎施工人員,在施工前應該做好具體的安排,將施工各個環節的任務落實到個人,并做好崗前培訓工作,提高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
(4)對樁基礎施工現場進行詳細的清理,整理出有效的施工交通通道,為施工機械運行、材料運輸等提供條件。另外,平整施工場地,保證基礎施工能夠順利、穩定的實施。
(5)建筑樁基出施工現場中的放線定位,這一工作主要是分為水準點確定與確定樁位,要保證在進行放線定位時不會受到樁基礎施工的干擾。在對水準點進行確定時,要按照設計中的要求對每一根樁的進行標高記錄,主要的目的是控制樁基施工中的標高;在確定樁位時,要在平整的樁基礎地基表面中,對放歌控制網進行設置,然后根據設計中的尺寸沿著軸線方向對每一根樁進行編號,利用打樁機對每一根樁需要打入的位置進行確定。
3樁基礎的施工
3.1混凝土灌注樁
澆筑過程中應檢查施工現場質檢人員到崗、建筑材料準備、執行施工方案及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等情況,注意混凝土攪拌、配比以及澆注質量,檢查導管時必須先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炷烈斜容^好的和易性,以具有良好的抗離析能力,真正確保樁身混凝土的質量。混凝土運到澆筑地點后,要檢查混凝土的均勻性和坍落度有沒有符合規范要求,如果沒有滿足規定要求,則需要進行二次拌和,若是二次拌和后還不符合要求,則不得使用。在第一批混凝土下落后,應對混凝土進行連續澆筑,不能長時間中斷,以避免出現坍孔的情況。
鋼筋籠上浮的預防:為了防止鋼筋籠上浮,導管口應比鋼筋籠底部低2~3m。而且混凝土表面在鋼筋籠下1m 左右時,應當放慢混凝土澆筑速度;當混凝土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則應把導管提升到使其底口比鋼筋籠底部高2m 以上,再恢復正常的灌注速度。在灌注中若是遇到如流砂、淤泥層等不良地質,應該改變施工工藝,連續快速地澆筑,提高混凝土坍落度,避免混凝土樁身局部夾泥情況的發生。
3.2預制樁
靜壓入樁施工時,應先選擇好單向行進作為入樁線路,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現地基土上溢而導致地表抬升的情況,還可以避免因土的相互擠壓而使得一些樁身發生傾斜。壓樁操作中應注意保護樁身不被破壞的現象: 壓樁機的液壓入樁存有所需的垂直行程位移:要把下壓速度控制在1m/min左右,以保證各層土體的抗剪能力得以體現。開啟油泵使其向上位移,再抱樁穩固的壓入,進行周期性作業。下節樁頂的預留孔對準上節樁下部伸出的鋼筋,用溶化的熱硫磺膠泥人工灌澆,直至熱硫磺膠泥溢滿整個樁頂表面,再慢慢地插入上節樁,保正上、下樁端接觸面5~10mm 的間距,在15~2min 的懸粘后,然后進行壓樁的繼續性工作,直到符合設計的標準。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應用成效會對建筑物使用性能產生決定性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建筑物在使用階段的安全性、穩定性,建筑行業不斷加強關于建筑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方面的研究與實踐,確保其可以更好的服務于我國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冉隆全.做好細部節點處理是屋面防水施工的關鍵[J].施工技術,2010(08).
[2]李捷偉.淺談建筑施工中樁基的應用及施工技術要點[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0).
[3]黃青海.建筑樁基施工技術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1(07).
(作者單位:北京萬科)
作者姓名:姜興文(1990),性別:男;身份證號:210103199002264531;民族:漢族;籍貫遼寧沈陽。職業及學歷:工程師,函授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