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云
摘要:《陽光燦爛的日子》通過以一個成熟的嗓音作為旁白講述了幼年、少年、中年發生在“我”身上的有關青春的故事,本文通過影片的敘事結構、長鏡頭表現方式、精彩的結尾來分析這部影片的獨到之處。
關鍵詞:《陽光燦爛的日子》;敘事結構;長鏡頭
一、經典敘事結構
《陽光燦爛的日子》以主人公馬小軍的童年往事作為開篇。電影的開場是眾人護送當兵的親人家屬出外執行任務,馬小軍也是其中的一員,毛主席的雕像、國際歌、到處充滿著紅、綠、黃色調,這些因素都向觀眾展現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回憶那好似夢境同時又很真實的往事。伴隨著慷慨激昂的背景音,快節奏的表現了馬小軍送父出征的壯觀場面。飛馳而過的汽車、激起塵土飛揚的大炮、飛機的細節展示,他也希望像父親那樣一個口令就能指揮一群人,也許這就是男孩心中的英雄情懷。從一群少年在街頭游蕩開始,影片進入少年時空。轉換到少年時空是由一個扔書包的場景來實現的,高高拋起的書包在馬小軍和小伙伴的抬頭期盼中重重的落入少年馬小軍的手中,以一個有意思的蒙太奇手法巧妙地連接了兩個時空,為故事奠定了浪漫歡快的基調氛圍。
《陽光燦爛的日子》的發展部分都是在馬小軍的少年時空展現的。“戲耍老師”以一種幽默風趣的方式表現了特殊時代背景下知識分子的無奈境地,同時也激起觀眾的共鳴,不管任何時代,課堂上總會有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令老師無奈,令同學發笑,而像馬小軍一樣不愛學習,逃課出去撬鎖、打架,似乎也是那個年齡段合乎情理的躁動,就像北京這燥熱不安的夏天一樣。暴力和愛情是青春時代不可回避的兩個話題,影片對于二者的處理也恰到好處。馬小軍可以因為替同伴鳴不平,將一個毫不相干的少年打的頭破血流,甚至引起大規模的集體毆斗;也可以因為一張美好的照片,瘋狂迷戀米蘭,頻繁搭訕,甚至不惜為她跳煙囪來博得歡笑。這些看似可笑的事件交替呈現了青春時代的躁動不安與奮不顧身。
《陽光燦爛的日子》的結尾部分以“高臺跳水”來結束青春一去不復返的歲月。馬小軍因為強暴米蘭,二人關系徹底決裂,同時也被自己曾經的玩伴孤立。
他從高高的跳臺一躍而下,既是對青春的告別,也是對那段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完美謝幕。結尾的中年時空段落,采用黑白色調,與少年時代的鮮明色調形成對比。盡管是坐在豪華轎車里,喝著洋酒,身穿筆挺的西服,但是再也回不去那段陽光燦爛的日子了。
二、長鏡頭的表現方式
在處理童年馬小軍向少年馬小軍過渡的那一瞬間時,導演姜文使用了一種長鏡頭的轉場――書包從童年馬小軍手中向天空中高高拋起,長時間地在空中飛舞過后直接落入少年馬小軍的懷里,馬小軍一句“我操”增添了少年的青春荷爾蒙氣息。這個過渡非常自然而巧妙,在時光飛逝的過程中不露痕跡地進行了時空的轉換。
在處理主人公馬小軍從派出所出來后發泄的場景時,鏡頭從馬小軍的臉上慢慢拉開,最后拉至面對鏡子的馬小軍全景――將青春期少年的不羈與膽怯矛盾的心理表現地淋漓盡致,兩種心理形成強烈的對比,馬小軍實際上內心極其渴望能夠揚眉吐氣的說出這些話,表現出一種少年懷揣英雄氣慨而不得實施的矛盾心理。
影片對長鏡頭的把握很好,長短鏡頭的交叉使用,使得影片節奏富于變化,不沉悶。
三、富含深意的結尾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結尾處馬小軍從游泳池的跳臺上一躍而下是全篇的亮點。
這個段落一共3分15秒,48個鏡頭,片段的一開始是一系列馬小軍往跳水高臺的最頂點上爬的鏡頭。以一個腳部特寫作為開篇鏡頭,透過欄桿拍攝正在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腳部特寫,這個特寫突出和強調了馬小軍的腳部動作,這里的扶梯,隱喻馬小軍不斷向上爬的人生歷程。緊接著是一個中景推鏡頭,依舊是馬小軍在不斷向上爬,透過一層層的階梯可見他堅定而彷徨不安的表情。而后是以馬小軍的視角拍攝了一個遠景主觀鏡頭,藍色的泳池中,眾人在嬉戲玩鬧,而自己卻形單影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了他此時倍感孤獨的心理狀態。俯視和仰視鏡頭交替呈現了馬小軍向上爬的全身畫面,整個過程顯得漫長而又倍感吃力。即將爬上高臺的瞬間,表情發生了微妙變化,他猶豫了,上去意味著一切的結束。馬小軍爬上高臺之后,以一系列仰拍鏡頭,從不同角度展現了馬小軍孤獨彷徨而又渺小無助的境地。接下來以馬小軍的主觀視角俯拍泳池中的昔日好友,突出他此刻的孤獨。馬小軍終于鼓足勇氣跳下高臺,濺起的水花和在水中拼命掙扎的馬小軍顯得更加的無助,主觀鏡頭拍攝他一次次露出水面,又一次次的被踢回水中,他始終抓不住朋友的手。水下和岸上形成逐漸緊張的剪輯節奏,更加突出馬小軍的無助和孤獨。
最后一個遠景鏡頭,馬小軍張開雙手雙腳,平靜的躺在水面,泳池那么大,他是那么渺小,這是象征性的死亡。從前的自己死了,他的青春永遠地結束了,他將向從前的自己告別,走向未來。
四、結語
人早晚會長大,夢終于醒來。當幾個曾經的少年,如今衣冠楚楚的坐著豪華轎車品著名酒,但那個代表著少年純真與浪漫情懷的古倫木,已經早與他們完全的隔絕,漸行漸遠,陽光燦爛的日子不在了,只留下一句“傻逼”和麻木的傻笑。古倫木是一個象征形象,傻而天真快樂,所以古倫木永遠不會長大,只是長大后的馬小軍內心已經沒有了古倫木。
參考文獻:
[1]夏亦舒.探析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敘事風格[J].戲劇之家,2017 (12):143.
[2]潘庭燕.《陽光燦爛的日子》之表現手法淺析[J/OL].北方文學(下旬)
[3]胡楊.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敘事學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 (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