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昱燕
摘要:移動短視頻的興起借力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為依托,還能夠拉近線上線下空間,受到了各大互聯網公司以及各家媒體的關注。本文通過梳理移動短視頻的興起和內容生產模式為移動短視頻內容生產和創作提供一些方向和思路。關鍵詞:短視頻;內容生產;UGC2013年,國外移動短視頻平臺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不同于傳統視頻網站的生成模式,移動短視頻用戶可以使用智能手機拍攝10秒左右的視頻上傳至平臺,并分享到其他社交軟件;還可以成為新聞突發事件報道的記錄與傳播工具。短短幾年間,各類移動短視頻應用如雨后春筍般接連涌現,勢頭之強勁令人咂舌。一、移動短視頻興起的背景(一)4G網絡提速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打破時空限制。2013年,工信部正式頒發4G牌照后,移動數據流量的消費成為主流。截至2018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用戶的移動觸網習慣已經養成。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利用碎片時間瀏覽視頻獲取信息,移動短視頻成為了時下更為便捷的內容形式。(二)用戶的內容需求從圖文擴散到視頻?;ヂ摼W4G時代,用戶對于內容的需求不斷擴大,移動短視頻不僅能提供豐富、有趣的知識內容,也開啟了人們視頻社交的新時代,成為繼文字、圖片用戶更為偏好的內容傳播方式。相較于文字和圖片,短視頻畫面更直觀,更生動,更吸引人;信息承載量更大,內容更豐富;更大程度能滿足用戶的表達需求;互動性更強,更能滿足用戶強烈的社交需求。(三)短視頻商業模式成本低,回報高,大量資本涌入。短視頻無論內容制作成本、流量成本和獲客成本都相對較低,但卻能收獲大批用戶、并且能實現較好的商業變現。因此大量的資本涌入短視頻平臺方和內容方,促進短視頻平臺的數量增長和市場探索,進而鼓勵更多優質內容的生產和傳播。二、移動短視頻的發展現狀移動短視頻應用在美國最先出現。Viddy于2011年4月11日正式發布了移動短視頻社交應用產品,該應用定位于幫助用戶及時拍攝、生產、分享生活,并融入30秒以內的短視頻介質,使視頻交互進入精細化和小巧化。[1]與之類似的應用還有Vine和由傳統圖片分享應用拓展到短視頻業務的Instagram。除此之外,國外的APP平臺上還有Giyit,Threadlife,Keek等短視頻社交應用。相較國外,國內的短視頻社交應用推出時間則較晚。2013年8月28日,新浪發布了微博4.0版客戶端,并內置了“秒拍”功能。當用戶下載安裝或更新這一新版本微博,即可在發布微博時喚起“秒拍”應用,實時分享短視頻。隨之而來的是火爆的短視頻市場,騰訊微視、美圖秀秀公司出品的“美拍”等短視頻平臺,也迅速占據了移動短視頻的一席之地。2016年9月,今日頭條推出音樂社交短視頻軟件抖音,點燃音樂社交新方式。抖音在宛如一匹黑馬,迅速攀登短視頻APP下載排行榜,日均視頻播放量過億,日活躍用戶數達到數百萬量級。[2]三、移動短視頻內容生產的呈現形式無論互聯網如何發展,“內容為王”一直都是傳媒業發展的第一要義。只有打造出優質的內容才能吸引更多用戶,擁有更大的時長,帶來更多價值,加速短視頻內容的變現。移動短視頻應用作為開放的服務平臺,內容來源越來越多元化,其內容生產模式也出現了從UGC到PGC 再到MCN的走勢。(一)UGC:用戶原創內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是指用戶通過觀看視頻網站上的視頻發表自己的觀點,也指用戶自己錄制視頻表達自己的感受、創意、吐槽等。然而這種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創作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同質化嚴重、內容侵權等。2013年,UGC短視頻平臺“秒拍”上線后,眾多明星、草根紅人都入駐平臺,將拍攝好的短視頻同步分享到各大社交平臺。秒拍也憑借獨特的風格、全新的操作方式、炫酷的主題,以及各種新奇的玩法,改變了以往人們拍攝完再上傳視頻的形式。相比傳統視頻網站,以“秒拍”為代表的UGC短視頻社交平臺擁有自己的優勢。從操作難易程度上,視頻網站上傳視頻的流程比較復雜,需要經過攝像機或手機拍攝在進行拷貝,隨后使用計算機剪輯,再到再注冊上傳,最后還需要轉碼審核,整個過程較非常繁瑣。而現在人們基本上人均一部手機,短視頻工具完全可以解決視頻網站,上傳流程煩瑣的問題,只需要打開手機里的秒拍App,隨手拍攝就可以直接上傳,操作方便簡單。從內容形式上,現在視頻網站內的視頻越來越多以電視劇、電影、綜藝等長視頻為主,而短視頻時間短,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社交圈傳播。此外,市場上還出現了快手、啪啪奇、玩拍、微可拍、微錄客等短視頻應用。(二)PGC:專業生產內容相較UGC來看,PGC (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的內容生產則專業性更強,最初該模式主要應用在專業視頻網站,按照幾乎與電視節目無異的方式進行制作。短視頻的PGC內容生產也大多為專業的個人或制作團隊,在內容制作上會更加精良,作品更有競爭力。當然,在制作過程中,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會更多。以Papi醬、一條視頻、二更視頻、日食記、陳翔六點半等各類PGC 內容已經形成獨特的內容生產模式,這類優質內容自媒體,大多都是定位清晰、內容質量高、更新頻率高,也容易形成較高的關注度。在 UGC 內容日益飽和和同質化趨勢下,高質量的PGC內容生產在吸引受眾上顯得更加強勁,眾多移動短視頻平臺開始逐漸培養或者招募大批優質PGC 內容運營者入駐。(三)MCN:多頻道網絡機構生產MCN(Multi-Channel Network)則是一種多頻道網絡的產品形態,其生產的內容更加專業化,該模式與PGC內容聯合起來,在資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內容的持續輸出,從而最終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MCN誕生于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在YouTube平臺上,為視頻的內容創作者提供運營、商務、營銷等服務,加速PGC和UGC變現。變現后從中獲取廣告或銷售分成。MCN的巨大潛力被關注和挖掘,則是從2014年迪士尼花5億美元買下Youtube最大的內容制造商Maker Studios開始的。2017年MCN模式成為短視頻又一風口,機構數量達到了1700余家[3],Papitube、魔力TV、洋蔥視頻、何仙姑夫等MCN機構日漸壯大,也開始對短視頻產業鏈起到信息傳遞鏈接的作用。Papi 醬作為PGC內容生產收獲大量粉絲,但想要持續產出高質量作品并不容易,于是Papi 醬衍生出 Papitube 欄目,簽約一批作者進行有效推廣、垂直化運營以及商業變現。到2018年6月,簽約人數已達60人。而新片場推出的短視頻MCN矩陣產品魔力TV,旗下生產的《尖叫耐撕男女》、《魔力美食》、《造物集》、《小情書》,更是涉及時尚、美食、手作、萌寵、旅行、等多個垂直領域。優質內容源源不斷的輸送至各大移動短視頻應用平臺。國內的MCN機構大多會集納和孵化有一定網絡影響力紅人,或者簽約有用一定粉絲量的PGC自媒體,將不同領域的垂直類賬號收入麾下,通過平臺化的方式進行管理,提升市場競爭力。從UGC到PGC再到MCN,短視頻的內容已經從草根時期躍升到標準化、團隊化的精細制作流程,短視頻的內容品質也在不斷提高。在市場白熱化階段,相比一個團隊單打獨斗,矩陣式的強強聯合,才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了先機。四、結語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和智能化的發展,傳統媒體的受眾出現了大量流失的情況。但傳統媒體也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布局短視頻,積極尋求新的生存之道。移動短視頻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將有利于傳統媒體的轉型,移動短視頻的發展為傳統媒體轉型開辟了一條新的傳播路徑。而在同質化時代,無論是普通內容生產者還是專業內容提供商都需要體現個性和差異化,提供健康內容,提升用戶粘性,才能使行業穩定的走下去。參考文獻:[1]張梓軒,王海,徐丹.“移動短視頻社交應用”的興起及趨勢[J].中國記者,2014 (02):107-109.[2]獵豹全球智庫.2017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熱門領域觀察報告[R].2017.[3]Analysys易觀:2017年中國短視頻MCN行業發展白皮書[EB/OL].(2018-02-01). https://www.analysys.cn/analysis/trade/detail/ 100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