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鳳惠
摘要:本文以雷諾創作實踐應用為切入點,結合他的藝術經歷以及作品風格,筆者將其創作生涯分為幾個重要的時期,研究其創作實踐和理論之間的關系問題,進一步論證他的藝術觀點。
關鍵詞:雷諾茲;藝術理論;實踐應用
喬舒亞·雷諾茲爵士,作為英國十八世紀比較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和理論家,在英國美術史及歐洲藝術理論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尤其在創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十分突出的。本文筆者結合他的藝術經歷以及作品風格,將其創作生涯分為早期繪畫色彩的運用、肖像畫的創作、構圖的運用以及對情感的表達四個不同的階段,進一步論證他的藝術觀。
第一節 早期繪畫色彩的運用(1753—1765)
1740年十七歲的雷諾茲前往倫敦托馬斯·赫德森畫室學習,開始了學徒生涯。1749年5月在志趣相投的海軍軍官凱佩爾的邀請下他前往意大利旅行,與大師作品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對于一個青年畫家來講不啻于扣開了藝術大門。
1753年,雷諾茲名聲鵲起,而那幅讓畫家一舉成名的作品便是《凱佩爾提督》。畫家借用了文藝復興美術作品中人物姿勢,背景是海邊一堆巖石廢墟,人物邁著果斷的步伐,頭部扭向一側,手指向地面,服裝的刻畫也十分有節制,整個作品充分表現出了人物的“理想美”。
這個時期女性肖像有《伊麗莎白·英國拉姆》、《斯潘塞伯爵夫人和喬吉爾娜·斯潘塞小姐》、《伊麗莎白公爵夫人》、《安斯特拉瑟小姐》、《尼麗·歐布萊恩》、《卡洛琳·考克斯肖像》,男性肖像有《羅伯特船長》、《愛德華·霍爾登肖像》、《勞德代爾伯爵七世》、《年少的史蒂芬·克羅夫特》、《夾在悲劇和喜劇之間的加里克》、《約翰·默里肖像》、《海軍司令羅伯特金斯米爾爵士》。
在兩性的描繪上雷諾茲同時成功的描繪出男性的“紳士”和女性的“優雅”特征,1756—1763年是英國的七年戰爭,雷諾茲創作了大量關于軍事題材的人物肖像,《羅伯特船長》以及《第二代達特茅斯伯爵W·雷吉肖像》是兩幅代表作品。這個時期的創作特點主要是探索如何塑造人物的“理想美”,我們能很明顯的看到畫家所模仿、借鑒的作品出處。
第二節 肖像畫的創作(1765—1774)
在1765年以后,雷諾茲在肖像畫創作中逐漸探索將歷史畫的莊嚴與肖像畫的優雅進行結合。
這個時期創作的人物肖像作品有《莎拉.班伯利夫人為優美三女神獻祭品》、《詹姆斯·豪杰爵士》、《瓦特金爵士及其母親》、《亨利·霍華德肖像》、《庫班克夫人和三個孩子》、《蒙哥馬利三姐妹》等。
雷諾茲認為歷史畫家也從不關注色彩的細節,宏偉效果中的簡潔與莊嚴,很難與追求感官愉悅的風格相容。以他創作的《莎拉·班伯利夫人為優美三女神獻祭品》為例,畫中模特是當時社交名媛,俯視的美惠三女神對她張開手臂,向她遞上花冠,示意認可與信任。為了達到簡潔的效果,畫面只安排了一組主要光線。
雷諾茲在1765—1774年期間所創作的作品中,逐漸探索將歷史畫的莊嚴與肖像畫的優雅進行結合,作品風格整體用色艷麗,光線處理也比較講究,較多的受到了博洛尼亞派畫家卡拉奇創作風格的影響。
第三節 構圖的運用(1774—1781)
雷諾茲十分推崇柯勒喬的藝術,認為在折中風格的危險嘗試中,有些人獲得了成功,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柯勒喬,他的風格建立在現代優雅之上,并加入了一些宏偉風格的樸素。
這個時期雷諾茲的作品更加成熟,人物構圖靈活,成功把南方重感官的品質與北方理性的特征較好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折中主義風格。
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有《作聾人狀的自畫像》、《蒙克頓小姐》、《伊麗莎白女士和她的孩子》、《簡·哈林頓伯爵夫人》、《卡羅琳.霍華德小姐》、《凱特費希爾》、《海軍將官吉寶子爵》、《女孩與狗》、《伊麗莎白泰勒夫人》、《班伯里畫像》等。
在《伊麗莎白女士和她的孩子》這幅作品中,母親、孩子和小狗構成了穩固的三角形構圖,色彩鮮艷,服裝絲滑的光澤和樹木略顯粗糙的枝干形成強烈的對比,背景的風景類似凡·代克的作品風格,雷諾茲將兩種風格結合的天衣無縫。整幅作品感性和理性共存,在形體準確的前提下色彩也豐富起來,體現優雅的同時也存在一些裝飾因素,這在前期的作品中是不多見的。
第四節 對情感的表達(1781年以后)
老年時代的雷諾茲腕力和視力逐漸衰退,但這并未對他的藝術創作產生絲毫影響,相反,他晚年創作的作品中體現了更多的性情味道。雷諾茲認為令人愉悅的不是模仿,而是想象。晚年階段的作品色調明快,十分重視感官刺激和視覺效果。
這個時期的作品有《弗朗西絲芬奇夫人》、《喬治·庫西馬克上?!贰ⅰ端最D上?!?、《裝扮成悲劇女神的西頓夫人像》、《瑪麗·魯濱遜夫人》、《威爾斯親王之女》、《桑德蘭夫人》、《嬰兒勒斃巨蛇》、《海雷少爺》、《揭開維納斯衣袋的丘比特》、《瑪麗·伊麗莎白米勒斯》等。如《裝扮成悲劇女神的西頓夫人像》這幅作品,不同于同時期對手庚斯博羅的處理手法,他讓人物穿著古典長裙,扮演悲劇女神繆斯,好像一場舞臺劇。另外,他還創作了《喬治·庫西馬克上?!?、《海雷少爺》等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肖像,畫中對人物、動物的諸多細節比如兒童頭發的光澤、馬的鬃毛等做了詳細的刻畫,十分感性、生動,人物刻畫充滿生命的活力與激情,完全征服了我們的感官。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總體而言,雷諾茲的藝術實踐絕大部分是與其理論相吻合的,如關于模仿與創新、關于想象與品味、關于形體與色彩等造型語言的把握上,均在實踐中予以反復實踐。作為西方藝術史上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他在英國美術史及歐洲藝術理論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文獻:
[1]劉亞男.雷諾茲藝術思想研究[D].山東藝術學院,2016.
[2]楊瑒.論雷諾茲崇高風格的起源與弘揚[J].學術論壇,2015.
[3]劉亞男.淺析喬舒亞·雷諾茲的肖像畫[J].文藝生活,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