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音樂領域也在不斷突破中,音樂配器制作領域也已經不斷發展,逐漸有取代傳統的配器的趨勢,傳統器樂歷史悠久,在歷史的潮流中也在不斷進步,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的時代帶給了音樂一種新的表現形式,但他們也仍有共通性。為了更好地發展和使用電音配器,本論文以傳統配器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為基礎,在織體編配、音色組合以及聲相平衡處理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得出電腦音樂制作在傳統配器法中的應用,賦予音樂一種新的形式,給人啟迪。
關鍵詞:電腦音樂制作;傳統配器法;應用分析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使得我國多個領域的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更新,電腦音樂也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使得了音樂領域創作有了一種新的方式。我們知道借助于MIDI技術電腦實現了音樂的創造,然后再根據不同的軟件來實現音樂的展現。我們不得不承認,是電腦音樂的出現使得其科技信息成分不斷增多,然后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聽盛宴。電腦音樂的發展也是循序漸進的,早在二十世紀初,電腦音樂的制作就已經很盛行了,但是直至目前,我國電腦音樂技術的發展仍然還是不夠成熟的,表現在硬件設備不夠,資源共享程度不高等幾個方面。因此還需要不斷加強。在其不斷的發展中,我們漸漸地發現傳統配器法的重要性,他在音色編配、織體層次和音樂平衡等方面都存在特殊性,因此將電腦音樂制作應用到傳統配器法當中去,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傳統配器與電音制作異同點分析
配器法的根本就是對音樂織體化和聲化進行處理,因此無論是電腦制作還是傳統配器他們都必須遵循這個規律。所以從角度上來看,他們的宗旨是一樣的。但他們又存在著顯著不同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傳統配器法由于其特性受限于現實條件,因此在樂曲中的運用往往不夠充足。而且經過長期的發展,他們的框架已經逐步定型,主要采用傳統六類樂器(管弦樂隊)作為主要框架,許多規定范式也得到了長期運用。.而在電腦制作中,由于電音的音源插件和樂器音色的使用不受限制,所以他與傳統的配器法相比更加自由。另外他在創作時可以自由的加入各種背景音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替傳統配器法。二是,在音樂的不斷發展中,好的音樂是需要靈感的,因此靈感的作用十分重要,而在傳統配器法中,要經過將曲調具象化為符號記錄在之上的過程,因此妨礙到靈感的發揮。而電音的處理使得想法可以直接反應為聲音,有利于創作者及時對問題進行調整,使得樂曲更加完美。
二、基于傳統配器法的電音制作分析
配器法使得樂器組合能夠更加和諧,使得音樂的情緒能夠得到更好地表達。隨著如今電腦制作的蓬勃發展,傳統配器法似乎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們要重點關注電腦音樂制作在傳統配器法中的應用,幫助傳統配器法更好地發展。
(一)織體層次的編配在電腦音樂制作中的應用。
在電腦音樂創作過程中,歌曲的創作會比樂曲創作的多,所以織體層次的編配一般會應用到前期的歌曲伴奏中。在對歌曲的編中,需要根據他的不同風格來采取不同的配器的功能。在歌曲中,主旋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伴奏中是演唱者的旋律。在音響的層面上,為了編配伴奏應該盡量減少表現歌曲的主旋律。然而在歌曲的間奏和前奏中卻又依賴于主要旋律來表現。副旋律的應用表現在另外一個方面,通過對原始素材的編排,利用不同的手法對歌曲的旋律進行編配,使得他在不同的音區,像高音區、中音區和低音區內,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在和聲層中,他鋪墊了歌曲伴奏在編配過程中,通常貫穿伴奏起止而且力度微弱,運用合唱、弦樂組的方式進行編配。
(二)音色在電腦音樂制作中的應用
在音樂創作過程中,音色的協調配合對一個樂曲的創作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它的配器技巧是一個關鍵。與傳統音樂配器在音樂創作的前期階段就完成了音樂配器相比,電腦制作因為其特殊性,在音色上有多種選擇,主要是因為電腦音色編輯軟件的多樣化地結果。所以電腦制作的編配過程與傳統方法不同,它應更多的放置在后期制作中。在同一樂器組的樂器組合中,主要有三大類型,他們分別是木管樂器、分弦樂器和銅管樂器。這樣使得配器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和融合性。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小提琴與大提琴通常是弦樂器的組合方式,電腦制作中的弦樂器組合更加多樣化。木管樂器的結合模式通常是長笛與單簧管、雙簧管、大管相結合,但電腦制作中對于他們的音色結合有些難度,出來的音色效果也不太理想。
三、結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音樂只會越來越多的多樣化,雖然目前的電子音樂的發展越來越趨向于成熟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編排模式。但在原理上他仍與傳統配器法想通。因此在電腦制作上,可借鑒傳統的配器制作方法,吸收傳統配器制作方法的靈感,納古法而新用,為音樂的電腦制作增加新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陸徽.基于傳統配器法的電腦音樂制作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0:22-23.
[2] 楊德華,黃曼.論傳統配器法在電腦音樂制作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4:88-89.
作者簡介:楊天成(1979-),男,云南巍山人,碩士,云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理論作曲系系主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