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男高音是聲樂學習中、最難掌握的一部分,因此也有“難高音”之稱。本文著重論述男高音日常訓練的要領和技巧,尤其是對男高音訓練的重點問題,強調男高音訓練中的緊要步驟,并對高音區的建立、解決和訓練進行闡述。我們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孤立的個體器官的訓練上,應該要考慮所有與其有關的因素。在日常細節訓練中,觀察發聲的各個不同的點,嚴格遵守系統正確的聲樂教學理論,不斷加強實踐能力,注意實際訓練的效果。
關鍵詞:男高音;男高音的訓練;男高音的獲得
一、什么是男高音
男高音是男聲中最高的聲音,一般是從中央C到小字三組C。男高音聲帶強,邊緣薄,聲音大。因為它長、寬、厚、比女人的聲帶大得多,他們天生就比女人的嗓音低八度。根據音色的特點,可以分為抒情和戲劇兩大類。抒情男高音具有詩意性和浪漫性的特點,一般演唱的曲調是為了表達對美好事物向往的作品;戲劇男高音是強壯而威武的,擅于表現進行曲和英雄氣概。而男高音的訓練在日常的訓練中難度較大,要突破換聲點,在突破換聲點的過程中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男高音也就成了“難”高音。如何在聲樂訓練中解決男高音的問題,以下是本人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長期探索總結的幾種方法,在教學中效果明顯,總結如下:
二、如何解決男高音的演唱技巧問題
(一)掌握歌唱力量支撐的三個支點
聲樂專家一般認為我們人體內有三個力量的支撐點。位置分別是:第一個在后咽壁的下方,唱歌時幾乎所有的身體力量都是通過這個支點使用的。第二個支點位于頭部的頂端,這是拉起強度的中間點,當聲音被啟動時,聲音通過頭的后部向上拉,并且聲音被集中到頭的頂部,力量通過頭頂并被拉到后上方很高的音(在小字二組a以上)。第三支點位于后腰部基座上,這是背后力量的集中點。當音越高越強,力量要往下,要有反向對抗的感覺,感受腰部下方和腹部周圍的膨脹。這三個支點的力量在歌唱中是互相對抗,又是互相統一的,這樣歌唱模式才能整體順利開啟。
(二)掌握良好的氣息支撐
正確的呼吸方法是聲樂發音的底子,它需要演唱者靈動地把持呼吸,并有充足的呼吸支撐以促成膈肌呼吸。
呼吸是男高音鍛煉的根本,有了正確的呼吸方法才可以進行后續的研究學習。在日常訓練中,男高音的呼吸方法訓練不同于日常呼吸,而是要經過嚴格的科學的訓練,研習和訓練出呼吸的一種方法。呼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吸氣運動,另一種是呼氣。吸氣運動的過程是用嘴和鼻子吸收空氣進去肺部,這時候我們要注意,不要抬起肩膀,在完成吸氣運動后,你可以意識到有一種氣壓在你的身體肋骨附近擴張。此時,我們的肺膈肌會逐漸下降,我們也會感覺到腰部膨脹的力量。此時直立后背,我們感覺脊椎有輕微的變化,這時必須控制脊柱的兩側向上或向下,不要隨意擺動。在呼氣過程中,訓練者還必須打開鼻咽腔保持吸氣狀態,即使在歌唱過程中,也是如此。同樣重要的是,訓練者無論是在吸氣過程中,還是在呼氣過程中,都必須學會放松,不要太僵硬,因為過于僵硬,會造成聲音不穩定。
(三)保持良好的面罩共鳴
意大利著名聲樂家吉諾·貝基說過:“保持面罩的共鳴是美聲唱法中的關鍵問題,沒有面罩共鳴,唱不好歌。因此,必須充分利用好面罩共鳴”。貝基指出,當音響投入面罩時,應當盡可能地挨近前部,聲音位置就會高,這與面罩演唱的表達意思相似。他常常提到鼻音,甚至時常會發出鼻音,貝基指出面罩的共鳴非常接近鼻音,這就是說好的位置比鼻音高。相反,如果它停留在鼻音或低于鼻音的位置,那就不是面罩共鳴。經過面罩得到的真實音響應該是無拘束的,極富穿透力和表現力的。貝基說:傳統演唱時老師只教兩樣東西。一是打開嘴巴哈欠,二是淺笑著唱歌,它有助于聲音投入面罩,那是因為當你微笑的時候,笑肌被抬起,假如我們的聲音進入頭腔,會發現從鼻腔到額竇,有較大的空間共振,額竇的上下雙側,高低邊緣,正好勾畫出面罩的輪廓,聲音才能被發送到這些地方共鳴。
(四)找到聲音的高位置
聲音的高位訓練法是指頭腔共鳴的訓練方法。大多數聲樂界都崇尚“哼唱”的練習形式,本人也非常認可這種方法,在對學生進行日常訓練時,為了讓學生獲取頭腔的共鳴,首先就要求學生找到高位置,而哼鳴練習就是找到高位置不能缺少的。深呼吸狀態下,讓呼吸從上腹部均勻、平穩地流過,形成平滑的“嗯音”,上腹部有明確的支撐點。要求面帶微笑,上顎和下顎的牙齒有升降運動。上下嘴唇和上下牙自然閉合,舌放松,鼻咽腔和咽喉打開,喉部放松的呼吸。當聲帶的“嗯”音沿著舌頭轉移時,軟腭和小舌頭有輕輕抬起的感受,發出“嗯”音的同時在口咽腔和鼻咽腔共振,感覺眉心的振動。這種“哼哼”的訓練方法和過程是獲得高位置的基本訓練方法。
三、結語
男高音的科學練習起初要在理論上明確,同時要強調日常的實操,才能提高男高音的演唱本領。經過不斷的訓練,循序漸進,我們才能獲得絢麗多彩的音色、統一的音域。一位優秀的男高音的獲得,還要加強對音樂的了解、剖析能力、言語、文學和心理素質等多個方面的修養。只有全面系統的研究、科學的訓練、良好的藝術修養才能成為一位優秀的男高音歌唱者。
[參考文獻]
[1] 何穎.男高音“高音”的解決方法探析[J].長春大學學報,2011,03.
[2] 劉衛防.淺談男高音的訓練[J].肇慶學院學報,2004,04.
[3] 鄭雅文.男高音的聲樂訓練方法[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02,03.
[4] 張淑芳.男高音訓練巧渡難關[J].藝術教育,2003,04.
[5] 楊曉青.男高音美聲訓練的幾個過程[J].美與時代,2007,07.
作者簡介:陳柳江(1977-),女,湖南醴陵人,碩士,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音樂舞蹈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