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陽
摘要: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快速發展,智能移動終端廣泛普及,以傳統媒體為主導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以普通大眾為主要傳播者的自媒體日益蓬勃發展,一批傳統媒體遭遇“死亡潮”。在自媒體時代,自媒體崛起,自媒體使受眾的認知結構發生改變,賦予受眾更多權利,也彰顯了社會影響力。與此同時,傳統媒體的地位弱化,不僅話語權弱化,市場地位也下滑。為應對這一挑戰,傳統媒體必須要在自媒體時代找到自己的出路,傳統媒體應當引導用戶進行高效深度閱讀、打造高質量的服務體系、實現媒體間的融合。
關鍵詞:傳統媒體;自媒體;深度閱讀;內容服務;媒體融合
“自媒體”這個術語,是在2003年由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提出來的,其概念是:大眾借助數字化信息科技,與全球知識和信息體系相連而展現出來的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博客是最先進入中國的自媒體,在此之后,自媒體逐漸為我國公眾所了解。隨著時代向前發展,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相繼推出,自媒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信息接收方式,這個時代,是自媒體的時代。
一、自媒體時代自媒體的崛起
(一)自媒體使受眾的認知結構發生改變
自媒體時代的傳播呈“去中心化”趨勢,人們不僅是受眾者,還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媒介與媒介、媒介與受眾、受眾與受眾之間的信息溝通逐漸頻繁;受眾的認知結構由原先的“單極”向“多極”轉變。
(二)自媒體時代,受眾被賦予了更多權利
自媒體時代,受眾在傳播過程中能夠實時互動,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雙向、多向的交互傳播使得輿論更加多元,傳播更平等開放。
(三)自媒體彰顯了社會影響力
如今,即時通信、信息發布和移動社交的應用軟件都朝自媒體方向發展,也是下載量最多的應用軟件。媒體格局從報紙、電視、廣播、雜志到門戶網站,再到自媒體,實際上是一個三級跳的過程。
二、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地位弱化
(一)傳統媒體的話語權弱化
傳統媒體時代,呈獻給受眾的信息是經由反復篩選和過濾的,為的是起到引導輿論、主導話語權。而自媒體時代,熱門新聞和話題是由受眾自發催生出來的。自媒體的輿論影響力從而更加強大,傳統媒體的話語權被極大地削弱。
(二)傳統媒體市場地位下滑
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市場地位逐漸下滑。2016年的中國城市居民調查顯示,截至2016 年,電視媒體日到達率相比去年下降5.4%,受眾日均接觸時間由2013 年的164 分鐘減少為145 分鐘;廣播媒體周到達率相比去年下降了0.8%,受眾周均收聽時間為363 分鐘;報紙媒體的日到達率相比去年降低3.4%,受眾日均接觸時長僅26 分鐘,比近幾年日均接觸時長最長的2013 年還少了4 分鐘。
三、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出路
(一)引導用戶進行高效深度閱讀
自媒體時代,不少人意識到碎片化閱讀的缺陷,碎片化閱讀占用了人們不少的時間,而帶給人們內容價值卻較低,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呼吁大家應追求深度閱讀,這給傳統媒體的價值重構創造了極好的條件,因為傳統媒體正具有深度閱讀的優勢。傳統媒體為引導用戶進行高效閱讀,有兩條途徑:一、在某一領域做“深”,成為該領域的領頭媒體。因為無論是傳統媒體環境,還是新媒體環境,保證在一定領域的專業性是保障內容價值的條件;二、適當借鑒新媒體的內容深度整合定制化方式,生產出的內容要適合深度閱讀。為達到這一目標,傳統媒體要保持對信息的敏感度,以信息為王,借助自身優勢驗證、補充信息,展開深度解讀,使內容價值得到升華。
(二)打造高質量的服務體系
與內容魚龍混雜的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事實上是在內容生產上占據優勢的。新媒體技術使得內容由原先的產品概念升級為內容概念。傳統媒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高質量的內容服務體系,能讓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重獲新生。高質量的內容服務體系主要應實現以下幾條:其一、服務個性化。傳統媒體應當運用大數據等最新技術,研究用戶群體,特別是那些信息消費活躍群體,了解信息受眾的心理和信息消費習慣等,為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興趣的用戶提供針對性、定制化的信息服務,盡可能滿足用戶的信息個性化需求;其二、服務互動化。傳統媒體應借鑒自媒體的成功經驗,轉變原先的單向傳播理念,注重與用戶的互動,提供互動平臺,引導用戶分享、加入、評論等;其三、內容服務化。傳統媒體要以用戶為中心,而不僅是以讀者為中心。提供給用戶的不應當僅僅是信息,還應當可供用戶選擇的信息服務產品。
(三)實現媒體間的融合
媒體融合是近年來的趨勢,媒體融合,并不只是單純地實現傳統媒體的互聯網化,也不只是增加新聞和信息平臺的數量。傳統媒體要想實現媒體融合,需要依據自身的不同類型,展開個性化的融合發展工作。目前,我國的媒體融合主要有四條路徑:其一,設置統一高效的“中央廚房”融媒體中心,轉變之前新聞生產的流程,實現各生產環節的環環相扣,“中央廚房”融媒體中心負責集中指揮、調度采編工作,使中心下的各部門實現高效協作;其二,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充分發揮自身長期以來的權威和公信力,創新服務手段,實現垂直細分領域的媒體融合;其三,創新生產內容的方式,打造內容產品矩陣,使內容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其四,傳統媒體品牌應努力嘗試、實現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以達到與新媒體、自媒體的優勢互補,創新自身媒體平臺和產品。
四、結語
自媒體時代,自媒體崛起,傳統媒體遭受巨大沖擊,但這“巨大沖擊”也未免不是“巨大機遇”。傳統媒體為了在自媒體時代繼續存活、良好發展下去,必須要做出良好的應對策略,重構自身。當然,專心做優質內容,引導用戶展開高效的深度閱讀,建立高品質的內容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媒體融合工作這些策略都是傳統媒體為實現價值重構的必然選擇,此外,還有多種策略途徑,傳統媒體需要自身進行不懈探索。
參考文獻:
[1]潘安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途徑[J].西部廣播電視,2014(10).
[2]劉子龍.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階段和策略[J].出版科學,2016(01).
[3]孫向武.淺談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的融合之道[J].新聞傳播,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