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君
摘 要:從《種瓜調》到《龍船調》,研究傳統民歌的傳承、發展與創新,能夠保證傳統民歌發展的穩定性。基于此,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其展開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傳統民歌的傳承、傳統民歌的發展以及傳統民歌的創新。以上三個方面能夠充分概括我國傳統民歌在實際傳承發展中的過程以及發展規律,根據當今時代的發展情況對其展開創新,這種方式能夠保持我國傳統民歌發展與時代發展的吻合性,保證我國傳統文化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
關鍵詞:傳統民歌;《種瓜調》;《龍船調》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性,本文將以我國的傳統民歌為例,研究我國傳統民歌在新時代中的發展途徑以及創新方法等。《龍船調》并不是該民歌最初的版本,是在歷史長河中一點點演變來的,其原型是《種瓜調》,本文將針對《種瓜調》到《龍船調》的演變過程,研究我國傳統民歌的傳承、發展以及創新。
一、傳統民歌的傳承
我國傳統民歌之所以能夠得到流傳和觀眾的喜愛,其中一定具備較高的藝術價值,并在傳承過程中找到其中的藝術精髓,對其展開傳承,在此過程中,即使形式發生變化,其中的內在價值仍不會發生變化。《龍船調》是我國湖北利川的民歌,其在演唱的過程中具有旋律優美以及富有生活氣息等優點,因此在民間被廣為傳唱,目前已經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認可和歡迎,聯合國將其制定為世界二十五首優秀民歌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龍船調》的喜愛程度。《龍船調》的原曲是《種瓜調》,是由周敘卿先生創造的傳統民歌,又稱為《瓜子仁調》,在實際表演的過程中通常以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呈現出來。在1958年建國十周年慶的過程中,《種瓜調》表演完畢之后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種瓜調》中的曲調較為簡單,大致可以將其分為上下兩部分,歌詞的形式為五字句,內容主要以種瓜為主題,從一月份一直到十二月份。其中包含了瓜從準備工作、到正式播種再到發芽開花結果的全過程。在傳承《種瓜調》的過程中,需要對其中的音樂、舞蹈、演唱技巧、服裝道具等方面內容展開全面研究,尤其是其中的表演風格以及音樂整合等方面內容。要想保證其最終的傳承質量,就必須對其展開全面的構思和整合。例如,將《種瓜調》中的12段內容整合為3段,其中主要包括新年、清明以及端午,這種方式更加符合當今時代人們對民歌的欣賞要求,最終達到有效傳承的目的[1]。
二、傳統民歌的發展
《種瓜調》最終發展為《龍船調》,在此過程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不僅僅更改了歌名,同時還對其中演唱形式以及演唱方式進行了更改,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員集思廣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龍船調》改編完成之后,1959年,該首歌曲參加了湖北省建國十周年的慶典晚會,在此過程中《龍船調》作為其中第三個正式節目進行演出,同時這也是《龍船調》改變完成后的第一次正式演出,采用的表演形式為民歌,主要由楊玉鈞以及向彪作為領唱,其他表演人員作為伴唱。這種表演方式在實際表演的過程中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在演出結束之后,多數觀眾表達了自己對該節目的喜愛。伴隨著演出的成功,湖北電視臺邀請歌曲主創人員錄制了相應的音樂磁帶,雜技1959年9月,《湖北日報》報道了關于建國演出的消息,同時報道了《龍船調》表演人員的劇照,這使得《龍船調》的影響力從全省拓展到了全國。一直到現在,《龍船調》依舊是湖北省民間歌舞團最受歡迎的節目,縱觀《龍船調》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其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與《龍船調》的傳承離不開,只有在傳承的基礎上發展,才能夠將《龍船調》作為我國傳統民歌的精品走向世界,使人們認識到中國的傳統文化魅力。
三、傳統民歌的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傳統文化要想在當今時代中保持長期穩定的發展,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保留自身文化精髓的同時,對其展開創新,只有怎樣才能滿足當今時代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欣賞標準,進而將文化傳承下去。在對《種瓜調》展開創新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將其中的內容精簡,并將五月的端午節作為其中的重點內容,在此基礎上對其內容展開重新編排。在此過程中將《種瓜調》中描寫種瓜的片段去除,增加了“娃娃拜年”“踏青”“趕場”等內容。除了在內容上展開了創新,在音樂上也進行了加工處理,在《種瓜調》原有音樂的基礎上加入了前奏,這種音樂處理方式使得整個民歌聽起來更具生動性以及完整性。在原有音樂風格的基礎上增加了加花、潤腔以及裝飾等音樂修飾手法,在原曲的第八小節中加入了小六度音程的大跳,這種改編方式更加符合當地人員的語言規律以及音樂習慣,同時還提升了傳統民歌的感染力以及情感性。在音樂結構創新的過程中,創新人員在其中加入了一個有趣的情節:“妹娃要過河,哪個來推我嘛?”“我就來推你嘛”這情節中表演人員利用方言對其展開表演,充分體現出了其中的生活氣息,同時還提升了歌曲中的地方色彩。這種創新方式使整個歌曲的結構更加緊湊連貫,韻律更加流暢,提升了歌曲在演奏中的完整性,具有較強的民間特色[2]。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傳統民歌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如何提升我國傳統民歌的發展質量,成為有關人員關注的重點問題。本文在研究《種瓜調》到《龍船調》的基礎上,分析我國傳統民歌的傳承、發展以及創新發現,對其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提升我國傳統民歌的發展質量,同時還能保證其在傳承過程中的創新性。由此可以看出,研究我國傳統民歌的傳承、發展以及創新,能夠為今后傳統民歌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米永盈.我看“原生態”民歌—兼談傳統音樂的保存與發展[J].社科縱橫,2016,12:108-109.
[2] 李海鷗.論山東民歌演唱的傳統特色之繼承與創新—兼談我演唱山東民歌時的體會[D].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