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東 王尚林 李玨


摘要:某20000m3常壓低溫乙烯貯罐開車預冷階段中,低溫乙烯凝液噴淋在罐底板時,內罐底板溫度急降,最大溫降1分鐘約10℃,遠大于預冷速率≯3℃/h的要求;計算得出原因是低溫乙烯凝液返罐線管徑過大,返罐線內氣液兩相流速過慢,氣液分離,液相乙烯積聚到足夠高度形成水錘,使大量液相乙烯短時間內噴射入罐內;根據已得出的結論計算并調整低溫乙烯凝液返罐線貯罐根部閥開度,使降溫速率保持均勻并控制在速率要求范圍內。
關鍵詞:低溫乙烯貯罐;預冷階段;內罐底板;溫度急降;分析
1 前言
乙烯是結構最簡單的烯烴,它是石油化工生產中最基本的有機原料之一,約有75%的石油化工產品由乙烯生產。它主要可用來生產聚乙烯、聚氯乙烯、環氧乙烷/乙二醇、二氯乙烷、苯乙烯、乙醇、醋酸乙烯等多種重要的有機化工產品,乙烯產量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工業發展水平的標志[1]。
大型常壓低溫貯罐的自動化程度極高,操作難點主要集中在開車階段的貯罐乙烯置換和預冷階段。本文結合本人主持某地20000m3乙烯常壓低溫貯罐開車的實例,介紹常壓低溫貯罐預冷過程及可能存在的罐底板溫度急降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2 工藝流程簡介
典型的乙烯常壓低溫儲存裝置可分為3個系統:1. 乙烯儲存系統,2. 乙烯BOG(Boil Off Gas)液化回收系統,3. 乙烯輸出系統。詳見圖2.1。
2.1 乙烯儲存系統
主要設備為乙烯低溫貯罐。貯罐采用雙層罐設計,內罐儲存液態低溫乙烯(-104℃),外罐承受氣相乙烯的壓力。
內罐主要材料采用高合金鋼0Cr18Ni9,由罐壁、罐底和吊頂組成;外罐主要材料采用低合金鋼Q345R,由罐壁、罐底和拱頂組成。
2.2 乙烯BOG液化回收系統
主要設備包括乙烯壓縮機組、制冷機組、冷凝液化設施。開車預冷階段的冷能來自本系統。
2.3 乙烯輸出系統
主要設備包括乙烯低溫泵,乙烯氣化器。該系統將液相乙烯用泵增壓后經氣化器氣化、升溫,輸送至下游裝置。
2.4 開車流程簡介
乙烯低溫貯罐開車分為氮氣置換、乙烯氣置換、貯罐預冷、接卸液相乙烯建立液位四個階段。貯罐預冷即將貯罐內罐由常溫緩慢冷卻到-100℃,貯罐冷卻流程是將來自于貯罐內的溫度稍高的氣體乙烯乙烯壓縮機(往復式壓縮機)壓縮,由制冷機組(螺桿式壓縮機)液化后返回到乙烯低溫貯罐。內罐典型的冷卻速率:內罐目標冷卻速率≯3℃/h;相鄰罐壁的熱電偶之間最大的溫差30℃[2],嚴禁出現溫度急降的情況,防止造成內罐鋼板的扭曲變形,甚至造成鋼板焊縫撕裂、破損,對設備造成永久性傷害。
3 案例分析
3.1操作現狀
某新建乙烯低溫貯罐預冷工作,出現罐底板溫度急降的情況,溫降達到1分鐘約10℃,溫度急降速度超過貯罐內預冷速率要求≯3℃/h的要求;隨著罐底板溫度急降中罐壓也在上升,之后罐內溫度慢慢回升,根據罐內溫度計和乙烯凝液返罐線設置在罐頂平臺上的溫度計的溫度曲線顯示溫降為脈沖式,在乙烯壓縮機連續運行情況下,脈沖成規律性,約70-80min/次。
3.2 原因分析
從操作現狀判定,貯罐內溫度急降是大量的液相乙烯瞬時由乙烯凝液返罐線由罐頂落入罐底汽化的結果,因此只需要找到形成液相乙烯返罐線脈沖式進罐的原因,讓液相乙烯返罐線連續進料即可。
4結論
通過分析和計算進行現場針對性的緊急處置,解決了低溫乙烯罐預冷階段罐內溫度急降的問題,確保了低溫乙烯罐均勻的溫降過程,使低溫乙烯罐內罐均勻的熱脹冷縮,對設備的安全運行提供了保障。
在乙烯低溫貯罐接卸液相乙烯建立液位后,進行現場測試驗證,全開乙烯凝液返罐線6”根部閥閥門,維持在壓縮機最低負荷(啟動一臺,負荷50%),乙烯凝液返罐線設置在罐頂平臺上的溫度計的溫度曲線仍為規律性的脈沖,脈沖周期為76min,驗證了以上的計算結果。
該裝置目前已投入生產運行,通過現場回訪,低溫乙烯貯罐沒有出現異常情況,裝置運行良好。
綜上所述,低溫乙烯貯罐的預冷過程要嚴格控制內罐冷卻速率≯3℃/h;相鄰罐壁的熱電偶之間最大的溫差30℃,內罐罐底和罐壁溫度計各點的溫降要平緩,嚴禁出現溫度急降的情況;管線尺寸設定要嚴格按照現有工藝和設計要求,在規劃改擴建能力時,要綜合考慮現有工藝條件,力求操作方便、設計完美。
參考文獻:
[1]崔小明.《乙烯工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化學工業,2008,26(3):26-31.
[2]British standards BS EN 14620-5: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site built, vertical, cylindrical, flat-bottomed steel tanks for the storage of refrigerated liquefied gases with operating temperatures between 0℃~-165℃ Part 5:Testing,drying,purging and cool-down British Standards ,2006:11.
[3] 張德姜,王懷義,劉紹葉主編.石油化工裝置工藝管道安裝設計手冊第一篇設計與計算.中國石化出版社,2009:17-44.
[4] 汪鎮安 主編.化工工藝設計手冊(下冊) [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3-67-88.
(作者單位:南京揚子石油化工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1
泰興金燕化學科技有限公司2
南京揚子石油化工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