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紅艷,李偉巖
(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山東青島 266041)
廣播系統是?PIDS?系統最基本、最主要的系統之一,為乘客上下車提供便利[1],主要包含廣播報站、兩端司機室對講、乘客緊急報警對講、客室緊急廣播循環播放、客室廣播音量根據噪聲級別自動調整等功能[2]。本文主要研究列車廣播系統中的廣播報站功能,并進行對比分析[3]。
廣播報站模式通常分為?3?種:手動報站、半自動報站、全自動報站。手動報站是由司機手動點擊廣播控制盒觸發預錄的報站信息;半自動報站是根據特定信號觸發預到站/到站廣播;全自動報站是通過列車控制及監控系統(TCMS)將列車自動控制(ATC)信號給出的站點信息轉發到廣播系統后,觸發預到站/到站廣播[4]。
當車輛無?ATC?信號時,要求廣播系統可根據?TCMS屏或廣播控制盒上設置的起始站、下一站、終點站的站點信息,通過半自動報站廣播控制邏輯,實現列車半自動報站功能。半自動報站廣播控制邏輯包括?2?方面:預到站/到站廣播的觸發邏輯和站點代碼增加邏輯(加站控制邏輯)。目前國內地鐵列車采用的預到站/到站廣播觸發邏輯有?2?種,一種是根據列車速度信號觸發,另一種是根據列車距站臺的距離信號觸發。
青島地鐵?11?號線要求在?TCMS?屏上設置報站模式、起始站、下一站和終點站信息。PIDS?系統控制主機中央處理器接收來自?TCMS?系統轉發的列車實時速度信息,之后自行計算距離,根據列車距站臺的距離信號觸發預到站/到站廣播,并進行加站完成自動報站過程??刂七壿嫼喪鋈缦?。
(1)已知所有站與站之間的距離。
(2)假設車停靠在?A?站并準備發車駛出站臺前往B?站,此時系統實時檢測列車速度,并對時間進行累積運算,實時計算出已駛出?A?站的距離,即起始距離。再由A、B?站間距計算離下一站?B?站的距離,即目標距離。
(3)當起始距離達到?10??m?時,開始報預到站廣播;目標距離為?200??m?時,開始報到站廣播。
(4)目前按照開關門信號和離站距離信號進行加站,即當檢測到開關門動作且車輛離站距離?10??m?時,下一站?ID?自動加?1。其中開關門信號采用的是客室門關閉信號,以免正線中司機開閉司機室門導致報站錯誤。
青島地鐵?11?號線全自動報站模式下,站點信息完全由?ATC?信號提供,PIDS?系統控制主機中央處理器接收TCMS?系統轉發的?ATC?相關信號并進行廣播播報,如圖?1?所示。
(1)預報站信號:列車距離進站前?8??s,信號為true,列車進入站臺信號為?false。
(2)到站信號:列車進入站臺信號為?true,列車停穩后信號為?false。
(3)離站信號:列車離開站臺時信號為?true,車尾離開站臺信號為?false。
(4)當前站?ID:列車進入站臺發送當前站?ID,車尾離開站臺后當前站?ID?取消。
(5)下一站?ID?:列車從上一站發車后持續發送下一站?ID?信息,列車在當前站停穩后更新下一站?ID+1?信息。
(6)開門側:列車進入站臺發送信號為?true,車尾離開站臺信號為?false;ATC?信號只發送?A?側或?B?側信號,1?車的左側永遠為?A?側,1?車的右側永遠為?B?側。
列車?A、B?開門側判斷,如圖?2?所示:
(1)當司機室?1?被激活,基于列車向前運行,A?側位于列車的左方,B?側位于列車的右方;
(2)當司機室?2?被激活,基于列車向前運行,A?側位于列車的右方,B?側位于列車的左方。

圖1 信號時序圖

圖2 列車 A、B 開門側
目前青島地鐵?11?號線只有預到站廣播和到站廣播,只需要?2?種信號,采用的是到站信號和離站信號。當列車進入站臺,到站信號有效,列車播報到站廣播;當列車啟動離開站臺,離站信號有效,列車播報下一站預到站廣播。全自動報站的加站邏輯是列車從上一站發車后持續發送下一站?ID?信息,列車在當前站停穩后更新下一站?ID+1?的信息。
青島地鐵?11?號線在?TCMS?屏上設置半自動報站模式、起始站、下一站和終點站。假設列車停在當前站臺A,下一站為?B,終點站為?C,設置完成后列車起動。正常情況下,每次發車之前司機在起始站站臺位置設置?1?次半自動報站信息,可實現全程半自動報站廣播。
現要求?1?次設置實現全天折返半自動報站,即每天發車前司機只需在車庫里或折返線設置?1?次半自動報站模式及站點信息,全天折返無須再次手動設置,便可實現全天系統自動報站。
全線折返時兩端會有?2?個固定的折返點,在折返點上鑰匙換端后,TCMS?會將前次設置的信息進行保存,然后自動發給?PIDS?系統。
根據以上信息,由于?PIDS?系統半自動模式是按距離進行報站的,無法識別當前設置時是在站臺還是車庫或折返點。因此要實現此功能,需要進行以下改進:
(1)無論司機在庫里發車前設置,還是在兩端折返點進行設置,均需要將起始站和下一站設置為同一個站點,即起始站?ID?=?下一站?ID;
(2)由于系統加站邏輯是根據開關門動作來實現的,如果未到達站點進行開關門操作會導致半自動報站錯誤,因此在庫里或者折返點設置完成后,不允許在到達相應站點前有客室開關門動作。
4.2.1 上下行判斷邏輯
在試運行階段,廣播報站模式為全自動報站時,ATC?信號觸發準確站點信息,但廣播系統未正確報站。下載日志發現,由于?PIDS?系統控制主機程序出現重啟后,不能正確判斷線路上下行,導致報站錯誤。判斷上下行的控制邏輯是下一站?ID?和當前站?ID?均不為?0?的情況下進行比較,下一站?ID?大于當前站?ID?為下行,否則為上行。即下一站?ID?不能等于當前站?ID,且下一站?ID?和當前站?ID?均不為?0?時,系統才能確認當前的上下行。
當列車剛進入站臺且車未停穩,下一站?ID?等于當前站?ID?時,或者列車車尾離開站臺后當前站?ID?為?0?時,系統均不能確認當前的上下行,會導致報站錯誤。優化方法是:將判斷上下行的控制邏輯改為下一站?ID?和當前站?ID?比較或者下一站?ID?和終點站?ID?比較,前者不能滿足判斷條件時,用后者邏輯進行判斷。后者的控制邏輯為,若下一站?ID?大于終點站?ID?則為上行,否則為下行。這樣可以保證正確判斷列車上下行,從而解決報站錯誤的問題。
4.2.2 下一站 ID 更新
全自動報站時,根據信號時序圖可知,當下一站進行加站時,ATC?下一站信息更新數據位為?0,約?3~4??s,會導致報站錯誤。優化的方法是:在程序上將下一站?ID?為?0?的情況進行屏蔽,且實時更新站點狀態。優化后報站正確[5]。
目前青島地鐵?11?號線采用的是全自動報站,表?1?為青島地鐵?11?號線半自動報站與全自動報站模式對比分析。
如表?1?所示,根據半自動報站與全自動報站模式對比分析以及實際運營情況,半自動報站在?PIDS?系統控制主機發生非正常重啟時,由于?TCMS?系統設置的站點信息能夠保存,會導致報站錯誤,而?ATC?信號發出的站點信息準確率較高,所以建議優先使用全自動報站。全自動報站不僅無需司機進行站點?ID?設置,可以減輕司機的疲勞程度,同時?PIDS?系統只是被動地接收站點?ID,程序處理相對簡單,可提高報站的準確性、穩定性。

表1 半自動報站與全自動報站模式對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