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麗
摘 要:利潤與現金流量存在的差異難免給人帶來困惑,干擾了投資者的決策,本文從現金流量與利潤所反饋的企業經營狀況存在著差異的現狀出發,提請財務報表信息使用者在關注企業財務報告的時候注意協調二者關系,有助于實現企業的價值創造。
關鍵詞:利潤;現金流量;企業價值
一、信息使用者整合二者信息的必要性
企業是以獲利為目地的,但是許多企業盡管賬面有較高的利潤,卻因無法償還債務而陷入財務困境;相反,有一些企業可能表面利潤并不豐厚,但是可支配的現金多,從而能獲得投資者的青睞。現金流量表展現企業現金的構成情況,相較于股價而言更能客觀反應經營者的業績結果;而利潤一直是業績評價的重要指標,反映盈利水平。不能將現金流量與利潤割裂開來,報表信息使用者僅從利潤的信息無法知道獲利的質量情況,要將二者結合起來判斷企業的業績結果。
二、二者不一致的原因
賒銷業務、非貨幣交易、資本支出分攤等活動會導致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現金流量與凈利潤出現偏差,而報表信息使用者在做出決策時難以權衡孰輕孰重,從而影響對企業業績情況的判斷。
1.會計計量基礎不同
會計利潤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計算出來的,是應收的收入與應付的成本費用的差額,考慮了受益期;而現金流量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計算出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差額,不受期限的約束,只考慮在實際經營年度的經營結果”實際是什么”。
2.資本性費用的計提
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無形資產的攤銷,提取壞賬準備等,在不同的會計期間都會導致當期的費用增加,利潤降低,但是這并不會導致現金流量的變動。實際經營中,企業在購進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時一次性支付了大量的現金,而它們的價值卻要通過計提折舊或攤銷的方法計入當期損益,這樣在發生的當期就會使凈利潤大于現金流量,而以后由于每一期都要計提折舊、攤銷,利潤減少,但是現金卻再無增減變動,又使利潤小于現金流量,造成了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
3.非貨幣性的交易
企業之間資產的對換、上市公司和實際控股股東的內部交易等非貨幣性交易行為,并沒有產生明確的現金流入,而企業會將對價的差額確認為利潤,這也是導致現金流量與利潤差距的原因。
三、使用財務報告的注意事項
1.考慮不同信息使用者
無論是利潤表還是現金流量表,其核心都在于真實準確的評價企業的價值創造,始終離不開信息使用者,全方位的展現企業的運營信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需要信息,要從他們的角度出發。
(1)投資者及潛在的投資人。作為投資者,關注的是企業當下的經營狀況和未來發展,會考慮是否有充足的資金,利潤是否達到預期。需要現金流量表與利潤表的科學整合,突出重點。如金融業,日常運營涉及的貸款事項多,就要重點關注現金流量;有賒銷、賒購業務則需要關注相關賬齡情況,重視流動資金。
(2)與企業利益相關的債權人。這一類主體關注的是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是否有足夠的現金償還債務,在使用財務報告時除了要常規地對公司盈利情況進行評價之外,還要關注經營現金凈流量,以確保企業的資金狀況。
(3)企業主管。對于主管人員,比較關注的是企業能否正常運營,著重看近期的財務指標,就需要報表信息將各項財務指標綜合,全面地反映經營成果。
2.重點關注存在差異項目
當前,已有以經營現金流量為出發的管理用財務報表體系,企業需要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凈利潤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兩者要相互協調各自發揮作用。盡管在具體經營結果上二者有不同的財務表現,在保證財務報告可理解性的前提下,要披露利潤與現金流量存在差異的原因。
(1)檢查應收賬款的管理。在當前市場經濟中,賒銷賒購是普遍存在的,報表信息使用者在閱讀財務報告時要重視企業對應收賬款的管理與執行,適當了解企業的信用政策,避免寬松的信用政策導致流動資金的短缺。了解與企業有大額交易的企業,對于有賒銷且賬齡較長的情況,可以考慮關注企業信用評級結果。
(2)關注企業非貨幣性交易。由于企業可能涉及大量關聯方交易且金額通常是較高的,而并非所有財務信息使用者都是來自于企業內部的,就受到了披露完整性的限制,使用者就要對此保持警覺,關注利潤的同時,要檢查對投資收益項目的披露,衡量非貨幣性交易的真實和完整,并且關注附注中提及的對應科目。
(3)重視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對企業的各項資產要有一個清楚的概念,關注審計報告中對資產情況是否存在處理異常。由于計算差異,企業做出的資產減值與攤銷的計算可能與會計師事務所計算的結果不一致,要關注審計報告中的調整事項,以確保對利潤有影響而并未影響現金流量的資本性費用正確列示。
總之,在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的日常經營如果僅依賴于財務報表中的數據,就難以準確判斷。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投資決策并不是某一時點的靜態的計劃,不能僅從財務數據的層面來了解企業的業績結果,而是要從整個會計期間出發,動態掌握企業的經營狀況所能創造的價值。因而,孤立地從財務報告出發來評價企業的情況不足以引導正確的決策,還要時刻關注經濟市場以及行業動態,把握對企業當前經營存在影響的領域,了解與之相關的政策信息、企業相應治理手段以及落實到財務數據的結果。同注冊會計師審計一樣,財務報表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企業所提供的財務信息時,也應保持適度的懷疑,才有利于集中關注利潤與現金流量是否趨于一致,在存在不一致時能正確地使用財務報告,評估企業現實經營結果,了解企業持續價值創造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繼.上市公司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差異分析及其協調[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6(09).
[2]曾璐,孫璽.會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矛盾及其協調[J].價值工程,2016(02).
[3]劉金梅.淺談利潤表與現金流量表的關系[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