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日本特約記者 青木 藍雅歌 ●本報特約記者 任重
盡管美國財政部最新報告未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但他們顯然不舍得輕易放棄匯率這張牌。21日,美國財長姆努欽又表示,他對修改美國匯率操縱國的認定標準“持開放態度”:“我們可能在某個時刻會看一下是否應該改變這些標準。”——“危險的信號!”德國財經網22日稱,美國完全可以為將中國、德國等列入匯率操縱國“量身定做”一套標準,這可能“為貿易戰翻開新的一頁”。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22日也指責中國政府在最近五六個月來“未作任何努力來緩解貿易緊張”。但同一天美國媒體又傳出消息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把即將與中國國家領導人舉行的會晤“視為恢復私人關系的機會”。盡管美國方面態度反反復復,昨天滬深股市卻在周末領導層密集發聲后創下近3年來最大單日漲幅,在貿易戰陰霾籠罩下的投資者,終于迎來提振人心的陽光。
姆努欽“反悔了”
當地時間21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在以色列接受美國彭博新聞社采訪時表示,他對修改美國匯率操縱國的認定標準持開放的態度。如果有必要改變,他會考慮兩個方法:一是運用《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力法》第3004條款,并采用更廣泛的認定標準,指定特定國家為“匯率操縱國”,即使這樣的指定無法符合《2015年貿易便捷化與執行法》;二是改變美國財政部審查一個國家是否正在進行貨幣競爭性貶值時所依據的衡量標準。
“特朗普自上任第一天起就誓言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只是到目前為止尚未宣布。姆努欽有關更改匯率操縱標準的言辭,可能為特朗普在尋找手段重新定義美中貿易的過程中,提供正式宣布中國是匯率操縱國的機會”——彭博社22日評論稱,雖然美國財政部上周三的報告未發現重要的貿易伙伴達到故意操縱其國內貨幣匯率的標準,并將中國、德國、日本、瑞士、韓國和印度等列入觀察國名單。但報告特別提到,對于中國未披露其干預匯率的措施,美國感到“非常失望”。
“危險的信號!”德國財經網22日評論稱,上周美國未將中國、德國等國家列為匯率操縱國,還被觀察家稱贊回歸理性。但不到一周,美國財長又開始“反悔”,表明將可能改變匯率操縱的標準。這意味著,中德等國將有機會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顯示美國正在集中精力加劇貿易沖突,這并不奇怪,美國的標準就是“美國第一”。
美國國會認定一個國家為“匯率操縱國”有三大標準,不過,修改標準也有先例。1988年到1994年期間,美國曾多次認定中國等為匯率操縱國。直到1994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后,美國兩次修訂認定匯率操縱的標準,中國才沒有再被列入。姆努欽在21日的采訪中表示:“我們可能會在未來某個時間,審查是否需要改變上述三大標準。我們一直在關注這個事情。”
庫德洛指責中國
另據《金融時報》22日報道,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指責北京方面在中美領導人可能于下月阿根廷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舉行會晤的前夕“未作任何努力來緩解貿易緊張”,“這一言論給外界對美中貿易休戰的預期澆了一盆冷水”。
庫德洛在接受該報采訪時稱,特朗普要求中國全面調整經濟政策,包括縮減中美貿易順差、打壓工業補貼和強制技術轉讓等做法。但到目前為止,這些要求遭到中國官員的抵制,他們認為這些要求“不切實際且有違他們的利益”。他表示:“我們給了他們一份詳細的要求清單,比如關于技術的,五六個月來基本未作更改。這件事的問題是他們不作回應。什么回應都沒有。完全沒有。”
《金融時報》稱,“庫德洛的言論將加大北京方面的壓力”,“中國官員則抱怨美方缺乏靈活性,以及特朗普政府難以捉摸和其內部缺乏統一的聲音”。報道稱,如果未來幾周沒有進展,預計美國將推進其計劃,在2019年初把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稅率從10%上調至25%,特朗普甚至威脅要對另外267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范圍將覆蓋所有中國輸美商品。
不過,這位經濟顧問在采訪中否認了“中國操縱匯率”的說法,談到人民幣貶值的問題,他表示:“我感覺我們必須關注它,它非常重要,是貿易談判的一部分。但(人民幣)疲軟更多是市場導致的。”
《金融時報》22日的報道暗示,美國官員對中國的施壓,或許部分是來自中期選舉前的焦慮。庫德洛表示:“最讓我擔心的是兩周后的藍色浪潮(即民主黨可能從共和黨手中奪回眾議院控制權),我不認為會發生這種情況,但如果真的發生了,那么風險就是他們會推翻我們的政策,我們將停止繁榮……如果他們搞砸了這波繁榮,我們會回到1%至2%的增長。”
傳特朗普尋求修復關系
22日,從美國同一個新聞網站“Axios”又傳出兩條看似矛盾的信息。一名消息人士稱,下個月中美元首將在阿根廷G20峰會期間舉行雙邊峰會,“特朗普把這次會晤視為與中國領導人恢復私人關系的機會,但并沒有打算進行具體的討論。”另一名消息人士則對該網站說,特朗普不打算放緩對中國征收關稅,認為他的關稅“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完全生效”,要讓中國“感受到更多痛苦”。對中國的關稅持續時間越長,“就會擁有更多施壓籌碼”。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隨著美中貿易戰不斷升級,雙方可能突破目前單純的關稅手段,施加更多樣的打擊措施,而匯率很可能被“武器化”。報道稱,在美國已進行的貿易談判中,這一可能已經開始顯現。剛剛簽訂的美加墨貿易協定,規定三國每月公布國際儲備余額和外匯市場干預的數據,以及季度國際收支平衡數據和其他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開報告的數據,以避免“匯率操縱”。此前,姆努欽表示,任何與解決中美貿易沖突相關的對話都不能排除匯率問題這個核心。
“貨幣戰爭的風險”,德國《焦點》周刊22日稱,特朗普煽動的貿易爭端可能引發貨幣戰爭。特朗普多次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以獲得貿易優勢。美財長有關匯率操縱標準可能放寬的表示,讓世界金融市場變得更加緊張,這可能會抑制全球經濟增長。
路透社最新的一份調查顯示,受貿易戰影響的日本企業數量從5月的3%飆升至目前的1/3。展望未來3年,接受調查的482家公司中有40%預測會看到“全球供應鏈中斷”以及“零件和原材料價格飆升”。
貿易戰沖擊最新調查
彭博社22日公布一份最新全球性調查顯示,多數白領認為,此次貿易戰中,美國的損傷“要大于中國”。20%的中高層企業管理人員認為,貿易戰將更加沖擊美國,14%認為更加沖擊中國,34%認為貿易戰將損害全球增長,而13%表示貿易戰將導致“美中關系重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2日也對特朗普的關稅措施表示質疑。文章稱,中國9月的出口同比上升15%。這比多數分析人士的預期要好,也比上一個月要強。這種貿易順差增速表明,中國正在消化特朗普第一波關稅措施的沖擊。
CNN還引用美國拉扎德資產管理公司部門主管坦普的預測稱,受到美中貿易戰升溫、美加和美歐經濟關系受損以及升息等因素影響,預料美國“由盛而衰的時間是2020年”。但如果能夠排除貿易戰的因素,美國衰退的風險就將大幅減少。坦普說,美國恐怕太高估中國對美國商品進口的依賴程度了,中國如今的選擇比以前更多,特朗普政府強硬的態度只會延長雙方對峙的時間。
《金融時報》22日的一篇報道佐證了這個觀點。報道稱,北京對美國大豆加征關稅對拉美農民來說“是一個福音”。3個星期前,中國中糧集團開始在巴西的大豆種植區建造一座6萬噸的倉庫。據美國農業部估計,截至今年8月,巴西在中國大豆進口中的份額已從去年的48%升至66%。
馬來西亞《星報》22日稱,在當今世界所有貿易摩擦中,美中貿易摩擦無疑是最尖銳的。這場較量已經使得美國某些經濟數據“比較難看”,比如9月美國成屋銷售額連續第6個月下滑,是自2016年以來的市場時間最長的一次收縮,而美國零售業成績也已經是連續第二個月下降。
日本經濟分析家島澤俞近日在雅虎網上撰文指出,雖然美國開展貿易戰爭是為了維護霸權,但是可以說,特朗普提高關稅,導致國民的經濟福利厚生惡化,結果特朗普政策的最大受害者就是美國國民。這樣看來,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和特朗普的打算相反,究竟是否能對美國中期選舉乃至下屆美國總統選舉發揮作用,是值得懷疑的。▲
環球時報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