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雜志10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制造”如何很快能成為軍事裝備優質(和作戰性能強的)標簽直升機是中國遠征力量的關鍵組成部分。北京若希望實現一流的兩棲作戰能力,不僅需要能空投軍隊和裝備,還要能在深入敵對區時提供保護,為此需要可靠的直升機。過去,中國直升機的可靠性一直是個問題。中國非常清楚其軍事裝備上“中國制造”的標簽有些負面印象,也清楚自身問題,比如由于材料和精密技術相對落后,上世紀80年代前中國設計的直升機可靠性大大不如西方的。仿冒和腐敗現象也曾造成中國航空工業落后。
但今非昔比,如今不再是上世紀80年代,在更具競爭力的平臺上中國已取得長足進展。隨著中國不斷開發并更好地理解相關技術,其系統可靠性將隨之提高。打擊腐敗也有助于減少阻礙因素。隨著飛機可靠性增強,中國的出口局面會徹底改觀。
目前,中國已然享有俄美以外替代性武器供應方的名聲。中國產品素來以性價比更高而聞名,因而能開拓出一個目前較小卻不斷擴大的市場。隨著瞄準其他潛在市場,中國人正積極重塑“中國制造”標簽。
本月,媒體報道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直-19E攻擊直升機具備量產條件。該直升機屬于出口型設計,中航工業強調它經過專業測試和驗證,還經過整體的模型適應和火控系統的綜合測試。這凸顯中國正努力甩掉“中國制造”標簽的負面印象。中國的科技發展仍有待進步,但照目前趨勢發展,“中國制造”將成為優質軍事硬件的標簽。▲
(作者蒂亞戈·馬沙杜,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