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由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管理學理論。基于該理論的激勵機制設計,能夠針對國有員工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勵措施,避免激勵一刀切的情況,將激勵效果發揮到最大,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產值。
關鍵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激勵機制;需求;工作效率
一、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國有企業始終保持著國民經濟中流砥柱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國家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國內外市場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有企業在管理上的問題和漏洞不斷暴露出來,已經到了關乎存亡的深化改革時刻。管理上的問題,歸根結底在于“人”上,國企之所以存在諸多管理弊端,與其用人機制不靈活,激勵措施不健全,人崗不匹配,人力資源產出率較低有直接的關系。從目前來看,國有企業在人力資源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缺乏有效考核體系,員工工作產出率低
在國有企業中,考核多半流于形式,沒有很好地起到監督、評價員工工作表現的作用。首先是缺乏完善合理的考核標準,在考核中多偏重于政治素質,忽略了業績素質,導致員工在業績考核中無積極性。其次,無效的考核結果,自然難以為人才晉升、激勵等起到有效作用,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產出率也很難提升。
2.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員工積極性不高
人的動機需要不斷強化,才能轉變為行為,這種強化手段就是激勵措施。要讓員工能夠產生愛崗敬業的行為,就要不斷強化他的心理。但從目前國企的激勵手段來看,表現為激勵措施單一,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員工的心理需求;其次晉升渠道不透明,用人機制不靈活,缺乏能上能下的企業機制。因此,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很難被調動。
二、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簡述及其在國企應用意義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的管理學理論。該理論認為,動機才是刺激個體產生行為的主要因素,但動機需要由個體需求轉化而成。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轉換為動機,只有人在當前時期最迫切的需求,才能激勵個體行動。馬斯洛按照金字塔結構,將需求從下到上劃分為五個層次,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出現,真正地將人作為核心研究因素,圍繞個體動機來研究行為的產生機制,給企業激勵機制設計許多新的啟示。并且,以人為本是現代社會管理的主要特點,以資源聚集和有效使用為主要組織模式的企業管理更是如此。目前,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轉到人力資源競爭上,包括年薪制、持股制都是新研究的激勵方案,目的都在于提高企業保值增值能力。對于國有企業而言,激勵機制設計是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途徑。因此,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如何充分滿足員工各層次的需要和全方位的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的激勵實施模式
要實現高成效的激勵機制,首先需要對企業員工所處的需求層次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采取措施。而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的激勵模式,就是針對不同需求層次的員工,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動態制定和調整“動態網絡化”的激勵措施。
1.員工需求層次分析
分析企業員工激勵現狀,可以發現,盡管大部分企業也實施了員工激勵,但并沒有根據員工的需求來實施,這將容易產生激勵不到位的問題,激勵措施的效用也不能發揮到最大。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先將企業員工分為三個層次:高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技術人員、普通員工,再分析各自的需求特點,采取不同的激勵手段。
(1)高層管理者
高層管理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意味著對他們的激勵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物質激勵上。高層管理者肩負著企業發展的重任,要帶領企業穩步前進,更需要管理者內心強大的力量。如何產生這種力量?就需要依靠精神激勵,通過情感、道德和自我學習提升來實現。
(2)中層管理者和技術人員
中層管理者和技術人員是企業的中堅力量,他們大多有學歷有知識,渴望實現自己的抱負和追求。針對這部分員工,應該以薪酬為基本激勵措施,在此基礎上加強尊重需求滿足,即先自尊,后他尊。樹立他們的自尊,然后促進他們提升自我,以獲得別人的敬重和信賴。
(3)普通員工
普通員工占了企業的大部分比例,對于他們來說,生理、安全需求始終是基本需求,他們更關心收入高低、福利保險、工作環境等,針對這部分人群,應該以物質激勵為主。
2.針對需求層次的激勵模式設計
(1)生理需求的激勵措施
基于生理需求的激勵主要是薪酬管理,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成為企業矛盾爆發的導火索。基于這樣的情況,企業在調整薪酬水平前,可以對同級或相似單位的薪酬水平進行調查,在保持大眾水平上,加上一些企業自身的特色措施,如業績獎勵、突出表現獎勵等。
(2)安全需求的激勵措施
增加員工安全感的激勵措施包括提供保險、職業穩定等,這些國有企業都已實施了許多有效的措施。還可以構建企業和員工的利益共同體,使企業和員工的關系由“契約型”轉變為“盟約型”,以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信賴感和凝聚力。在基本的員工社會保障上,企業可以增加額外的福利,如集體休假和帶薪療養等,增加員工的工作滿意度。
(3)社交需求激勵措施
社交需求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愛的需求,二是歸屬感需求。企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積極舉辦和鼓勵員工參與各類集體活動,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還可以成立多個社團,如籃球社團、圍棋社團等。二是鼓勵員工將個人價值目標建立在企業目標上,這樣員工在追求目標實現時也能促進企業目標實現。
(4)尊重需求激勵措施
尊重需求分為自尊和他尊。企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對于表現突出的員工進行公開表揚,并給予額外獎勵。二是按照員工貢獻給予員工榮譽稱號,并宣傳其事跡以提高社會知名度和職業美譽度,表達企業對員工貢獻的認可。三是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員工,對于取得同樣業績的員工,要給予同樣的待遇,不能搞特殊化。
(5)自我實現需求激勵措施
員工自身的溫飽、安全需求解決后,會產生更多精神上的高層次需求,這些需求將成為員工工作的主要激勵。企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是針對有高成就需求的員工,為他們分配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給他們展現自我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要及時對員工工作成果給予反饋,對其工作表示肯定。二是給員工提供更多培訓學習機會,幫助員工規劃職業發展,提高員工的知識技能,并注重對員工進行“態度教育”,即教育員工用積極態度對待工作和企業,用積極的態度學習知識,將企業構建成學習型組織。三是讓員工參與到企業管理中來,給予員工參與企業決策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和高層管理者處于平等地位。通過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員工能夠感受到企業的信賴,進而發展出強烈的責任感和主人公意識。四是制定 “能上能下”和“能左能右”的人員流動機制,注意技術、行政、政工和公共管理四類層次崗位間的有序流動,給予更多員工晉升和晉升后補的機會,這也是國企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改革的關鍵所在。
四、負激勵在國有企業中的實施
對員工采用的激勵措施多為正向激勵,即以獎勵、表揚為主。但在企業實際管理中,負激勵也必不可少。負激勵是指對員工違背企業目標的行為進行懲罰,使員工這樣行為不斷減弱至不再發生。企業常見的負激勵有公開批評、降薪、降級甚至辭退,但在具體實施中,企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執行負激勵時不能出現偏差,即負激勵針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不能為個人搞特殊化,否則會起到反作用。二是管理者要以身作則,勇于承認錯誤和擔責任,并接受相應懲罰,為員工做好榜樣。三是要把握好實施尺度,如果太輕,對員工則不痛不癢無作用,如果太重,又會抹殺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五、結論
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最終將落實到人的改革。如何調動員工工作熱情,提高員工產出率,是國有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在以人為本的現代企業管理中,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在于有效的激勵機制,這也是組織治理的核心內容。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激勵機制,能夠取得更好的激勵效果,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實現國有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國海,方華.組織行為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加里·德斯勒.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趙濤.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于灥,黑龍江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農產品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