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 要:共享發展是黨在新形勢下面對各種矛盾問題的理論突破。共享發展從“為了人民”的邏輯起點、“依靠人民”的實現路徑和“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終歸宿三大方面體現了它的核心要義。理解共享發展還要著重把握它與共同富裕、公平正義之間的關系。實現共享發展,要以發展生產為核心,以改善民生為重點,以保障社會公平為基礎,以增加人民“獲得感”為目標。
關鍵詞:共享發展;人民主體;公平正義
中圖分類號:D6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6-0021-02
為適應我國改革發展的新形勢,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其中,作為五大發展理念的目標和歸宿,共享發展理念是黨在結合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和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經驗下提出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新發展。它同時也蘊含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為我國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提供了理論先導。
一、共享發展的理論要義
“共”即共同,涵蓋全體人民和全部領域;“享”即“享有”;“共享”即全體人民共同享有社會的一切發展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可見,黨中央已深刻認識到人民在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發展中的核心地位。而共享發展從邏輯起點、實現路徑和最終歸宿三大方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理念。
(一)邏輯起點:共享發展為了人民
早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盵2]與資本主義國家剝削人民、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本質不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決定了我國改革發展的出發點是人民;我國的執政黨是共產黨,決定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肮蚕戆l展為了人民”的理念,是一個在探索和實踐中不斷深入發展的過程。
(二)實現路徑:共享發展依靠人民
馬克思強調,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人民群眾利用現有的生產資料,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實踐中創造出了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和社會精神財富;同時,人民群眾在此過程中也發展了自身的能力,創造了自己的新生活。
我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到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強調人民的主體地位。從根本上說,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夠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認清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確立了群眾路線,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意志,據此制定出相關政策,并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自覺組織起來,為個人的利益和國家的發展而奮斗。
(三)最終歸宿:共享發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
人民共同享有發展成果,是馬克思所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的最終歸宿之一。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提出,在未來新社會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如此快速……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盵3]同樣,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中回答廢除私有制將會產生的后果時指出,“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盵4]可見,共享發展成果是共產主義區別于資本主義最重要的標志,是經典作家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設想。
二、共享發展的兩大關系
(一)共享發展與共同富裕
共享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和路徑。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了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切成果是由人民共享的,否則,只允許一部分人占有財富,那便與社會主義背道而馳,與維護剝削階級利益的資本主義國家無異。同時,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必然漫長而曲折,而我們黨在實踐探索過程中,總結出了帶動人民一起發家致富的道路。“共享”就是從人民出發,依靠人民力量,最終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正確路徑指向,是共同富裕的堅實后盾和基本保障。
共同富裕是共享發展的根本目標。1953年,中共中央通過的《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中提出,“逐步實現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使農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盵5]毛澤東那時已明確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最終目標。1992年,鄧小平結合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特征,提出了由先富帶后富,最終共富的思想。兩代領袖對共富問題的思想一直傳承至今。2015年,習近平同樣也強調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
共享發展和共同富裕是一源之流,互相貫通,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統一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共享發展與公平正義
公平正義作為一種價值觀念和價值標準,體現了人們在追求利益過程中對其關系合理化的向往。在發展中反映出“公平正義”是我國共產黨執政的重要目標,也是社會主義最根本的要求。
公平正義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基本價值取向。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經濟發展并不等同于公平正義,甚至犧牲人民的利益使少數資本家獲益,這種違背公平正義原則的發展絕不是社會主義的發展。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應當在推進共享發展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維護公平正義。共享發展要求站在最廣大人民立場上,破除一切阻礙公平正義的體制障礙,在頂層設計中制定規范合理的制度體系。共享發展必須以公平正義作為第一要求,否則,共享發展便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法推行下去。
共享發展是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實現程度的驗金石。檢驗公平正義實現程度最根本的標準,就是共享發展進行的質量。以前我國普遍存在重效率輕公平、重城市輕農村的政績觀,但這并不是惠及全體人民的普遍的共享,嚴重影響著我國公平正義的實現進程。只有發展成果被全體民眾公平地享有,這種“共享”基礎上的公平正義才更切實。
公平正義與共享發展應當共同推進,才符合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社會的設想,才能更加彰顯出我國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實現本質上的發展。
三、共享發展的實踐路徑
(一)以發展生產為核心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經濟發展是核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中之重。只有經濟發展了,“蛋糕”足夠大了,才會為我國的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各方面的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后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就有目共睹。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是最大貨物出口國和第二大貨物進口國,并且以經濟帶動政治,我國在世界的影響力逐步提升。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國依舊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均收入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還很不完善。要想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必須圍繞生產力發展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
(二)以改善民生為重點
人民的基本生存生活狀況和基本發展能力等是我國社會發展需要突出解決的問題。共享發展為了人民,就應該從廣大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多為人民謀利,多為人民解憂。
當前,我國民生問題集中于住房、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具體來說:要滿足人民基本住房需求,構建以市場為主導、政府為引導的住房供應體系;要完善就業信息體系建設,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為民眾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搭建創業交流平臺,以創業促就業,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局面邁進;要逐步完善養老保險制度,使人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要深化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革,提高服務質量,保證用藥安全,為人民提供更加安全方便實惠的醫療衛生服務;要優先發展教育,繼續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化資源配置,鼓勵和支持新老教師培訓,提高教育水平,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為目標,努力使我國成為人才資源強國。
民生問題涉及的人數多、范圍廣、力度深,因此民生問題的解決是一個漫長且艱難的征途,但是我們依然要堅定動力,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將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我國共享發展的重點。
(三)以保障公平為基礎
共享發展要求我們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維護公平正義在共享發展中占據基礎性地位。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盵6]從此可以看出,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是公平正義的載體,也是共享發展必不可少的具體環節。
權利公平要求在資源共享和服務共享等方面實現人人平等,取消階層、地區歧視,保證發展的可持續性;機會公平要求社會成員平等享有發展的機會,要加快貧困偏遠地區的義務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同時要打破行業中男女、城鄉不平等的“潛規則”,保障就業公平;規則公平要求用更加嚴格的標準制定規則,規則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除規則外的特殊權利。
(四)以增加人民獲得感為目標
2015年2月,習近平提出要“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7]隨后,“獲得感”一詞引起人們的廣泛共鳴。
“獲得感”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統一的定義。就其表面含義來說,它是社會成員因對社會財富的“獲得”而產生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感受。將增加人民獲得感作為共享發展的目標,順應了人民為主體的發展理念,又表明了它是共享發展的評價標準之一。就其深層理解來說,“獲得感”意即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但并不僅限于此,它更強調在發展中關注人民的切身感受,營造和諧公平的社會環境,使人民不但在物質利益上充分“獲得”,更在與其他社會成員的比較中“獲得”。這就需要在共享發展中以發展生產為核心,以改善民生為重點,以保障社會公平為基礎。增加人民“獲得感”是前三者的動力和目標,同時,只有前三者的統一,人們共享的發展才更公平,生活得才更有尊嚴,更有“獲得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N].人民日報,2015-11-25(1).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43.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9.
[5]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4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662.
[6]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2.
[7]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強調:科學統籌突出重點對準焦距,讓人民對改革有更多獲得感[N].人民日報,2015-0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