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蘇省人民醫院在江蘇省較早建立了社會工作部。與普通志愿者相比,醫務社工對醫療衛生工作更為熟悉,擁有更多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和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知識,并負責組織和管理志愿者。目前,該院社會工作辦公室有專職社工4人,實習生30余人,志愿者2000余人,并成為首批全國“醫務社會工作實踐基地”。
“我再去跟小朋友打打氣。”周末時間,曾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小王又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如今,從受助者變成助人者的他,會主動聯系江蘇省人民醫院的醫務社工,希望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其他患病的孩子。
2016年9月,江蘇省人民醫院血液科洪鳴醫生聯系社會工作辦公室,轉介了貧困患者小王。當時只有19歲的小王來自南京六合的低保家庭。此后,醫務社工通過聯系紅十字基金會申請網絡籌款等措施,幫助小王順利繳納前期治療所需的醫藥費。同時,醫務社工還聯合醫院醫保辦聯絡中華慈善總會,幫助小王申請到康復期間的免費贈藥。在小王治療期間,醫務社工還不斷鼓勵小王積極治療。現在他的各項生理指標已趨于正常。
“除了籌款之外,他們還做了很多工作。”江蘇省人民醫院腫瘤科三病區護士長言克莉說,她曾經到美國南加州大學實地學習,見到當地醫療機構每個科室都配備了相應的醫務社工,在促進醫療工作有序開展等方面起到了特別積極的作用,這讓她眼前一亮。“要想提高患者滿意度,僅靠醫生和護士是不夠的,社工的角色很重要。”回國后,她所在的科室積極開展了醫院社工模式的探索。
該院社會工作辦公室主任杜麗娜對記者說,醫務社會工作強調全人關懷理念,按照患者身心的個體化需要,提供適宜的治療和關懷。同時,綜合運用醫務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方法,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機構和社區提供專業醫務社會服務,幫助其舒緩情緒、解決和預防醫務社會問題。可以說,醫務社工能夠幫助處理醫療問題外的社會關系、家庭關系,協助醫護人員完成輔助工作,進而提高醫療效率。
杜麗娜說,社會工作辦公室成立后,由專職醫務社工帶領社工實習生以及志愿者,通過相應的醫療培訓,與醫生、護士、康復治療師等共同組建跨專業合作團隊,形成了“嵌入協作型”臨床社工服務模式。在泌尿外科、腫瘤內科等9個病區探索臨床社會工作服務項目,開展各類病友互助小組、家屬減壓小組等院內人文活動,直接服務患者和家屬近千人。還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建立合作關系,為貧困患者開展慈善籌款服務項目,已為42名貧困家庭成功籌集善款完成住院治療,總資金近150萬元。
為了讓醫務社工服務從院內引申到患者所在的社區和家庭,真正做到從預防、治療再到康復的全程式服務,2016年,該院又發起成立了南京市鼓樓區仁醫社會工作發展服務中心。通過專業社工理念,探索患者從入院、出院到康復跟蹤或臨終的全人全程式服務。截至目前,中心已與南京鼓樓區心貼心老年人服務中心等單位建立合作關系,探索開展各類社區志愿服務和院外醫務社工服務。
然而,蓬勃發展的醫務社會工作正面臨專業人口短缺的瓶頸。該院社會工作辦公室的專職社工金妍艷說,在臺灣、香港地區,平均每100張病床需配有一名醫務社工。但中國大陸設有醫務社工的綜合醫院,通常社工人數僅為2人~3人。因此,不少醫院與當地培養社工專業學生的大專院校建立合作,接受社工專業實習生實習,以補充一部分醫院社工人力不足。
該院黨委書記趙俊認為,醫務社工需要具備與工作要求相匹配的專業能力。在臺灣、香港地區,醫務社工的碩士培養中會加入醫務健康知識及醫療體系課程。在美國,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社工需要參加政府組織的執照考試,并完成至少3年的相關臨床工作。而我國在這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此外,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下,綜合性院校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缺乏醫學知識培養,醫學院校內設置社會工作專業又相對較少。
“目前社會工作師的職稱尚未納入衛生系統職稱體系”杜麗娜很擔憂,這會影響到社工隊伍的長期發展。如今,來自社會工作專業的優秀學生在成為醫務社工后,職業發展路徑并不順暢。自2007年起,人事部、民政部開展助理社工師、社工師、高級社工師的職業資格考試,將社會工作者納入專業技術人員范疇。但是目前,社工師在醫院缺乏與之相關的職稱序列,這需要進一步出臺相應政策,促進衛生行政部門配套的細則的落地,以及醫務社工和整個行業的穩定發展。

如何才能建立一支優秀的醫務社工隊伍?趙俊認為,醫務社工的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尤為重要,應打通行業壁壘,通過多部門通力合作,將醫務社工專業人才有計劃引進醫院,出臺關于醫務社工崗位設置、職稱體系、資金來源等專業建設方面的具體化政策,從而推動醫務社工的職業化發展。
趙俊建議,衛生行政部門應遴選試點示范醫院,總結實踐經驗,制定社工志工服務的行業標準,進一步指導確立醫療行業中社工志工的角色定位、服務內容、轉介機制等。并逐步出臺相關評估和考核辦法,引領各醫療機構醫務社工深挖服務內涵,引導社工志工服務走向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此外,應該促進醫院社工與社區社工對接,建立醫院—社區轉介機制,拓展醫務社工服務生態網絡,讓社工、志工、醫護人員在健康教育、科普宣傳、跟蹤隨訪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北京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系教授劉繼同建議,應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牽頭,盡快出臺關于鼓勵和促進醫務社工發展的相關意見。同時,應當建立全國性的專業組織,通過國家級協會來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對于醫務社工的培養,應在國家一般社工教育的基礎上,增強醫學特殊性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