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家公立醫院,硬件設施不是最關鍵的。一家醫院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軟實力,是那些根植于醫院人骨髓中、流淌于醫院人思想和血液里的思想和文化。近年來,我院以促進醫院和諧發展為目標,積極培育優良的醫院精神,樹立嚴謹的醫療行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努力建設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豐富管理內涵的人文醫院,先后開展了數十項活動,職工精神面貌和社會美譽度得到大大提升。
醫院高度重視醫聯體、醫共體建設工作,與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成立了山東省腫瘤醫院腫瘤規范化診療基地,建立了“泰山學者”史本康教授工作站,醫院多個科室和國內頂尖醫院建立合作關系,上級醫院專家定期來醫院坐診、查房、教學和開展手術。通過建設醫聯體,加強院院之間、院科之間的交流合作,對科室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新技術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實現了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檢查結果互認,方便病人就醫,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醫共體建設方面,醫院出臺了醫共體建設實施細則,成立了醫共體建設領導小組,聯合了全縣所有鄉鎮醫院率先牽頭成立了醫共體協作單位。投資300余萬元,在全縣54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站點和衛生院設立遠程心電網絡系統。醫院的17個臨床、醫技科室與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幫扶關系,每周派出十余位中級及以上職稱人員到鄉鎮衛生院坐診、指導。
醫院重視學科建設,積極探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近年來,醫院出現了很多“首例”:創建了全縣首個重癥醫學科、成立了全縣首個靜配中心、購置了全市首輛專業查體車等,一個個科室的成立和設備的投入使用,為患者打造了更安全、更專業的醫療環境;醫院每年拿出200萬元作為學科建設獎勵基金,專門用于獎勵新項目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醫院每年開展新技術、新服務30余項;目前,醫院擁有市級名科1個,市級臨床領先專科11個,醫療服務不斷向高、精、尖、專方向發展。近年來,醫院各臨床科室積極參與專業學術討論年會,參加到專業醫學聯盟中去,成為專科聯盟中的一員,通過參加集體學術討論、聘請專家來院授課等方式,有效提升專科、專業技術水平,為全縣群眾提供更精準的醫療服務。目前,醫院是“中國泰山中毒聯盟”“中國卒中學會”“山東胸痛聯盟”等多個專科聯盟成員單位,同時和泰山醫學院共建了“教學基地”。
為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和環境,醫院實現了優質護理病房全覆蓋,積極開展具有專科特色的優質護理服務,讓患者感到滿意放心;先后新建、擴建項目130余個,極大調整和改善了群眾的就醫環境,讓患者舒心就醫。
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管理能力,院領導班子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學過來、做下去的方式,先后到北京大學、南京鼓樓醫院、江陰市人民醫院、蘇北人民醫院等醫院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并與醫院實際情況相糅合,在全縣內率先實施法人治理結構,使醫院實現了精彩的戰略謀變,一舉突破發展瓶頸,駛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