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艷
摘 要:小學作為不可忽視的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綜合素養的高低,對教育事業的改革創新發展有著決定性影響,也關系著學生能否在日常學習中得到科學有效培養。因此,教師應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來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優化知識結構,以此來為問題情境教學活動的高效、有序開展提供有力保障,構建更生動形象的數學課堂,以此來吸引更多小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策略探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加強授課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密切聯系,盡可能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素材,基于此來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擺脫機械被動的學習狀態,也能夠為學生各項學習探究活動提供有力指導。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發展特點、需求來采用更科學、完善的策略方法來創設問題情境,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一、基于興趣培養來創設問題情境
1.應善于從故事入手
對于剛剛走出幼兒園的學生來講,其本質還是孩子,所以,故事通常都會在其生活中占據較大比重,與學習相比,對故事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往往更強。對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進行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喜愛、熟悉的動畫片作為故事的出發點,將數學知識點恰當融入其中,以此來使得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得到快速集中,吸引更多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探究活動[1]。
比如,某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比與比例”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使用這方面的知識測量旗桿高度,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其教師耐心地引導學生抽象數學模型,以此來引導學生利用影子來測量高度,并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生活化方式創設情境來輕松完成知識傳授,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更容易發掘生活化問題中的生活內容,并輕松掌握。通過積極引用一系列生活元素來進行問題情境創設,不論是對學生數學學習熱情的激發還是數學思維的激活,以及課堂教學效果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都具有積極作用。
2.加強動手操作
小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雖然還有待提升,但是其往往都擁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加強動手操作,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相對較高,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2]。
比如,針對長度方面的相關內容,某教師就在正式授課之前,可以為學生提供米尺或者格尺進行測量,促使其在測量教室和自己的物體過程中,對教材中涉及的相關知識有進一步領悟,在此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圍繞相關知識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并給予了學生恰當的點撥,引導學生輕松完成了相關知識的消化,這樣不僅能夠取得理想的授課效果,也能夠使得更多學生正確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與樂趣。
二、加強生活聯系,拓展綜合素養
實際生活中有很多數學場景,在創設問題情境中,若能夠對這些生活背景做出科學、恰當引用,不僅能夠為學生更輕松、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創造良好條件,也能夠充分體現出數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各個方面存在的密切聯系,進而使得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夠善于從數學層面來思考、探究、解決各類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充分凸顯出小學數學教育的價值[3]。
比如,某教師在帶領學生對統計方面的相關知識點做出深入探究時,就在課堂引導環節為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請問班級的同學中,哪個星座的最多呢?各個星座的比例是多少呢?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既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角度來學習、探究數學知識,也有助于引導更多學生積極主動配合教師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進一步優化授課環節與成果。
三、完善自主探究式學習
自主探究式學習是極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模式,不僅將參與型教學活動的開展充分體現出來,也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豐富的數學解題經驗、理論知識。在實際授課中,教師可以基于數學解題規律來提出一系列探究性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來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優化授課效果,但是要注意一定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獨立思考、探究空間。
比如,某教師在期末復習時,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對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推導,教師可以提出四種情況:“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以及“不等底不等高”,讓學生進行應用和對比,針對性提出不同解題步驟問題,進而計算相關體積,這樣既可以通過問題引入來完成對學生預習學習的帶領,也能夠使其數學思維、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
綜上所述,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問題教學情境來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時應著重考慮到,這一教學方法的科學運用,不論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激活、學習效果與自信心的提升,還是對授課環節與成果的優化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探索更新穎、有效的教學策略方法,創設靈活多樣且適合的問題情境,促進授課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雙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對策與建議[J].新課程導學,2017(10):92.
[2]徐梅.情景,通往數學王國之路:探究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情景創設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6(12):89.
[3]楊華.新課程下小學習作情景創設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課外語文,20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