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冰
【摘 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臨床治療采取眼底激光法治療的效果。方法:研究于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人民醫院收集糖尿病視網膜患者共68例(98只患眼),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4例(46只患眼)及觀察組34例(48只患眼),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療法,觀察組患者給予常規療法行眼底激光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并發癥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P<0.05)。結論:眼底激光法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眼底激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并發癥;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007-01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以血糖水平升高為主要特點的代謝性疾病,可引發患者心血管功能異常、腎病、神經病變以及視網膜病變等多種并發癥。其中視網膜病變是該疾病的主要并發癥之一,會對患者的視力水平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3]。近年來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眼底激光治療以獲得更好的臨床療效。為探究眼底激光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效果我院開展了相應研究,現進行下述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于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在人民醫院收集糖尿病視網膜患者共68例(98只患眼),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4例(46只患眼)及觀察組34例(48只患眼),對照組中包括男18例(25只患眼),女16例(23只患眼),年齡區間38~62歲,平均年齡(50.1±3.4)歲;對照組中包括男17例(24只患眼),女17例(26只患眼),年齡區間39~63歲,平均年齡(50.2±3.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過統計學比較無意義(P>0.05),實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包括常規血糖控制,飲食干預,運動治療等,基于此本組患者給藥銀杏葉片、羥苯磺酸鈣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行眼底激光治療,首先本組患者需進行常規血壓、血糖、眼壓、尿常規等檢查,選用瑞士ARC生產的532倍頻固體激光治療儀,參數設置如下:光線輸出功率不超過2W,綠光波長532nm,光脈沖時間持續0.05~2s;且瞄準光波長635nm,設置光斑尺寸區間為50~1000μm,使用紅色激光二極管,功率不超過5mW?;颊叱R幧⑼?,根據患者不同眼底病變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患者行全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而非增殖期患者行局部激光光凝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治療后患者眼睛視力超過1.0,或視力進步超過4行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眼睛視力進步超過2行,不超過4行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視力無進步或視力受損加重為無效,總治療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②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過程中擇取17.0版本的統計學軟件——SPSS對研究中涉及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對比,計數資料的表達擬定為n(%)方式,統計學檢驗設定為X2,P<0.05,評定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34例患者,46只患眼,經治療后患眼顯效28只(60.87%),患眼有效11只(23.91%),患眼無效9只(19.57%),總治療有效率37只(80.43%);觀察組34例患者,48只患眼,經治療后患眼顯效38只(79.17%),患眼有效8只(16.67%),患眼無效2只(4.17%),總治療有效率46只(95.83%),可見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對照組34例患者,46只患眼,經治療后發生眼內壓患眼6只(13.04%),眼內壓升高患眼5只(10.87%),總發生率11只(23.91%);觀察組34例患者,48只患眼,經治療后發生眼內壓患眼1只(2.08%),眼內壓升高患眼2只(4.17%),總發生率3只(6.25%),可見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及并發癥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與李坦馨[3]研究結果一致。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對患者的視力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以往該疾病多以藥物療法進行治療,但是大量臨床研究發現[4-5],長期藥物治療的最大功效在于控制患者臨床癥狀,對患者的視力恢復幾乎無顯著性效果,無法達到最佳療效。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激光技術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愈加廣泛,為探究該種療法的效果本次研究針對觀察組患者實施了眼底激光療法,效果顯著。該種治療方法的作用原理為,以激光生物熱凝為基礎,凝固并破壞患者病變的眼部組織以形成瘢痕,進而降低其視網膜耗氧量。經過治療激光,患者視網膜厚度減少,能夠促進營養物質以及氧氣進入眼部組織,加速患者視網膜血液循環,對新生血管進行抑制,使其萎縮,對增殖期視網膜病變進行改善。同時該種治療方案屬于物理療法,因此并發癥風險更低。
綜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行眼底激光治療效果顯著,可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鹿麓.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行眼底激光光凝療法128例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1):78-78.
[2] 胡軍華,劉春蘭,夏侯梨,等.眼底激光聯合羥苯磺酸鈣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29):88-90.
[3] 李坦馨.眼底激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80例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1):42-43.
[4] 邵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造影診斷與激光治療的臨床應用[J].醫療裝備,2016,29(4):89-90.
[5] 李朝暉,李東波.全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8):3422-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