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婷 佟帥
【摘 要】目的:研究徒手淋巴引流技術對腦卒中患者肩手綜合征的療效。方法:選擇2015-8至2016-8入住北京市海淀醫院康復科病房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I期患者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中西醫結合治療,觀察組同時給予徒手淋巴引流技術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經過1周的治療患側肢體疼痛明顯減輕(P<0.05)。結論:徒手淋巴引流技術對腦卒中肩手綜合征患者的手腫及疼痛的療效確切,可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徒手淋巴引流技術;肩手綜合征;腦卒中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036-02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hand free lymphatic drainage on shoulder hand syndrome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stage I after stroke were selected from 2015-8 to 2016-8 in Beijing Haidian Hospital rehabilitation war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Results:after 1 weeks of treatment, the pain in the affected sid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5). Conclusions: hand free lymphatic drainag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hand swelling and pai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shoulder hand syndrome, and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
Key words:the 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Techniques; the Shoulder-Hand Syndrome; Stroke
徒手淋巴引流技術(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Techniques,MLDT)在國內外廣泛應用于創傷及術后腫脹,臨床療效顯著[1]。作為剛剛進入國內康復領域的新技術,其對肩手綜合征的療效尚未見報道[2]。本研究旨在探討徒手淋巴引流技術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可行性,探討肩手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對于今后開展類似的手法治療技術研究提供方法指導,而且對于進一步提高和拓寬康復醫學治療領域、發展充實康復醫學治療方法均有一定的意義。
1 研究內容及方法
選擇2015-8至2016-8入住北京市海淀醫院康復科病房的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I期[6]患者40例。
3)研究方法
將所有符合上述條件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中西醫結合治療(包括指導患者進行良肢位擺放、運動療法、針灸療法,并給予氣壓式血液循環驅動器治療、脈沖短波治療);觀察組除給予上述常規治療外,同時給予淋巴引流技術治療,分別于入院時、入院1周、2周、4周時進行下列指標的采集。
4)評價指標
患手腫脹程度評價:量杯水測法對患者的手腫脹程度進行評價,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周、2周及4周,分別測量患者兩手排開水的體積,以排開水的體積(ml)作為計量單位,計算患側手及健側手排開水的體積差并記錄。詳見圖1;患肩被動活動度(PROM)評價:記錄患側肩關節被動前屈活動度;患側上肢運動功能評價:采用目前國際通用的Fugl-Meyer上肢運動功能評價表(FMA)對所有患者患側上肢運動功能進行評定,記錄分值;
疼痛程度評價: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所有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分,記錄分值;
5)統計學分析:
上述所得的數據分別進行組間比較。采用SPSS 19.0 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 結果
干預一周后,兩組患者比較,治療組患者的患側手腫脹的程度,即排開水的體積差較對照組小(P=0.039),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的肩關節前屈PROM及MFA評分、VAS疼痛評分均未見明顯差異(P值分別為0.225、0.958、0.413)。詳見表1。
3 討論
本課題的研究結果顯示,徒手淋巴引流技術對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患者患側手腫脹、疼痛的癥狀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起效快,作用相對持久,治療手法輕柔,過程中患者無特殊不適感受[3]。對于肩手綜合征,目前臨床常規治療方法包括手法按摩治療、針灸治療、氣壓式血液循環驅動器治療等,在傳統的治療方法中引入徒手淋巴引流技術,得到更加確切的療效。由于肩手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所以對其治療往往停留在對癥治療階段。此課題的研究結果從側面提示,肩手綜合征的發生可能與淋巴循環障礙也有一定的關系,神經系統可能對淋巴循環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具體機制如何,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參考文獻
[1] 李海舟,張通,崔利華,等.腦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體感誘發電位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6):577
[2] 張曉莉,唐朝正,賈杰. 中西醫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現狀分析[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3):294
[3] 陳超,郭海英,徐道明.骨傷患肢腫脹康復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