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采取路徑式護理的應用方法以及臨床效果。方法:針對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醫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計96例。按照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結合路徑式護理,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以及相關表現。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住院費用、住院時間以及肺栓塞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采取路徑式護理能夠有效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干預,從而改善患者的一般情況,消除危險因素,降低肺栓塞的發生幾率。對于提高患者機體健康表現,加強臨床治療效果也有積極意義,適合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路徑式護理
【中圖分類號】R32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16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阻特征的肺部疾病,氣流受阻具有不完全可逆性,呈進行性發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展與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出現密切相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出現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和胸悶、晚期常伴有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精神抑郁等癥狀[1]。而隨著患者病情進展,其肺功能嚴重受損,且在臨床治療中有極大幾率發生肺栓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采取路徑式護理的應用方法以及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針對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醫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計96例。按照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4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5±10.6)歲,病程6—15年;對照組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66.9±9.8)歲,病程6—18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P>0.05,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比較。參與本次調查的所有患者對本次調查均同意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結合路徑式護理:制作臨床路徑表,呼吸科護士長選擇具有豐富COPD護理經驗和操作能力的科室護理人員組建臨床路徑護理小組,基于患者疾病臨床癥狀表現查閱疾病診療知識、常用護理方案以及疾病診療時間制作路徑表單,包括心理護理、體位護理、康復鍛煉、飲食護理等;患者住院后護理人員每天以熱情和藹的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把握患者疾病治療時的心理狀態。 加強護理人員臨床路徑表單應用培訓,護士長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護理人員進行表單內容與應用方法的教育培訓,使得護理人員可以了解醫生診療工作內容和護理工作要點,以便每天可以依據表單內容開展工作,確保患者每天均可以接受到醫護人員的診治與護理服務。護士長結合路徑表單內容每天監督檢查護理人員工作質量,如有問題及時指出幫助護理人員可以在護理實踐中提高護理能力,為患者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2]。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治療費用和時間、肺栓塞發生例數。
1.4 統計學分析 將所得數據經SPSS.19統計學軟件實施相應分析,計量資料經(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經n(%)表示、x2檢驗,當數據對比結果P<0.05提示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費用、住院時間以及肺栓塞發生率分別為(22814.89±491.52)元、(12.70±1.30)d、2.08%。而對照組的數據分別為(24535.40±523.71)元、(17.15±1.71)d、8.30%。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路徑式護理是指遵循臨床路徑表單進行護理,在現階段多種疾病治療中廣泛的應用臨床護理表,該方法可以讓患者及其家屬明確疾病致病機制、治療方法、并發癥等相關知識,還可以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得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信任和依賴,以便護理人員可以給予患者系統化、標準化的治療護理,在護理中動態化監控患者病情變化情況,有效控制病情。本文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制定的護理計劃表包括:(1)心理護理:多于病人溝通;了解病人的需要;消除病人的依賴心理,增加患者信心;鼓勵做一些能力范圍內允許的活動,對患者的進步及時予以肯定;對患者進行一定程度的生活情趣培養,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壓力;與家屬經常溝通,告知患者對患者治療進行支持,緩解患者情緒。(2)體位和休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對患者心臟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壓力,嚴重的患者應臥床休息并保證足夠睡眠,促進功能的恢復;出現呼吸困難的患者應采取端坐位或半坐臥位,正常患者活動量應量力而行,不引起勞累為宜。(3)康復鍛煉:根據患者病情為患者制定康復訓練,如: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可以打太極增加抵抗力,促進心肺功能的恢復;指導患者每日進行縮唇呼吸,指導患者家屬學會判斷呼吸困難狀態,安排合理的工作和生活。(4)飲食護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高消耗量的疾病,指導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鹽、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如患者出現水腫,應根據水腫的程度對患者進行水和鈉攝入的限制。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住院費用、住院時間以及肺栓塞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采取路徑式護理能夠有效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干預,從而改善患者的一般情況,消除危險因素,降低肺栓塞的發生幾率。對于提高患者機體健康表現,加強臨床治療效果也有積極意義,適合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鄭淑萍.路徑式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90):17750-17751.
[2] 潘玲玲,吳藝萍.路徑式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