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春 閆少凱 李育成 溫玉梅 杜玄 要愛琴 喬欣軍
【摘 要】目的:對CT在腰椎間盤真空變性中的診斷效果及影像學特點進行研究分析。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腰椎退變性疾病患者中腰椎間盤存在明顯的真空變性的136例,對這部分患者的臨床CT檢查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結果:L1-2椎間盤出現真空變性患者12例,L2-3椎間盤6例,L3-4椎間盤25例,L4-5椎間盤7例,L5-S1椎間盤86例;偏心單氣泡真空變性表現25例,偏心多氣泡真空表現38例,中心單氣泡真空變性表現24例,中心多氣泡28例,中心偏心混合氣泡真空變性表現9例,跨椎間盤大扁氣泡真空變性表現15例;椎間盤真空變性合并椎前滑脫患者共10例,其中L3椎前滑脫患者4例,L5椎前體滑脫患者6例。結論:CT檢查腰間盤真空性具有較為明顯的效果,能夠較容易地發現患者存在的真空變性情況,并進行進一步診斷,具有臨床意義。
【關鍵詞】腰椎間盤真空變性;CT檢查;診斷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200-02
椎間盤真空現象是由于椎間盤退變所出現的一種較為常見的影像學特點,隨著目前社會經濟發展,城市辦公人員的大幅增加,各種不正確的生活和工作習慣所致,臨床中改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主要以重體力勞動者和久坐辦公室職員為主,如果不及時治療將會對患者的日常和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嚴重情況下甚至導致患者喪失勞動力[1]。相關研究顯示,使用CT檢查能夠有效地要腰椎間盤真空變性進行診斷,因此本文就對CT在腰椎間盤真空變性中的診斷效果及影像學特點進行了研究,詳細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腰椎退變性疾病患者200例,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104例,年齡(49-76)歲,平均年齡(53.12±5.36)歲,病程7個月到12a。使用腰椎CT觀察,如果患者矢狀位顯示患者椎間盤中出現一個或者多個線性密度缺失影、軸位像呈現類圓形密度缺失影則認為患者出現真空現象,需對患者進行記錄,經檢查,136例患者存在明顯的真空現象,對此136例患者的臨床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經比較,136例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CT對136例患者進行掃描,掃描部位包括L1-S1等間隙、椎體,掃面層面與患者椎間隙平行,進行間斷掃描,如果患者存在可以滑脫,則要對患者加掃椎弓層面,掃面層厚為5mm。
1.3 觀察指標 觀察CT結果,觀察患者真空現象具體情況,并使用Meyerding法對患者的腰椎滑脫進行判斷,分為Ⅳ度。
Ⅰ度:椎體向前滑動不超過椎體中部矢狀徑的1/4者;Ⅱ度:超過1/4,但不超過2/4者;Ⅲ度:超過2/4,但不超過3/4者;Ⅳ度:超過椎體矢狀徑的3/4者。
2 結果
2.1 椎間盤真空變性分布 L1-2椎間盤出現真空變性患者12例,占比8.8%,L2-3椎間盤出現真空變性患者6例,占比4.4%,L3-4椎間盤出現真空變性患者25例,占比18.3%,L4-5椎間盤出現真空變性患者7例,占比5.2%,L5-S1椎間盤出現真空變性患者86例,占比63.3%。
2.2 椎間盤真空變性CT表現 ①偏心單氣泡真空變性表現25例;②偏心多氣泡真空表現38例;③中心單氣泡真空變性表現24例;④中心多氣泡28例;⑤中心偏心混合氣泡真空變性表現9例;⑥跨椎間盤大扁氣泡真空變性表現15例。
2.3 椎間盤真空變性合并椎前滑脫 檢查過程中發現椎間盤真空變性合并椎前滑脫患者共10例,其中L3椎前滑脫患者4例,L5椎前體滑脫患者6例;該10例患者的真空變性均為含氣較多的多氣泡或者大氣泡性,并且其真空變性部位與其椎體滑脫部位向對應,且滑脫均為小于Ⅰ度的前滑脫。
3 討論
當患者出現退行性病變時,相關癥狀一般最先發生于椎間部位,因為人體中椎間盤部位的血液供應量十分少,并且椎間盤還要承受較大的重量,活動頻繁,臨床中就主要表現為患者的纖維環出現變性,出現裂隙、髓核脫水等情況,進而使椎間盤變脆、破裂,椎間盤內形成明顯的負壓區,最后椎間盤周圍軟組織中的氣體就會因壓力而進入裂隙中,導致椎間盤真空現象的產生[2]。
在對于我院的136例椎間盤真空變性患者的臨床CT檢查資料回顧性分析中可以看出,臨床中椎間盤真空變性的CT表現主要為存在偏心單氣泡、偏心多氣泡、中心單氣泡、中心多氣泡以及中心偏心混合氣泡和跨椎間盤大扁氣泡六種,椎間盤中積氣較多時就會變現為多發氣泡及橫跨椎間盤的大氣泡,并且該情況患者的椎間盤膨出程度要明顯大于積氣較少的患者的椎間盤膨出程度;而表現為偏心單氣泡型真空變性的椎間盤,其會在氣泡處出現較為明顯的局部膨出,與之不同的是中心氣泡型真空變性的椎間盤則多半會呈現為均一膨出,說明患者椎間盤中其氣泡所處位置是患者的椎間盤退變發生的核心部位。并且在CT檢查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部分真空變性患者會出現較為明顯的腰椎退變性前滑脫現象,這是因為當患者出現椎間盤真空變性時,其髓核組織出現嚴重縮水,椎間盤強度降低,因此其椎間高度就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就會出現椎間變窄的情況,而椎間高度的丟失又會使得整個關節的應力傳導出現重新分布,使纖維環出現牽拉、撕裂,進而促使真空變性發生。同樣,患者的椎間盤真空現象會導致椎間強度降低,出現椎間不對稱、椎體側方移滑以及椎體旋轉等情況,而這些情況也會導致椎間盤的強度降低,使其更容易發生牽拉、撕裂情況,誘發椎間盤真空。因此,當患者的CT檢查中出現較為明顯的腰椎間盤真空變性時,則提示患者椎間盤等部位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退變,并且可能存在退行性椎體前滑脫且真空變性位置是患者椎間盤退變的核心部位,應當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
綜上所述,CT檢查腰間盤真空性具有較為明顯的效果,能夠較容易地發現患者存在的真空變性情況,并根據相關影像進行一定的診斷,但是在臨床中為了準確的診斷患者的情況,還是要進行其他檢查工作,對患者病情進行進一步確定。
參考文獻
[1] 李文選, 于寶龍, 張沛,等.頸椎Modic改變在頸肩痛患者中的分布及與頸椎退變的關系[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8, 22(3):432-437.
[2] 羅建軍, 周玉林, 陳宏.椎間盤造影在腰椎多節段退變性疾病診治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 2016, 54(2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