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楊旭東
【摘 要】目的:對于風險管理和常規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效果進行對比觀察。方法:選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間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臨床護理方法的不同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例各30名),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護理方法,實驗組采用風險管理護理方法,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實施風險管理護理方法的患者臨床效果顯著,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病情,護理滿意度較高,故值得深入研究并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風險管理;常規管理;血液透析患者;效果對比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288-01
血液透析的原理是小分子經半透膜擴散將小分子和大分子分離,但同時因一些特殊因素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1]。風險管理是基于醫護理論,通過開展綜合的護理方法來達到降低患者痛苦、改善護理效果和預防不良情況發生的醫護方式,可有效避免風險,使患者得到更加專業、安全、細致的護理,提高護理質量。本文選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間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臨床護理方法的不同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分析探討風險管理和常規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管理效果,旨在提升護理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間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臨床護理方法的不同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例各30名),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為(55±2.6)歲,實驗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38-68歲,平均年齡為(54±2.6)歲。兩組患者血液透析時間在2-4年且同意分組護理,同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無明顯區別,P>0.05,無統計學意義,能夠用于本次臨床實驗所需樣本。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護理方法,即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測,關注患者諸如體重、脫水情況等指標變化[2];對患者給予心理和飲食指導等常規臨床管理操作。
1.2.2 實驗組采用風險管理護理方法,即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風險管理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給患者心理進行疏導,通過交流為患者排除心理壓抑,使患者和患者家屬能夠積極配合,消除負面情緒。
(2)對患者出現的臨床病癥進行詳細記錄,做好康復計劃和并發癥預防方案,對患者進行的穿刺、插管、換藥等操作要進行記錄并按流程進行,防止感染。
(3)加強巡視,對患者的插管部位要定時查看,發現松動要及時處理,特別是在透析過程中,密切觀察是否發生位移或滲血。
(4)強化設備維護,當透析設備發生故障時,要及時更換,確保設備的良好運轉保證血液透析效果的優良。
1.3 評判標準 經相同時間的護理后,通過記錄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為問卷調查方式,具體是85分以上非常滿意,60-85分滿意,60分以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于對比組、研究組患者臨床相關數據進行對比檢驗,若P<0.05,則表明效果差異顯著。
2 結果
臨床護理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別是83.33%;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別是93.33%。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論
風險管理是一種全新的醫護理論,相比于以往的常規護理更加全面和科學,相比與常規管理辦法有預見性、護理效果更好,能夠使患者得到更加專業、安全、細致的護理,從而全面提高護理質量[3-5]。本文選取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間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臨床護理方法的不同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經統計,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因此,風險管理護理方法能夠有效改善護患關系,推動患者預后進程,深得患者人心,故極具深入研究和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仁蓮.風險管理在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意義探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5):226-227.
[2] 殷京花,吳學梅,閆慧慧.低溫調鈉模式在預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7,19(07):77-79.
[3] 王文政,張金平,王 佳,楊曉萍.不同通量血液透析對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及白細胞介素1β水平的影響[J].臨床腎臟病雜志,2015,15(05):268-271.
[4] 溫紅梅,楊 磊,任笑麗,孫亦兵,閻敏娜.并發冠心病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漿中精氨酸酶Ⅰ水平變化的研究[J].臨床腎臟病雜志,2015,15(08):485-488.
[5] 李新倫,李紅霞,李曉梅,高 卓,張勝楠,倫立德.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β內酰胺抗生素腦病的臨床研究[J].臨床腎臟病雜志,2015,15(05):28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