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中并發室顫的護理效果。方法:對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療的300例進行回顧性的分析和總結,其中有5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生室顫,對其患者進行及時搶救,并給予一定的護理措施,術前準備、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患者一旦出現室速、室顫,護理人員要立即對患者進行電擊除顫、心外按壓、高流量氧氣吸入等,有效維持患者呼吸順暢,水電解質平衡。結果:其中有5例發生室顫,對4例患者使用200-360J 心臟電除顫后,患者竇性心律恢復正常,剩下1 例患者沒有恢復竇性心律,出現了心臟、呼吸驟停,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式,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血壓均呈現出平穩的趨勢,繼續完成手術操作,完畢之后,將患者轉到CCU 進行進一步監護和治療。結論:術前準備,術中檢測患者的病情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具有積極的作用,一方面,對于室顫發生的預見性時可以迅速電除顫,恢復患者的竇性心律;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室顫
【中圖分類號】R76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145-01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帶動了醫療技術的發展,在治療冠狀動脈狹窄性心臟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中,傳統的治療技術已經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近些年,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在臨床上得以廣泛的應用,它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安全性高的優勢,同時也被廣大患者所接受。因此,及時有效的除顫和監護是非常關鍵的。為了進一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中并發室顫的護理效果,特意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療的300例患者中的5 例室顫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研究結果進行總結,并作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30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有180例,女性患者有120例,年齡為46到83歲,平均年齡為(55.48±10.2)歲,平均置入支架1.7枚。兩組患者的常規資料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術前護理 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完善入院相關的各項檢查;向患者及家屬簡單介紹有關手術的流程,以及術后需要主要的事項。并協助患者平躺在手術床,擺好體位,對患者進行術前準備工作,比如:粘貼電極片,連接心電、壓力監護儀等,如果有患者存在一定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給予一定的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及時的疏導,增強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可以積極配合治療。在必要的情況,可以向患者介紹手術目的、方法,讓患者了解到PCI 是一種微創性的介入手術,從而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1]。并使用靜脈留置針建立左上肢靜脈通路,備齊手術用物以及搶救藥品等。
1.2.2 術中護理 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心律、心率、血壓等,與患者進行適當交流和溝通,詢問及傾聽病人術中的感受。在冠脈介入治療過程中由于冠脈壓力圖形在改變時,一般是在嚴重心律失常之前出現,過程非常的快,這時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壓力的變化,一但發生異常情況,要立即告知醫生,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處理。術中并發癥護理。第一心率失常,監測心電圖的變化,心率小于50次/rain要立即告知醫生,按照醫囑給予靜脈注射阿托品及心臟起搏,及時發現異常心率,預防心律失常的發生[2];第二心室顫動,該疾病是治療過程中最嚴重的一種并發癥,首先,讓患者用力連續咳嗽,保持呼吸道通暢;其次,護理人員要立即撤出導管,進行胸外心臟按壓術、電擊除顫,并迅速加快補液,補充血容量,迅速地對癥處理。
1.2.3 術后護理 將患者護送回病房,進行吸氧,完善各項心電圖檢查,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積極測量血壓。另外,還需要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穿刺點,并且觀察是否有出血或血腫的情況。在飲食發那個面,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多飲水,飲食要清淡,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
2 結果
300例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過程順利,其中有5例發生室顫,主要由于冠狀動脈出現非常嚴重的缺血情況,從而導致心電不穩,其發生率為%,主要表現為劇烈疼痛、惡心、抽搐,病情比較嚴重的還會伴隨意識喪失。使用200-360J心臟電除顫后,有4例患者竇性心律恢復正常,剩下1 例患者沒有恢復竇性心律,出現了心臟、呼吸驟停,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式,其中包括:心外按壓下植入臨時起搏器、上人工呼吸機等,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血壓均呈現出平穩的趨勢,繼續完成手術操作,完畢之后,將患者轉到CCU 進行進一步監護和治療。
3 討論
冠心病患者在 PCI 過程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冠狀動脈血管梗死的部位、程度不同、操作技巧和等,使得大多數冠心病患者會出現冠脈痙攣的現象,而且還會伴有各種并發癥的發,其中心室顫動是并發癥中最為嚴重的一種。因此,要想更好的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呢個,護理人員就要全面了解了室顫發生的主要因素,對室顫發生具有一定的預見性,為了降低病死率的發生,就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隨時的觀察,并及時具有針對性的手段進行搶救,在此基礎上還要熟練掌握心肺復蘇的技術。其次,護理人員還要做好相應的術前準備工作,例如:搶救藥物、器械準備等[3];除此之外,注入造影劑過多也會導致造影劑出現排空不暢的情況,使心肌出現長時間缺血情況。
綜上所述,以上是室顫的誘發的主要因素,要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治療效果,護理人員要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冠脈壓力和心電圖的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提高室顫發生的警惕性,對于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發現,緊急處理,從而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使手術可以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 張辰浩,李寧,劉杰, 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與防治[J].中國醫藥,2018,(3):457-460.
[2] 陳牧,史冬梅,蔣宏粉, 等.奧瑞姆自護模式用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診療的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215-218.
[3] 孫彥博,滕思勇,張國英, 等.比伐盧定與肝素用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8,(8):99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