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斯日古楞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膽囊炎患者經急診和延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效果與安全性。方法: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科室診治的100例急性膽囊炎患者資料,以均衡原則為基準,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施以急診腹腔鏡切除術和延期腹腔鏡切除術,評估2組臨床治療效果、手術時長、腹腔鏡引流、住院時長、輸液量及術后并發癥狀況。結果:2組相較而言,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較佳(98.00%vs.78.00%)(p<0.05);觀察組手術時長、腹腔鏡引流、住院時長較短,輸液量較少(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狀況較少(4.00%vs.34.00%)(p<0.05)。結論:對急性膽囊炎患者施以急性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可以大幅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縮短手術時長、腹腔鏡引流、住院時長,降低術后并發癥,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因此,可以大力實踐與推廣。
【關鍵詞】急性膽囊炎;急診和延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65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205-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急性膽囊炎的發病率也逐年增高,它是較為多發的消化系統疾病,臨床癥狀主要有惡心、嘔吐、右上腹絞痛,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上對此多采用膽囊切除術(LC)進行治療,而據有關研究指出,急性LC可以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因此,為進一步探究急性和延期LC治療急性膽囊炎的效果,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科室診治的100例急性膽囊炎患者資料,現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科室診治的100例急性膽囊炎患者資料,以均衡原則為基準,分成觀察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24~52歲,平均年齡(31.32±12.158)歲。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5~48歲,平均年齡(29.21±10.05)歲。比較2組臨床個人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1]。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接受到病理學的確診;(2)年齡滿足24~52歲,性別無限制;(3)積極配合檢測及隨訪事項的患者;(4)診治檔案資料齊全且存檔;(5)所有患者均已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1)急性化膿性梗阻性膽管炎患者;(2)有腹腔鏡手術史且中、上腹廣泛黏連者;(3)精神疾病,意識無法自主患者;(4)凝血功能較低下的患者;(5)手術禁忌或體質不受患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檢查,觀察組在確診后即刻行急診LC;對照組予以常規抗炎、抗感染治療,待其疼痛緩解后5d~4w行LC。取患者平臥位,全身麻醉,于肚臍上方做10mm弧形切口,采用Veress氣腹針于肚臍周圍打孔形成氣腹,并保持10~14mmHg氣腹壓,置入Tro-car套管針及攝像頭查找病灶,并切除膽囊,后清洗腹腔,縫合傷口[2]。
1.3 療效標準 評估2組臨床治療效果、手術時長、腹腔鏡引流、住院時長、輸液量及術后并發癥狀況。
1.4 統計學分析 為了對數據有更準確計算,對各項計數、計量資料采取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采取t;以(%)表示計數資料,檢驗采取X2。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治療效果對比
2.2 2組臨床項目對比
2.3 2組術后并發癥狀況對比
3 討論
急性LC是指在患者發病后96h內,完成各項術前檢查,且抗感染治療較短時間的狀況下進行的手術治療,其可以確保膽道的完整性,創傷小,出血量少,恢復非常快。在本文研究中,2組相較而言,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較佳(98.00%vs.78.00%)(p<0.05);觀察組手術時長、腹腔鏡引流、住院時長較短,輸液量較少(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狀況較少(4.00%vs.34.00%)(p<0.05),這說明,對急性膽囊炎患者施以急性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可以大幅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縮短手術時長、腹腔鏡引流、住院時長,降低術后并發癥,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因此,可以大力實踐與推廣[4]。
參考文獻
[1] 顧越雷,楊孫虎,樊強,張龍龍,陳宏偉.老年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行急診與延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療效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8,2303:217-220.
[2] 陳見中,陳章彬,滕毅山.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行急診與延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療效分析(附74例報告)[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7,2202:123-125.
[3] 劉艷華,王金偉,倪秀茹.反復發作性急性膽囊炎急診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7,2004:325-327.
[4] 周帆,黃云峰,王光林.急性膽囊炎患者行急診和延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較[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6,3305:429-43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