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摘 要】目的:對神經內科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進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選取某院2106年8月—2017年8月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1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給予對照組的患者常規護理模式,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的患者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生理發展情況和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心理、生理的發展情況和滿意度都比對照組明顯較好,兩組比較差異具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服務可以使神經內科患者心理發展趨勢得到較好的優化,使患者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得到提升,應用效果較好,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神經內科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3--01
神經內科的疾病比較復雜,包括很多種類,并且多是重癥,對患者的身體、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還需要經過較長一段時間的恢復期,所以有效的護理工作對患者治療恢復的效果有直接影響。神經內科的護理對專業性和技術性有較高的要求,需要護理人員認真對待每個環節,并根據患者的需求給予周到、全面、細致的護理服務,幫助患者盡快恢復,使其對醫療體驗更加滿意。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可以使陳舊觀念的束縛得到改善,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極大的滿足,取得明顯的臨床護理效果。本文選取了某院2106年8月—2017年8月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180例,研究在神經內科中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2106年8月—2017年8月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1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這些患者中包括108例男性,72例女性,年齡為26—82歲,平均年齡是(45.90± 12.03)歲;其中還包括神經癲癇98例,腦梗死45例,腦出血37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在治療期間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的護理,對病情和體征持續的進行監測,觀察其發生并發癥的情況,并進行對癥處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具體的內容包括:(1)護理培訓。為了使神經內科的護理服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需要對護理人員加強培訓,定期開展培訓講座,組織培訓課程,為護理人員提供先進的護理服務理念和科學的專業技術。護理培訓可以為護理人員創造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使其專業技術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和鞏固。同時護理培訓還應該重視培養護理人員的心理素質和工作責任心,使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得到進一步提升,并有較好的應激反應能力,可以對神經內科護理中的各種問題進行妥善的處理,為其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提供了良好的保障;(2)精細化護理。根據以往神經內科的護理經驗,對醫護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實施彈性坐班制,不僅為神經內科護理的質量提供了保障,還使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得到緩解,使其可以全身心投入護理工作,提高護理工作的精細化程度。護理人員應該深入每個護理環節,針對其中的問題快速的做出相應的處理。護理人員在此過程中應注意把患者的意見和需求、想法和態度作為臨床護理工作的參考;(3)心理護理與溝通。在神經內科疾病護理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心理動態進行密切的關注。加強護患溝通,便于對患者的精神狀態隨時進行了解。如果患者出現負面、消極的情緒,護理人員應通過主動、積極的開導,為使患者的緊張和不安感得到緩解,盡量營造出愉快、輕松的氛圍。治療前還應該把疾病知識和治療方法向患者詳細的介紹,突出治療方法的優勢,還可以選擇成功治療的案例對患者進行鼓勵,使其增加治療的信心;(4)健康教育。進行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對自身疾病及治療的方法提高認知,通過詳細的了解治療恢復期間的各種注意事項,可以嚴格的遵照醫囑。以低鹽、低脂為基本原則,堅持食用清淡且消化較好的食物,保持營養均衡。同時應對日常作息進行合理的安排,使患者可以在在舒適、安靜的環境下休息,為其充足的睡眠提供有效的保障。另外,還應提升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保持心情愉悅,并嚴格執行健康教育要求;(5)功能恢復訓練。針對有運動障礙的患者應該進行合理的功能恢復訓練。起初護理人員和患者家屬應該對其提供幫助,然后逐漸向自主運動發展,進而達到正常站立、行走、上下樓梯的狀態,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發展情況及滿意度情況進行統計和研究。評價的指標包括生理機能、自我能動意識、 社會生活情況、心理情緒指征等。在患者出院之前,護士人員協助患者填寫滿意情況表,5分為滿分,主要分為極度滿意5分、 滿意4分、一般滿意3分、不滿意0分,滿意度=(極度滿意+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數據,用均數±表示計量資料,標準差用()表示,采用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用檢驗。 P<0.05表示兩組差異具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理、 生理發展情況比較
由表1得出,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生理發展情況比對照組明顯較好,兩組差異具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比較(見表2)
3 討論
神經內科疾病的主要特征是發病突然、病情進展和變化較快,由于該類疾病具有較高的危險程度,而且治療難度較大,在患者治療恢復期間有許多影響因素,因此就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要求更加嚴格。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每個環節和步驟都要嚴格的遵守相關規范,防止出現差錯和疏漏。同時還應該從人性化方面考慮,根據患者的具體需求,使患者享受到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因此就需要護理人員樹立以人為本的護理觀念,強調患者至上,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首先應該努力使神經內科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傳統護理觀念的轉變,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工作,使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得到妥善的處理,進一步提升神經內科護理工作的精細化和專業化的程度,并通過危險因素的排除,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其次需要實施精細化護理,綜合考慮對患者術后恢復有影響的因素,并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在神經內科全過程治療和護理中,對患者做好心理工作,利用科學、有效的心理疏導,使患者的負面情緒得到改善,使患者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和護理。通過護理人員及患者家屬的支持和鼓勵,使患者樹立起康復的信心;在此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在日常作息、飲食等方面給予積極的指導,患者應該嚴格遵照醫囑,通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做到膳食合理、作息規律,盡可能減少影響患者治療恢復的因素,防止受到干擾。另外,還應該對疑難雜癥患者、危重癥患者及未知并發癥的護理引起重視,警惕出現異常情況,并采取合理的措施預防可能出現的意外風險。本文通過研究得出,觀察組患者的心理、生理發展情況比對照組明顯較好,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兩組差異具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護理中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可以較大程度提升神經內科的護理質量,使患者更加滿意和放心,進而早日擺脫疾病的困擾。
參考文獻
王小芳.論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1):3439-3440.
侯西嬋.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3):157-158.
華艷梅.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6(01):253-254.
劉丹.論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0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