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維杰
【摘 要】目的:探討腦卒中早期康復治療的應用及運動功能。方法:收集我院3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予以常規康復治療治療,觀察組則予以早期康復治療治療。比較結果。結果:觀察組臨床療效、患者訓練方法掌握度、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殘疾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治療治療腦卒中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更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卒中早期康復治療;應用;運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1
腦卒中是一種易于在中老年人中發展的疾病,復發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雖然目前救治成功率提高,但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最常見的是偏癱。腦卒中后遺癥不是無法治愈的疾病。除了可靠的藥物治療和針灸等綜合措施外,早期功能康復還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各種功能和預后,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1]。本研究分析了腦卒中早期康復治療的應用及運動功能,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3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腦卒中患者。隨機化方法分對照組15例和觀察組15例,觀察組年齡42歲-77歲,平均55.21±10.78歲。男女是9、6例。腦出血以及腦梗死各有23例。發病的時間3-18天,平均是(6.11±0.41)天。
對照組年齡42歲-78歲,平均55.27±10.71歲。男女是21、23例。腦出血以及腦梗死各有8例和7例。發病的時間3-18天,平均是(6.24±0.45)天。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康復治療治療,觀察組則予以早期康復治療治療。第一,一般護理。每天用溫水擦拭四肢,每晚睡前用50%酒精按摩,從近端到遠端關節進行按摩,改善血液循環。第二,腦循環治療裝置 。通過腦循環促進和恢復神經細胞的功能。刺激肢體肌肉運動,幫助恢復功能狀態。第三,功能鍛煉。保持良好的體位,避免肩關節脫位,給予誘導分離運動。第四,生活能力訓練。給予飲食,洗澡,穿衣,上廁所,步行,上下樓梯等訓練,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并盡可能獨立參與。循序漸進。每項活動約30分鐘,每天2次。第五,語言培訓。根據不同語言障礙,如失語癥,構音障礙,可對患者進行理解能力、發音等訓練。第六,早期康復與針灸治療。前期無明顯痙攣針刺下肢,針刺采用連續波,中后期當患者的肢體肌肉痙攣較明顯時,針灸主要針刺陽經穴位。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患者訓練方法掌握度(0-10分,分數越高掌握度越高);治療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0-100分,分數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神經功能缺損程度(0-45分,分數越高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高)、運動功能(0-100分,分數越高運動功能越高);殘疾率。
顯效:癥狀消失,各項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指標正常;改善:癥狀和各項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指標改善程度達到50%;無效:各項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改善不明顯,低于50%。臨床療效=顯效、改善百分率之和[2]。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軟件進行和t檢驗處理數據, 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對
觀察組臨床療效15(100)高于對照組臨床療效10(66.67),P<0.05。
2.2 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比對
治療前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45.13±2.22)、神經功能缺損程度(26.22±2.96)、運動功能(56.25±2.21);對照組分別為(45.02±2.21)、(26.27±2.92)、(56.21±2.24),兩組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并無明顯差異,P>0.05;
治療后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89.56±3.22)、神經功能缺損程度(9.56±1.21)、運動功能(89.19±2.33),對照組分別為(75.51±3.21)(13.52±1.55)(74.29±2.31),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優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患者訓練方法掌握度比對
觀察組患者訓練方法掌握度7.01±1.25優于對照組8.11±1.41,T=8.222,P=0.000,P<0.05。
2.4 兩組殘疾率比對
觀察組殘疾率1(6.67%)低于對照組10(33.33%),=6.874, P=0.013,P<0.05。
3 討論
腦卒中患者起病快,變化快。如果不及時治療殘留后遺癥,偏癱就是失語癥,殘疾率高,導致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或部分喪失,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早期治療(發病后7天至1個月)可以逆轉,甚至一些患者可以通過適當的治療完全恢復功能并回歸家庭和社會。在腦卒中的急性期,隨著壞死組織的出血性吸收,腦循環代謝的改善和腦水腫,腦可塑性的恢復逐漸成為主導,并且通過功能重組或通過開放可以獲得腦功能的恢復。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訓練,這種神經系統的可塑性得到了加強和鞏固[3]。早期康復可以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對于回歸家庭和社會具有重要意義[4]。
本研究中,對照組予以常規康復治療治療,觀察組則予以早期康復治療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患者訓練方法掌握度、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殘疾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治療治療腦卒中的臨床療效確切,可更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陳煌,黎蔚華,謝紅珍.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7,31(28):3495-3499.
朱玉連.改良強制性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態生物力學的影響[D].上海體育學院,2016.
汪皖君,巫嘉陵.腦卒中早期康復及康復技術研究:中國學者海外報道[J].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7,17(03):166-170.
任彩麗,付娟娟,王紅星,等.早期康復臨床路徑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影響的多中心、單盲、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7,32(03):27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