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慧慧 張云清 馬彩霞
【摘 要】目的:研究妊娠期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圍生期預防措施及護理方法。方法:回顧在本院治療妊娠期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24名患者的護理方法、分娩時機與方式、母嬰預后等基本資料。結果:由于對妊娠期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孕產婦進行及時的心理護理和健康知識教育,并且對孕產婦的圍生期實施系統性的監(jiān)護,密切觀察心功能變化,對早期心力衰竭進行了預防和處理或終止妊娠,所以孕產婦及圍生兒均未發(fā)生死亡的現象。結論:強化該病患者圍生期的早期護理干預、密切監(jiān)護妊娠期的心功能變化,可有效提高孕產婦的耐受性,利于孕產婦及圍生兒的預后。
【關鍵詞】妊娠期心臟病;心力衰竭;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2
妊娠期心臟病是孕產婦圍生期極為嚴重的妊娠合并癥,容易導致孕產婦死亡。通常是由于孕產婦在妊娠及分娩的過程中心臟負荷過重而誘發(fā)心力衰竭,嚴重威脅了母嬰的生命安全,為提高孕產婦及嬰兒的存活率,以下將對妊娠期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圍生期預防措施及護理方法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挑選近五年來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心臟病患者104名,以及它院治療不善轉至本院治療的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孕產婦患者24名。其年齡在20~41歲之間,孕周在28~40周內,平均孕周在37周。有初產婦19人,經產婦5人。妊娠期心臟病類型有:先天性心臟病3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心臟病5人,風濕性心臟病15人,圍生期心肌病1人。
1.2 診斷標準 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心功能、心肌酶學、胸片、心電圖、心臟色彩多普勒超聲等七項指標準確診斷。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相關的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得出的數據將采用特定的數字與符號進行表示,以及特定的方式進行檢驗,當P<0.05時,則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護理
2.1 產前護理 妊娠期心臟病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有兩個高峰:21~24周為第一個高峰期,在產檢時要聯合心內科進行監(jiān)護,以及時發(fā)現異常。32~34為第二個高峰期,此時需強化對胎兒生長發(fā)育情況及孕婦心臟的監(jiān)護。產檢前要仔細檢查宮高、腹圍和記錄胎兒的生長情況,若胎兒生長緩慢可及時治療。密切監(jiān)測產婦的心肺情況、體質量及血壓的變化,并告訴孕產婦及家屬檢測胎動的自我監(jiān)護的方式,若產婦出現胸悶,則需打開窗戶以呼吸新鮮空氣,若出現咳嗽或口吐粉紅色泡沫痰以及出現早期心力衰竭的癥狀則應立即醫(yī)治。
2.1.1 休息與飲食護理 妊娠期心臟病孕產婦應當在32周后入院待產,此時應把患者安置在安靜的單人病房中,休息時取半臥位或左側半臥位,有需要時可吸氧。同時也要主要保暖,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應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低鹽、高蛋白、低脂肪、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或吃得過飽。
2.1.2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脈搏、呼吸、體溫變化等情況,若休息時有呼吸困難或咳嗽;患有高血壓、心肌炎、心肌病患者發(fā)生心悸或氣短;患者短期內出現體質量增加,尿量減少;休息時心率增加,呼吸加快;患者體征出現肝臟腫大或壓痛;手背靜脈及頸靜脈明顯充盈和搏動以及肝頸靜脈回流呈陽性等情況,則應警惕是否是心力衰竭,并立即告知醫(yī)生準備救治和啟動應急方案。
2.1.3 控制心力衰竭的誘因 在產前應積極的預防潛在的心力衰竭誘因,據研究表明,其誘因有:肺部感染、貧血、肺動脈高壓、過度勞累、情緒起伏變化大、高血壓、蛋白質缺乏、心房顫動等情況。醫(yī)護人員應密切細致的觀察和詢問病史,便于即使發(fā)現和救治,同時要注意控制產后的補液量,以防止輸液過多出現醫(yī)源性心力衰竭。
2.1.4 心理護理 此時通常患者的心理負擔較重,由于病癥會導致患者出現心率過快、呼吸困難的情況從而引發(fā)恐懼、痛苦等負面情緒。此時護士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多和患進行溝通和交流,告知患者此時的情況和注意事項,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以便于配合治療。
2.2 產時護理 患者在經過陰道分娩時應遵循“三快”原則,即宮口開大快、抬頭下降快、整個產程快。若有一慢,則放寬剖宮產指征。
2.2.1 第一產程護理 孕產婦采取半臥位、臀部略墊高而下肢放低的分娩體位,增加耐受性。同時給予孕產婦持續(xù)中流吸氧和抗生素以預防感染,指導孕婦放松,若子宮收縮乏力可給予縮宮素。第一產程可適當實施分娩鎮(zhèn)痛,以緩解患者緊張的情緒和減壓,以避免心動過速而致心力衰竭。
2.2.2 第二產程護理 應加強對產程進展的觀察和積極治療心力衰竭,依據開宮大小及胎兒情況縮短產程。心功能處于輕、中等級的可由經驗豐富的助產士進行會陰側切,必要時實施胎頭吸引或產鉗術助產。心功能重度者應控制其心力衰竭后選擇剖宮產以結束分娩。
2.2.3 第三產程護理 胎兒出生后在其腹部放置沙袋,以防止腹壓驟降而引起的心力衰竭,同時立即肌肉注射縮宮素。胎兒出生后應立即娩出胎盤和縫合會陰,并密切觀察子宮的收縮情況及陰道的流血量。
3 結果
3.1 分娩方式與妊娠結果:患者以剖宮產為主,其中有剖宮產16人,陰道分娩8人,自然分娩7人,產鉗1人。無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
3.2 心力衰竭的類型 左心室衰竭20人,全心衰竭20人,產前心力衰竭21人,產時心力衰竭3人,產后心力衰竭者為零。
3.3 輕、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圍生兒情況對比
結果表明輕、中度心力衰竭患者足月分娩率較高且新生兒體質量大,窒息較少,早產率小,對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 討論
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不管其心功能如何,在分娩的多個時期均可能致死,心力衰竭是其主要原因,應在心臟代償階段便采取干預措施進行保護,以及時進行預防。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和發(fā)現患者是否出現心力衰竭的癥狀,以便于及時采取措施預防,幫助醫(yī)師進行確診和治療。
4.1 控制心力衰竭及結束妊娠 陰道分娩是大多數病產婦的首選,因為其失血少,感染、肺水腫和血栓形成幾率小,產后恢復快。而對于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來說其心功能輕、中度時通過控制心力衰竭仍可陰道分娩。而重度患者則應選擇剖宮產結束分娩。
4.2 預防心力衰竭誘因 醫(yī)護人員要及時預防潛在心力衰竭誘因,在圍生期時便要及時發(fā)先患者是否出現心力衰竭的癥狀,并告知醫(yī)師處理,同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癥來進行預防。
4.3 強化孕期監(jiān)護 患者在孕期的多個時期都可能致死,所以要加強孕期監(jiān)護,注意心功能的變化。圍生期要定期做產檢,預防產科合并癥,及時發(fā)現心力衰竭癥狀。妊娠心臟病合并嚴重心衰若危及患者生命時,易導致新生兒早產、低體質量和窒息。研究表明,若系統性的加強圍生期、分娩期的監(jiān)護以及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能有效減少孕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
4.4 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自身對妊娠知識不了解,缺乏心理準備,極易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該狀態(tài)會不利于分娩及產后恢復,所以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及時進行疾病宣教和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心理咨詢和指導,以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參考文獻
梁娟,李維敏,王艷萍,等.1996~2000年全國孕產婦死亡變化趨勢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3,38(5).
林建華,趙偉秀.妊娠合并心臟病伴肺動脈高壓患者的妊娠結局[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41(2).
盧衛(wèi)平,馮蕊莉.整體護理干預對高危妊娠產婦負性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