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素娟劉賓
摘 要:本文介紹了國外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的基本情況,分析了我國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的現狀,并提出了發展策略的建設性思想。
關鍵詞: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8.010
1 引言
伴隨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初步建設[1]。相較于國際同領域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的建設與發展,我國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要落后約二十年。本文通過研究國外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現狀,總結國外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特點,提出構建并優化我國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的思路。
2 復合材料電連接器
復合材料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不同的物質結合起來而制得的一種多相固體材料[2]。電連接器是為電器終端之間提供連接與分離功能的一種元件,是航天系統工程廣泛使用的重要配套接口元件,負責系統的電能傳輸和信號控制及傳遞。復合材料電連接器特殊性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重量輕、小型化;
(2)耐環境性能;
(3)高可靠性能;
(4)多功能、集成化;
(5)抗電磁干擾性能。
復合材料電連接器適用于一般的軍用系統,尤其適用于要求重量輕和要求有電磁干擾屏蔽的腐蝕性環境。由于傳統電連接器無法達到上述要求,必須走復合材料電連接器的研發和創新道路,以滿足各領域的配套需求。
3 國外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基本情況
3.1 國外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
國外耐環境復合材料外殼高密度小圓形電連接器及附件開發較早,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標準體系來保證復合材料電連接器使用的可靠性。與國軍標GJB 3234-1998《耐環境復合材料外殼高密度小圓形電連接器及附件總規范》等效的美軍標為MIL-C-29600《耐環境具有可拆卸壓接接觸件及相關附件的快速連接復合材料高密度小圓形電連接器總規范》[3],是由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Naval Air Systems Command)負責制定的,于1989年12月30日發布。在MIL-C-29600總規范下,包括15個單篇規范,如MIL-C-29600/6、MIL-C-29600/7、MIL-C-29600/10(1)-1999、MIL-C-29600/22(1)-1999,等等。隨著復合材料外殼圓形電連接器技術的不斷發展,MIL-C-29600目前已升級至MIL-DTL-29600,在原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和完善,以適應連接器的發展需求。
4 國內復合材料標準
4.1 國內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現狀分析
耐環境復合材料外殼高密度小圓形電連接器及附件的執行總規范為GJB 3234-1998《耐環境復合材料外殼高密度小圓形電連接器及附件總規范》,該總規范由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制定,于1998年3月16日發布。目前,在該總規范下僅包括1個詳細規范,即GJB 3234/1-2005《Y31系列高密度復合材料圓形電連接器詳細規范》,由825廠起草,于2005年4月11日發布[4]。
GJB 3234/1-2005《Y31系列高密度復合材料圓形電連接器詳細規范》的實施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該標準中引用的標準都是90年代發布的標準,現在很多標準已經換版;
(2)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航天、航空等領域對復合材料電連接器的要求更加苛刻,該標準已無法滿足當前市場的實際需求。
由此可見,由于GJB 3234/1-2005《Y31系列高密度復合材料圓形電連接器詳細規范》中引用的標準都是90年代發布的標準,現在很多標準已經換版。此外,我國航天、航空等領域對復合材料電連接器的要求更加苛刻,該標準已無法滿足當前市場的實際需求,使得《Y31系列高密度復合材料圓形電連接器詳細規范》自身需要繼續補充和完善。
4.2 國內復合材料電連接器發展策略
隨著我國航天器研制從單型號生產向多型號和型號批生產模式的轉變,以及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重大航天專項工程的啟動,我國復合材料電連接器標準的發展方向即要保證多型號、批生產,又要滿足新技術要求,其詳細規范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基礎研究,參照國外的15個單篇規范補充完善GJB 3234-1998《耐環境復合材料外殼高密度小圓形電連接器及附件總規范》下的單篇規范,做好頂層設計;
(2)在新形勢、新要求的時代下,逐步構建更廣范圍的詳細規范,使產品覆蓋面廣,可多領域應用。
(3)根據各領域對復合材料電連接器的不同需求,產品規范向系列化、多品種、高性能、集成化以及多檔次和規模化的趨勢發展,通過詳細規范的制定來保證復合材料電連接器的使用可靠性。
5 結束語
我國耐環境復合材料外殼高密度小圓形電連接器規范經過多年型號任務的磨礪,已取得較快發展,隨著航天、航空事業型號數量激增,其壽命要求更長,性能指標要求更高,對規范的需求也更詳細更廣闊,后續應總結已有工作成果,著力開展耐環境復合材料外殼高密度小圓形電連接器規范的建設,才能真正為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洋.適應高科技時代要求的新連接器技術[J].機電元件,2011.
[2]郭玉明.航天材料發展與展望.2006.復合材料技術與應用可持續發展[C].工程科技論壇文集.
[3]汪其龍.MIL-C-29600耐環境快速連接復合材料高密度小圓形電連接器簡介[J].機電元件,1995.
[4]尋麗紅,崔艷梅.淺談復合材料電連接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
作者簡介:潘素娟(1990-),女,布依族,貴州貴陽人,碩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