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自頒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實施)》后,相繼頒布了多種法律條文,為股權激勵體系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但由于諸多因素,現行的相關激勵體系并不完善。所以,對現有各大企業股權激勵體系進行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大公司的實際經營業績。本文在分析股權激勵的概念和對象的基礎上,揭露了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并針對問題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國有上市公司 股權激勵 公司治理
一、股權激勵的概述
(一)股權激勵的概念
所謂股權激勵,是通過讓經營者持有一定額度的公司股份,借此能長期穩定享受收益,同時能參與到公司的決策之中,共擔風險并同享收益,從而愿意兢兢業業為公司服務,促進公司發展的激勵體制。
(二)股權激勵的對象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中規定,股權激勵對象除了企業的獨立董事外,其他人,比如企業董事、監事、核心技術人員、高級管理人員、甚至只要公司認為可以享受該激勵的員工均可享受股權激勵。此后在2008年發布的《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2號》中做出了修訂,將激勵對象為以下三類:掌握關鍵企業管理技能的人力資本所有者——管理人,掌握核心技術的人力資本所有者——核心技術人員和能夠有效構建企業內部合作理念的人力資本所有者。
二、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存在的問題分析
股權激勵機制被西方發達國家所廣泛采用,并在后續運用過程中取得較大的效果。但在西方發達國家極受歡迎的股權管理機制卻不完全適用于我國企業,在西方發達國家,股權激勵機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我國的上市公司也競相效仿,特別是在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成功后的今天,許多公司紛紛推出自己的股權激勵方案。
(一)內部人控制不利于股權激勵
股東激勵機制是較市場化的薪資體系,但其在我國國有企業中難以實施和正式運用,其主要原因還在于我國國有企業所有者難以具體化,國資委并不能全權代表或者履行股東以及董事的權利及義務,對于股權激勵的實施難以如國內其余上市企業一樣明確獎勵依據以及獎勵方案,其在性質上與上市企業的股東及董事會還存在較大的差異。
綜上所述,公司經營者或者實際管理執行者的薪資標準對外是由董事會明確,而在實際當中卻是由經營者自身決定。因此,國有上市企業中無明確具體的所有者且存在內部人控制的問題,對于股權激勵機制的實施存在很大的影響。
(二)缺乏客觀、公正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
股權激勵機制的實施,理論上可以理解為經理人的業績水平影響股票的價格影響其收入。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股票的漲跌除了與經理人的業績能力有關以外還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目前,在中國還尚未達到政府與企業完全脫離的狀態,由于政府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將會對企業發展造成嚴重影,具體體現在兩方面:
1.業績難以判定。政府部門過多的橫加干預,導致經理人的努力與企業業績好壞難以直接掛鉤,企業業績飆升可能是因為政府相關部門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可能是因為經理人努力的成果;同理,企業業績的下降有可能是因為受相關部門政策的影響也可能是因為經理人自身的因素。對于其業績高低的根本原因,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2.責權不清。政府相關部門過多的橫加干預,將會影響企業經理人實施自身權利或者履行自身義務,從而不能達到取得相應業績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各行各業的性質不同,其評估標準以及評估項目也難以統一,在進行考核工作時,若不能將這些因素一一考慮其中,評估考核的數據將會出現嚴重的失真情況,同時股權激勵工作也難以順利開展。
(三)國家相關法規政策不完善
上市公司想要推行股權激勵,就需要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然而我國國情使得股權激勵的推行受諸多法律法規的影響,與之相關的文件經常出現變更,使很多公司在制度推行股權激勵時出現各種混亂情況。另外,現階段的股權激勵實施細則方面還有所欠缺,對于通過操控股權激勵計劃進行業績造假、操作市場以及進行內幕交易來謀取非法所得的行為還沒有相對應的法律法規來確定其法律責任,給出相應的處理方案。
三、完善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建議
本文就現階段我國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幾大問題,擬出了以下幾條解決辦法和對策:
(一)解決內部人控制問題
要想將股權激勵制度引入正途,完成實施其制度的本愿和發揮其該有的作用,避免引起公司薪酬分配制度新的混亂以及解決該制度帶來的新的資本市場問題,就應該徹底解決內部人控股這一大難題。所以,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制度推行開來的基礎,就是要解決內部人控制以及優化公司治理,股權激勵制度的小范圍推廣應當和內部人控制問題的解決相互關聯。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的問題根本解決辦法有:
1.對于國有股權所有者或出資人缺位的這一大難題要早日解決。在國有管理體制改革步伐不斷推進的今天,這一大難題或許能夠被逐漸解決。成立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是新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中心所在,它的出現會使之前國資委對國有資產雙職能即出資人和資產監管進行調整,使國資委的出資人(所有者代表)這一職能能夠分離開來,轉交給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擔任,隨即漸漸根治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真正的所有者或出資人缺位這一大難題。
2.對外部及獨立董事制度進行改革,改進其不足之處,促使董事會能夠切實的代表著出資人或者所有者。
(二)建立科學民主的業績考核制度,并將其納入公司內部控制
股權激勵制度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被激勵的公司員工與公司的利益追求保持一致,從而為公司做出長久的貢獻,這既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約束。目前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的激勵制度的考核指標卻還是主要依據這種極其容易被高層管理人員為了一己之利,從而利用手中的權利進行操控的財務指標。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學的業績考核制度,并將其也作為建設公司內部監管體系的重要制度之一。
(三)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
第一,健全稅收制度以應對股權激勵所產生的稅收問題。由于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建立了股權激勵政策,現有的稅收制度已經無法滿足這種新形式收入的納稅要求。因此,建立一個有統一標準的專項稅收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基于任何制度的建立都需要法律的規范和支撐,而股票期權制度也不例外,但是時至今日,我國也沒有迎合時代的發展制定出有關股票期權的相關法律規范來指導這種新型制度的應用和操作。所以,為了彌補這方面制度上的缺失和不足,政府現在急需做的就是通過修訂立法和規范相關的法律規定來建立一套擁有完整實施細則為主,并包含括公司法、稅法、證券法和會計法則的相關規定在內的一個完整的股票期權法律體系。
第三,針對高層管理持股制定一套有利于監管的法律法規。持股人為了取得股票期權權益、償付到期債務、應付突發事件,以及有規律地買賣本公司股票等這些特殊的無惡意的操作的情況下,我國《公司法》和《證券法》是允許他們進行持有股票的買賣的。但是,也會發生諸如經理人利用內幕消息惡意操控公司股價以謀取暴利的不良行為。因此,為了避免此類狀況的發生,就必須通過立法來監管經理層對持股權的申請,以及對期權執行期的約定,并應建立相應的公開制度。
四、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比我國的國情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實踐經驗,分析指出了股權激勵制度在我國國有上市公司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所產生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了改進方案,希望可以促進該制度的完善建立,并為上市公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敏.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問題研究[J].會計文苑,2012(12).
[2]王曉.簡析我國股權激勵制度模式與現狀[J].現代商業,2010(5).
[3]戴維.我國股權激勵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2009(7).
作者簡介:王琳菡(1993-),女,漢族,河南許昌人,蘭州財經大學會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