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文
一、 將信息技術的使用規律和歷史教學規律相結合,提高歷史課堂有效性
高中學科都有其各自的發展規律和教學規律,所以,歷史教師在運用信息科學技術的時候,一定要嚴格遵循歷史學科的教學規律。只有在尊重學科的基礎上,才能讓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到最大。
從實際課堂教學表明,信息科學技術可以幫助歷史課堂創設出適合課堂教學的語言環境,模擬出特定的歷史背景,從而延伸學生的思維。與此同時,還能夠加強歷史知識點的相互聯系性,加強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因此,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豐富多樣的信息技術和手段。比如,歷史教師要先確定“教學理念先行,教學手段為輔”的原則,尊重學生和歷史學科的特點,讓信息技術發揮更好的效果。
二、重視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都說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傳統的歷史課堂一般是一個黑板,一支粉筆,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所以,歷史教師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充分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一方面,歷史教師要創新歷史課堂的教學模式,樹立和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逐漸從感性的認知,深入到深層次的學習中,讓學生感覺歷史課堂在信息科技的使用下,充滿了趣味性,在數字化教學平臺的運用下,更加了解歷史知識的內涵。
另一方面,歷史教師要學會運用信息技術平臺,讓學生親自操作,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學生聽得再好,沒有親自動手去搜索知識、體會知識,時間一長就會遺忘知識點。對此,歷史教師先要學會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去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讓學生親自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去查詢相關的知識,如此有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
三、不斷創新和設計信息技術的歷史教學平臺,使其與時俱進而吸引學生的興趣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科學技術也在不斷深入,高中的歷史教師想要時刻保持信息技術教學的先進性和有效性,就要學會讓歷史課程和信息平臺相融合,并且不斷創新和設計新型的教學模式。
第一,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時,歷史教師要充分了解本節課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播放音頻、視頻等手段,激發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加強學生的感官效果,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性的知識。
第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歷史教材也在隨之不斷更新和變化,這時信息技術手段就需要緊跟教材的變化,教師也應該不斷加強自身操作多媒體的技能,熟練地將課本上的知識在多媒體平臺上展現出來。不斷創新和設計出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四、結語
信息技術的發展,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這對高中的歷史教學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優化以往的教學手段,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已經成為當下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高中歷史教學作為高中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科,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歷史教師必須學會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結合學科的發展規律,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才能夠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林志霞,鐘永江,謝 軍.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整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15):53.
[2]趙 莆.淺析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有效整合[J].學周刊,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