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持
一、農村初中學生衛生行為習慣養成策略
1.培養學生的衛生意識
由于生活環境的限制,農村中學生的衛生意識比較薄弱,不少學生剛入學時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壞習慣。有的學生喜歡在教室的墻壁上亂涂亂畫;有的學生喜歡隨地吐痰;有的學生在打掃衛生時,不將垃圾倒在垃圾池里,而是隨意傾倒。對于這些不好的現象,教師應該在班上成立一個衛生監督小組,負責衛生檢查和監督。同時,教師還應不定期開展一些主題班會來討論如何做好衛生工作,使學生逐漸耳濡目染地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形成了“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創造優美環境,創建美麗校園”的理念。
2.建立相應的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了目標就有了行為的準則和方向,有了制度就有了行為的方向保證。學校對學生的教育離不開規章制度,有了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行為規章制度,才能確保教育的原則性和效果性。此外,學校應對班級學生的衛生習慣培養工作進行考核,把它作為創建優良班集體的主要內容。這樣層層落實、精細化的管理方式,增強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時效性。
3.加強對學生衛生檢查的力度
任何事項的實施都必須有一個生成、實施和結果的過程,其最終目的都是探究其結果的價值,以促進人類和社會健康、科學的發展。農村初中學生衛生行為習慣的培養,主要是實施對學生的德育培養,學生在實施衛生活動的結果中,必須通過檢查才能落實。教師在檢查中應組織學生代表,按照規章制度指出學生優點和不足,讓他們心服口服,不得有任何偏見和怠慢。
二、農村初中學生衛生行為習慣養成的意義
1.初中生良好衛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其成長具有重大意義
農村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性、道德觀的樹立以及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都離不開良好衛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開展農村初中學生良好衛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加強對初中生良好衛生行為習慣養成的訓練,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以及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等對農村初中學生來說十分重要,是新時期初中生的必修課。
2.初中生良好衛生行為習慣可以產生遷移作用
學生在生活中處處愛清潔、講衛生,能遷移到學習、生活上,成為一個時時處處比較自覺、辦事細致認真、熱愛集體、遵守社會公德、講究精神文明的人。總之,良好衛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培養全面素質發展的基礎,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上有著重要的作用。
3.初中生良好衛生行為習慣對其日常生活具有重大意義
衛生行為習慣關系到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農村初中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既可以保持周圍環境的衛生整潔,又增強了他們對疾病的免疫力。生活在整潔的環境中,不僅能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熱愛生活,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美的源泉。此外,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養成愛整潔、講秩序的良好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增強學生的體質,使學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其他良好行為習慣和完美人格的養成。
三、結語
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不僅有利于保持校園良好的衛生,同時也體現著一個人的修養。初中階段是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學校應該把握好這一重要時期,使農村初中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促使學生成為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秦海燕.農村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策略解析[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3).
[2]盧方團.農村初中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策略[J].廣西教育,2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