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永明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討腦血管介入術后患者穿刺部位的護理方法,主要數據為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共收治的46例進行腦血管介入術診斷或治療的患者,總結腦血管介入術穿刺處的術后護理方法和要點。我院收治的46例腦血管介入術診斷的患者中,術后穿刺處滲血2例,血腫3例,經過處理治療后均痊愈出院,根據腦血管介入穿刺術的特點,針對性的對穿刺處進行護理,能有效降低穿刺處并發癥的發生率,在護理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全身狀況和穿刺部位狀況,及早發現并發癥并采取正確的治療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治療并發癥,保證腦血管介入術的成功
【關鍵詞】 腦血管介入術;穿刺處并發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4-132-01
腦血竹介人穿刺術大多采用股動脈入路進行穿刺,進行腦血管類疾病的診斷成治療 ,術穿刺部位較易出 現滲血、血腫 、感染甚至出現假性動脈瘤等并發癥 , 探術后穿刺部位的護理方法,盡可能降低術并發癥的發生對腦血管介入穿刺術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共收治46例實施腦血管介入術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患者,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38~72歲,平均46.3歲。其中行腦血管造影術(DSA)診斷的患者24例,行下肢靜脈血栓介入放置過濾器21例,行頭皮蔓狀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療2例。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在數字減影儀下,采用穿刺針、導管導絲等器械進行腦血管造影,通過導管和導絲將治療所需藥物、支架、球囊等材料和器械植入病變部位達到治療腦血管疾病的目的。
1.2.2 術后穿刺部位護理方法及要點 筆者將腦血管介入穿刺術術后常規護理內容和針對常見并發癥發生原因的預防護理內容相結合,總結出對術后穿刺部位的護理方法和要點。
1.2.2.1 心理護理 腦血管介入術雖然時間短、微創,但是很多患者對手術原理、療效、并發癥等知識并不了解,會產生一定的焦慮、緊張甚至恐懼情緒,因此,術后護理人員應盡量多向患者講解手術原理、治療效果、注意事項等,使患者以輕松的心態面對術后恢復期,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
1.2.2.2 患肢制動和活動護理 術后患肢要處于伸直制動狀態,保持8 h,米袋壓迫穿刺處,防止不當活動對穿刺部位或留置管等造成微生物污染或滲血。8 h后解除制動,可適當協助患者做翻身、伸直等活動,減輕患者肢體麻木、酸痛感。
1.2.2.3 穿刺處敷料觀察和護理 觀察敷料包扎應松緊適宜,防止過緊造成的血管壓迫系列綜合征。包扎過緊可能會導致血淤、血腫、假性動脈瘤等并發癥。因此,包扎期間應嚴密觀察患肢皮膚色澤、溫度、足背動脈搏動等情況,盡早發現血腫、淤血、血管壓迫癥等并發癥。隨時觀察包扎處是否移位,皮下有無淤血、血腫的形成,并注意觀察血腫大小變化情況,觀察穿刺處制動鹽袋有無滑脫情況,鹽袋按壓部位正確與否。術后1 h以內觀察頻次為:15 min/次,術后2~3 h內觀察頻次為:30 min/次,術后3 h以上觀察頻次為:1 h/次。24 h后換藥時仔細觀察敷料上血跡情況,有少量滲血為正常。敷料上血量較多時要考慮重新加壓包扎。還要注意觀察穿刺處皮下是否有淤血、血腫、假性動脈瘤情況。手術24 h后,對穿刺處的觀察頻次改為4次/d,需連續觀察72 h。若患者出現異常,應根據情況調整觀察頻次。
1.2.2.4 穿刺部位滲血的護理 若患者出現穿刺點滲血,可采用米袋壓迫局部進行止血,米袋的重量規格初始以500 g為宜,隨著時間推移,可逐步采用重量更低一些的米袋進行壓迫,壓迫時間一般為6 h,根據不同患者情況可對米袋重量和時間予以適當調整,以達到滿意的止血效果,條件具備可采用動脈壓迫止血氣囊進行止血。
1.2.2.5 穿刺處血腫護理 若穿刺處出現血腫,伴有疼痛者可采用壓迫止血,將穿刺部位行加壓包扎,維持時間6 h,注意觀察患肢皮溫、色澤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防止包扎過緊導致壓瘡或者影響下肢血液循環。
1.2.2.6 假性動脈瘤護理 對已經形成假性動脈瘤者用手指壓迫股動脈近端,直到雜音消失為止。
1.2.2.7 穿刺點感染護理 術后囑患者保持穿刺處的清潔和干燥,防止穿刺處病原微生物感染。隨時檢查穿刺處外觀,若出現紅腫、分泌物時應及時采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
2 結果
46例行腦血管介入術患者,術后穿刺處滲血2例,血腫3例,經過處理后均痊愈出院。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態勢,腦血管類疾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是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來盛行的腦血管介入術,以其具有的安全、創傷小、痛苦感輕、恢復快、療程短、治療確切等優點受到廣大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青睞。但是,腦血管介入術畢竟還是有創的診斷和治療方法,術后穿刺部位的護理質量對整個手術成功與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組研究資料顯示,腦血管介入術后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患肢制動和活動護理、加強穿刺部位的包扎敷料觀察和護理,可以有效地預防術后穿刺部位滲血、血腫、感染、假性動脈瘤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在護理時加強對穿刺部位以及患者全身狀況的觀察,及時發現相關并發癥,及早采取正確的治療護理措施,能有效治療穿刺部位的并發癥,避免嚴重后果的發生,有效保證腦血管介入術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唐杰.腦血管病血管內介入治療18例并發癥臨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10-11.
[2] 李文景,趙秀娟,李賢.腦血管介入檢查治療的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9):41.
[3] 李詠梅.股動脈穿刺部位止血方法和護理進展.天津護理,2009,17(6):361-363.
[4] 孫曉霞,歷志洪.動脈壓迫止血氣囊的臨床應用及壓力選擇.中華護理雜志,2005,1(40):69.
[5] 方傳勤,李敬誠.腦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后假性動脈瘤形成的原因及治療.重慶醫學,2008,37(18):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