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梅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成就未來,教師行業備受關注,擁有良好的體質健康教職工團隊是培養新型人才的有利保障。通過國民體質監測站對我校教職工進行體質檢測,使教職工清楚自身的體質健康狀況,處理好日常學習工作和體育鍛煉之間的關系,切實改善體質健康水平,降低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研究對象為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在職教職工268人,其中20-39歲男女教工組174人,40-59歲男女教工組94人。
1.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自行設計《體育運動調查問卷》,經檢驗,符合問卷信效度要求。發放問卷268 份,回收242份,有效問卷206份,有效率為 85.1%。
2.體質測試方法及內容
按照國民體質監測要求和內容進行測試,不同年齡層的測試項目根據《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1]而定。
利用excel2003和SPSS 20.0等統計軟件,對測試數據進行數理分析,進行基本的統計描述,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
1.平均每周體育鍛煉的次數
教職工平均每周體育鍛煉次數的調查中,在不鍛煉和每周 1 次以下的選項中,20-39歲女教職工組占的比例最高。每周鍛煉3 或4次及 5 次的選項中,40-59歲男女教職工組所占的比例均比20-39歲男女教職工組高。見表 1。
2.平均每次體育鍛煉的時間
教職工鍛煉的人數中,平均每次達到 30 min 以下的20-39歲女教職工所占比例最高為57.9%,30 min 以下的鍛煉既達不到我國體育人口的標準,也達不到體育鍛煉的效果[2]。60 min 以上的40-59歲男女教職工占比例均為 26.1%,比20-39歲組男女教職工所占比例高一倍多。見表 1。
1.體格形態評價
表2所示,身高標準體重得分除了20-39歲男教職工組高于3分,為合格體型,其他組教職工均高于4分,為優良體型。體重正常比例,40-59歲組男、女教工組均較高,兩組男教職工的體重超重比例均高于女教職工組。

表1 運動情況

表2 體格形態

表3 綜合評價
2.體質綜合評價
依據《國民體質測定標準》[3]對該校教職工體質進行評定,綜合評級分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4]。
體質綜合情況評分根據各個單項指標得分計算所得,范圍從1至5分,分數越高代表體質情況越好,體質綜評得分可以反映一個人體質的綜合水平[5]。各年齡組教職工的綜合評得分均低于3分,反映各組教職工整體體質水平不理想。
2016年廣東省國民體質水平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等級以上的人數百分比為91.1%[4]。從表3推算出,男教工“合格”等級以上比例低于廣東省水平,女教工“合格”等級以上比例均高于廣東省水平。女教職工組“良好”與“優秀”的比例均高于同年齡男教職工組的比例,40-59歲女教職工組“良好”的比例最高為43.5%,男教職工的“良好”與“優秀”的比例均比較低。
從鍛煉結果來看,40-59歲教職工組更注重身體鍛煉。20-39歲男教職工組參加運動比例最低,該組正常體重比最低,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其他各組,可見教職工的運動情況影響著他們的身體形態。
女教職工體質綜合評價優于男教職工,年輕男教職工的鍛煉現狀及體質水平令人擔憂,這與年輕男教職工在學校各崗位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任務,對健康的關注和投入過少,也可能與男教職工的某些不良習慣,比如抽煙喝酒、熬夜及久坐不動有關,這是要特別警惕的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