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有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目前四川工業經濟已經邁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正處在從“速度領跑”到“質量領先”轉向的重要關口,四川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突破產業結構不優的瓶頸制約,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快構建具有四川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著力發展壯大萬億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產業要聚焦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智能終端等重點領域,到2022年產業規模突破17萬億元。裝備制造產業要重點發展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到2022年產業規模突破12萬億元。食品飲料產業要重點發展釀酒制造業、生物醫藥等領域,到2022年產業規模達到14萬億元。先進材料產業要重點突破先進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領域,到2022年產業規模達11萬億元。能源化工產業要重點發展清潔能源、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領域,到2022年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
二是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興產業,圍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點領域,突出基礎性和支柱性,加快重大技術攻關與產業化。未來產業,重點培育量子通信、儲氫儲能、精準醫療等引領產業方向的未來產業,運用新技術培育發展新模式新業態。
三是著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制定四川省企業技術改造條例,出臺產業投資導向目錄,支持企業主動對標;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領域的應用;狠抓質量品牌建設,推廣應用卓越績效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技術;強化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國家和國際標準制定。
四是著力搶占數字經濟發展制高點。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加快實現5G網絡試商用,全面啟動網絡升級改造。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深入推進數字化改造;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構建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試點示范,提升社會治理和民生服務水平。大力推進“兩化”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產業內部重組融合;推動多種模式的跨界融合,引導產業鏈內部結構分化和跨界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