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灝
推動四川高質量發展,是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擔當,我省“雙一流”高校建設應當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從政府宏觀和高校微觀兩個層面著手,按照“優結構、建機制、搭平臺、提質量、促特色、強保障”的原則,全面提升辦學水平,以更好服務我省高質量發展,譜寫出高等教育“中國夢”的四川篇章。
優化“雙一流”布局,強化人才科技支撐力。擴大省級層面“雙一流”的空間區域布局,增設在綿陽、自貢等市州的省級“雙一流”。注意一流學科點布局與產業結構轉型的協同。堅持非均衡發展戰略,集中資源重點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和國家一流學科,在關鍵領域形成重點突破,搶占核心產業主導權。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高校自主辦學內生動力。以“雙一流”高校為試點,以學科、編制及崗位管理、教師職稱評審、經費劃撥與科學研究管理、國有資產管理等領域為突破口,鼓勵試點高校先行先試,探索實施“負面清單制度”,完善容錯糾錯機制。以績效為杠桿完善評價機制。完善政企校合作機制,搭建高校深度融入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平臺。支持“雙一流”高校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到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辦學。
堅持人才強校,強化人才服務能力。引導“雙一流”高校在“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國家和省重點人才計劃框架下,加快聚集培養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完善高校在崗位設置與編制管理、人員聘用考核、職稱審核等領域的自主權,強化教師成長的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
堅持立德樹人,夯實人才培養服務能力。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堅持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將一流本科教育建設作為“雙一流”建設的基礎任務。
堅持創新驅動,提升科技創新服務能力。首先要完善科技評價機制。其次要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最后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對標四川全面創新實驗改革和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成果轉化孵化體系建設,實現標志性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
強化多渠道投入,保障建設資金。堅持“扶優扶特扶強”的指導原則,按照國家“雙一流”和四川省級“雙一流”兩個層次,加大省級財政投入和其他渠道資金引入,強化對國家“雙一流”建設的配套資金支持力度。
加強黨委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確保“雙一流”建設正確政治方向。全面加強黨委對高等學校的領導,堅持黨管辦學方向、黨管改革,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大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為“雙一流”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