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恩芳
【摘 要】
目的:分析真菌性鼻竇炎運用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110例真菌性鼻竇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對患者進行抗真菌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用竇內窺鏡手術治療。結果:治療后觀察組的有效率(92.73%)明顯高于對照組(67.27%)(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21.82%)明低于對照組(45.45%),P<0.05。結論:真菌性鼻竇炎運用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提高了患者在臨床中的有效率,降低并發癥,值得推廣。
【關鍵詞】 鼻竇內窺;真菌性;鼻竇炎
【中圖分類號】R45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051-01
真菌性鼻竇炎也稱作霉菌性鼻竇炎,是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主要癥狀為頭痛頭暈、流鼻涕、精神萎靡不振等[1]。臨床治療中常用抗真菌類藥物,但療效不佳,服藥周期長。近年來,內窺鏡技術的不斷更新,在臨床中得到了認可,所以選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共110例真菌性鼻竇炎運用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進行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110例真菌性鼻竇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女23例,男32例,年齡25~66歲,平均年齡(39.1±4.5)歲;頭痛16例,鼻塞26例,面部酥麻11例,鼻腔異味14例,回吸鼻涕帶血絲或血塊9例,嗅覺異常3例。觀察組女29例,男26例,年齡27~73歲,平均年齡(43.6±6.4)歲;頭痛13例,鼻塞17例,面部酥麻15例,鼻腔異味21例,回吸鼻涕帶血絲或血塊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進行鼻竇CT檢查,發現鼻竇或鼻腔內的高密度軟組織塊影,鼻腔內有不同程度的斑狀鈣化影。其中上頜竇24例,其中單側10例,雙側14例;蝶竇者3例;篩竇者4例。24例患者有中隔偏曲,18例患者病變位置在偏曲側,6例患者病變位置在偏曲對側。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抗真菌藥物治療。服用地塞米松(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469)1片/次·d,如果效果不明顯可加量至2片/次·d,并結合類固醇鼻內噴霧劑進行治療。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用竇內窺鏡手術治療。患者麻醉后進行手術,術中依照患者鉤突的情況進行切除,在上頜竇的開口處放大,清除鼻竇腔內的血腫腐物、膿性物以及菌體,選擇適當的內窺鏡把患者的鼻竇全部清理,對篩竇病變的患者用篩竇開放,對蝶竇病變的患者用蝶竇開放,要確保竇口正確的引流,之后對手術的位置進行沖洗,最好選用氧化氫溶液和酮康唑溶液,最后用礬砂條對鼻道填充,在手術的過程中要及時止血和抗感染治療。手術3 d后取出礬砂條,再對鼻道進行清理,2次/d。術后7 d用鼻內鏡對鼻腔進行術腔痂皮的清洗,清除鼻腔粘連的情況,是鼻腔保持通順,出院后要定期復查。觀察兩組患者是否出現并發癥。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等治療后的情況,分為顯效(治療后鼻腔竇口開放正常、鼻道內無分泌物和真菌體)、有效(治療后鼻腔竇口開放正在恢復、鼻道內少量分泌物和真菌體)、無效(治療后鼻腔竇口開放無好轉、鼻道內分泌物和真菌體未減少)。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竇內窺鏡手術治療后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真菌性鼻竇炎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和臨床醫生的重視。真菌性鼻竇炎的臨床致病因素一般為曲霉菌、念珠菌、Seeber鼻孢子菌、毛霉菌、申克孢子絲菌等病原菌,其中以曲霉菌為主要致病菌,占據80%以上比例。[2]。真菌性鼻竇炎可分為兩類,侵襲性鼻竇炎和非侵襲性鼻竇炎。侵襲性鼻竇炎在鼻腔局部的粘膜發現炎癥,通過病理切片有菌絲并出現了粘膜肉芽腫。非侵襲性鼻竇炎在鼻腔分泌物中有真菌,可病理切片未發現真菌的存在,說明鼻竇粘膜未有真菌的侵襲。真菌性鼻竇炎的臨床癥狀有頭痛頭暈、鼻腔有異物、面部有酥麻感或疼痛感、鼻腔有異味、回吸涕中有血塊或血絲[3]。真菌性鼻竇炎的癥狀與鼻竇的惡性腫瘤和慢性鼻竇炎的癥狀類似,所以當質疑有鼻竇的惡性腫瘤和慢性鼻竇炎,卻通過檢查無法確診時,應考慮能否是真菌性鼻竇炎[4]。
鼻竇內窺鏡手術是新型的微創治療,患者術后病情恢復快,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相關研究,選取48例真菌性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鼻竇內窺鏡治療觀察臨床療效。結果顯示,48例患者經有效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后,治療有效率高達100.00%,其中治愈患者達到89.58%。提示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竇炎的有效性。汪東等對143例非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患者功能性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患者術后3個月VAS視覺模擬評分(3.9±1.0)分以及6個月VAS視覺模擬評分(2.4±0.9)分均明顯低于手術治療前。術后3個月 Lund-Kennedy計分(3.7±1.9)分以及6個月 Lund-Kennedy計分(1.6±1.4)分明顯低于手術前。研究結果充分顯示了功能性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本文研究表明對照組有效率為67.27%,觀察組有效率為92.73%,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45.4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1.82%,證明了鼻竇內窺鏡手術可以對真菌性鼻竇炎進行有效的治療,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術后感染小,操作簡單,安全性和有效性極高,運用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竇炎在臨床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偉,劉新梅,李志鋼.中藥“鼻炎清沖洗劑”治療真菌性鼻-鼻竇炎的觀察和護理[J].新疆中醫藥,2015,29(4):95-97.
[2] 裴沛.為真菌性鼻竇炎患者進行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6):214-215.
[3] 鄧世明,劉鐵陵,劉軍,等.鼻內鏡鼻竇開放術治療真菌性鼻竇炎臨床療效觀察[J].西部醫學,2015,27(4):538-540.
[4] 韓宇峰.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竇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