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云 金晶 孫會
【摘 要】
目的:研究人性化護理干預對提升新生兒舒適度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新生兒室住院患兒216例,根據其出生時間順序的差異進行分組,106例新生兒為一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新生兒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新生兒給予人性化護理。觀察比較效果。結果:觀察組中,新生兒在人性化護理干預后的睡眠時間長,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哭鬧次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新生兒在住院時間上,病情改善時間上以及疾病康復時間上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新生兒接受人性化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新生兒的哭鬧次數,提高新生兒的舒適度以及睡眠質量,對新生兒的病情康復起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新生兒;舒適度;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128-02
人性化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根據病人身心,社會文化需要而提供的人性化護理[1]。人性化護理干預實施在新生兒中,能大大提高新生兒舒適度,增加親生兒睡眠質量,降低新生兒哭鬧次數,加快新生兒的病情康復,現將人性化護理干預對提升新生兒舒適度的影響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新生兒科住院患兒216例,根據其出生時間順序的差異進行分組,106例新生兒為一組,對照組新生兒中男有50例,女有56例,其中順產58例,剖宮產42例,產鉗助產3例,側切有3例,哭鬧時長小于1天的有12例,1-2天的有70例,大于3天的有24例。觀察組新生兒中,男有46例,女有60例,其新生兒中,順產的有56例,剖宮產46例,產鉗助產3例,側切1例,哭鬧時長小于1天的有8例,1-2天的有66例,大于3天的有32例。
兩組新生兒在其進行性別、出生方式以及哭鬧時長等一般資料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異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新生兒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即給予生活護理、用藥護理、安撫性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具體內容為:
(1)組建專業督導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對新生兒相關信息進行詳細梳理后,制定出個性化干預內容,再將其發送至所有責任護士處。
(2)安排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對新生兒不同哭鬧做出分辨的方法,且護理人員及時處理其導致哭鬧的原因,新生兒如有有饑餓以及便后不舒服,穿衣過多或過少均會哭鬧,應依次給予喂乳,更換尿布濕,散熱或者保暖等方法進行處理,新生兒如有鼻塞、發熱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等情況發生時,應及時通知其主治醫生進行處理。
(3)按照新生兒的進食規律定制喂乳時間表格,并給新生兒喂乳后,把喂乳時間填在表格中,通過時間表,以便對新生兒的飲食時間有所掌握,便于護士更好的對新生兒進行護理。
(4)對長時間哭鬧的新生兒喂糖水,其后用奶嘴安排新生兒,并且給予撫,使新生兒有安全感,達到緩解新兒生的煩躁或者焦慮情緒。
(5)定時巡視病房,觀察新生兒的躁動情況,并詳細記錄,針對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護理部定期展開討論會,針對相關計劃的可行性,并給予落實。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新生兒在接受護理干預前、干預后的睡眠時長短,哭鬧次數進行觀察分析,同時對比兩組新生兒在監護病房的住院天數,病情改善時間長短以及疾病康復時間長短等疾病指標。
2 結果
2.1 哭鬧情況
對照組新生兒中,哭聲響亮婉轉的有58例,尖叫樣哭泣的有8例,驚哭的有16例,呻吟樣哭泣的有6例,哭鬧時伴隨口周煩躁、發紺的有6例,貓叫樣哭泣的有2例以及夜啼的有10例。
觀察組新生兒中,哭聲響亮婉轉的有68例,尖叫樣哭泣的有5例,驚哭的有13例,呻吟樣哭泣的有6例,哭鬧時伴隨口周煩躁,發紺的有4例,貓叫樣哭啼的有4例以及夜啼的有8例。
哭聲表現為響亮婉轉以及驚哭,是兩組新生兒的主要哭鬧特點,對比兩組新生兒的哭鬧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睡眠質量、哭鬧次數
對照組新生兒在接受護理干預前的睡眠時間、哭鬧次數依次為(16.25±1.5)h、(5.92±1.20)次,接受護理干預后的睡眠時間哭鬧次數依次為(18.96±2.30)h、(3.68±0.50)次。
觀察組新生兒在接受人性化護理干預前的睡眠時間、哭鬧次數依次為(17.00±1.43)h、(5.93±1.30)次,在接受人性化護理干預后的睡眠時間,哭鬧次數依次為(22.10±0.92)h、(2.62±0.38)次,兩組相比較,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3 新生兒的住院時間,疾病康復時間
經過人性化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新生兒病房的住院時間,疾病康復時間依次為(7.12±1.52)d、(10.19±3.11)d、均優于對照組在監護病房的住院時間(11.11±2.12)d,疾病康復時間(13.12±3.89)d<0.05。
3 討論
溫碧霞等發現[2],新生兒出現不適感,或者是受到精神沖動,內源刺激以及外源刺激時,通常會以哭鬧的形式來表達自身感受。新生兒在脫離母體之后適應外界環境的這一過渡時期會經歷生理及解剖學的重大改變,通常依靠哭鬧聲進行表達[3-4]。新生兒的哭鬧主要表達自己自體的不舒適,換句話來說,新生兒為了表達訴求或者某種信號時,常常會出現哭鬧不止這一行為,這一哭鬧行為將意味著對臨床護理工作有了比較高的要求。所以,給予新生兒有效的護理干預是不可缺少的。為了提高新生兒的舒適度,加快其病情的康復,人性化護理干預在降低新兒生哭鬧上展示了其顯著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接受人性化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新生兒的哭鬧次數,提高新兒生的舒適度,改善新兒生睡眠,對新生兒的病情康復起著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干預可較好地減少新生兒哭鬧,促進新生兒盡快康復,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 焦紅玲,人性化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4,14(11):355-356。
[2] 溫碧霞、林明誅、左雪梅,舒適護理模式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6.23(4):521-522。
[3] 庹春梅、陳靜、王莉等,產科新生兒轉科交接記錄本的設計與應用體會,當代護士,2015(1):30-31。
[4] 李玉俠,綜合護理干預在新兒生黃疸患兒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