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常莉
【摘 要】
在醫院的多個科室中,外科所收治的病患通常具有相對更危急的病情,因此外科護理工作相對較為復雜,存在多種風險因素。本文以外科護理風險為切入點,分析其多種風險要素,并據此提出外科護理風險防治的策略,旨在為外科護理實踐提供一點參考。
【關鍵詞】 外科護理;風險;因素;防范策略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130-01
外科,是各個層級各個類型醫院中最為繁忙的一個科室之一,呈現出病患數量多、病情復雜程度不一、病情較為急迫的特征。在外科科室,醫護人員不但需要及時為病患提供診斷治療,配合治療進行的后期護理更是不容忽視,優質的后期護理可以為病患康復提供保障。由于護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涉及儀器設備、護理人員等等的多項不確定因素,故而外科護理工作存在多種風險因素,一旦這些要素得不到妥善的控制就會影響護理效果和臨床治療成效。故而,梳理外科護理風險要素并據此制定出系統的、科學的防治策略十分必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資料和數據來源于某院外科收治的400例住院患者。在這400個樣本數據中,有254例為男性,有146例為女性;年齡分布為20-75歲,平均年齡為(48.9±4.3)歲。排除了具有肝腎疾病、心臟疾病、認知障礙等的患者。我們依據這些患者入院治療的時間將其劃分為兩組:一是常規組(200例);另一組為研究組(200例)。通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數據差異,確定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數據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于常規組的200例患者采取常規的臨床管理手段和常規的護理干預策略。例如入院健康教育、護理和出院指導;增強出現院內感染、操作失誤等問題的預防意識。對于研究組的200例病患則有針對性地對一般的臨床風險要素采取科學的、較為系統的、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主要是通過閱讀分析患者的臨床病例等基礎資料,在分析研究基礎資料的基礎上輔以調查方法掌握日常護理期間容易出現的多種護理風險,通過分析統計為風險管理提供參考。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風險的次數和概率。
1.4 統計方法
選擇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對文中獲得的多種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2 討論
在目前的護理質量的多個測量指標中,護理安全是最為重要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項,在臨床護理過程中,保障護理的安全環境,保障護理安全關系到多個環節。所以搭建一個科學合理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護理安全預警機制、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十分必要,這是醫護工作實踐的一個迫切需求,也是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在這一概念之中,護理安全干預的目標是通過多項系統的護理安全管理手段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專業業務水平,切實提高其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控制能力,以此支持護理工作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的轉型,并通過轉型控制護理缺陷事件,改善護理質量。此外,護理安全預警機制、應對機制的建立必須充分關注高位防范機制的設計,把握前段控制和后端反饋,不斷調整升級,保障護理安全管理效果。通過分析已出現的多種風險,梳理設計風險模型,并針對模型特點明晰易發人群和易發環節,提高特定人群和環節的監督和檢查。另外,各方面管理人員也需要關注物品質量、安全防護,把握多個環節,建設更為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以制度防風險。
2.1 外科護理的風險因素
(1)醫療設備與環境因素
首先是醫療設備導致的風險,在外科護理過程中,如果醫療設備性能不佳或處于非正常狀態就會引發意外風險,例如患者應用的平車、輪椅等設備,存在引起患者意外墜落的風險;急救救援設備出現突發性故障以至于延誤患者急救時間;呼叫設備故障容易引發病人急救不及時;此類情況還有麻醉咽喉燈故障、呼吸機故障等等。這些設備故障輕則耽誤病人急救時間,重則危及患者性命。此外,外科患者一般都行動受阻,故而陪護工作人員眾多,所以對護理環境的要求相對較高,這類要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醫院走廊亂放臨時物品;二是走廊、廁所等地面濕滑卻無防滑提示;醫院垃圾處理不妥當,存在感染源,導致環境污染;廁所或浴室沒有設置扶手;熱水供應處無警示標志;閑雜人員進出搶救室影響病人康復;這些問題或大或小,都在一定程度上對病人康復和維持良好和諧的醫患關系帶來了不利影響。
(2)護理人員因素
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專業水平、應急能力等多方面要素都可以直接影響護理工作的有效實施。下面是較為常見的幾種由護理人員導致的護理風險:一是護理人員缺乏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對護理工作重要性認識不清,存在工作散漫的問題,對病患態度冷淡。第二是有一些護理人員由于缺乏專業的培訓或護理經驗不足,在判斷力和應急力方面存在不足,在面對突發情況時難以應對,導致錯失最佳時機導致風險擴大,甚至引起醫患糾紛。三是在手術前期準備工作中,護理人員沒有完全執行醫囑,術前準備缺位或不完整,影響手術的順利和患者的救治。
(3)患者因素
臨床證明,一些病人由于自身身體狀況不佳或精神負擔過重,存在不自信的態度,憂心能否治愈、懷疑醫護人員隱瞞真實病情,憂心醫護人員是否會盡職盡責;也有部分病患或病患家屬對治療存在不現實的期望,如果發生病情反復或惡化的情況就會引發過激的情緒或行為,質疑醫院及醫護人員的治療水平,這種情況嚴重了就會引發醫患矛盾和糾紛。還有一些患者拒絕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方案,例如在禁食期食用東西或私自拔管等。
2.2 外科護理風險防范措施
(1)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醫護人員作為病患及醫師之間的一個中間主體,具有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是二者間信息傳遞的一個紐帶。而在外科護理工作中,由于外科護理的復雜性導致了外科風險控制難度的增加,因此對外科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控制、處理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手段入手:一是設置專業培訓班,對護理人員的急救護理、常規護理等多種護理類型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培訓。尤其是針對新入院護理工作人員,通過這種崗前、崗中培訓保障護理人員基本的知識、技能學習,重點關注護理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速度和判斷力。第二是通過和臨床醫師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明確醫師的需要,提高醫護配合的契合水平,特別注意醫護人員最先掌握患者病情及其變化過程中與醫師的及時溝通。三是著重增強醫護人員的法律知識和責任意識,不但要嚴格要求自己,端正工作態度,盡職盡責工作;而且要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四是通過系列的護理缺陷案例學習,分析梳理失敗案例的主要原因和控制防范機制,了解同類案例的主要特征并在工作中注意防范。
(2)加強專業理論及技術操作培訓
醫院管理人員需要監督促進醫護工作人員堅持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學習。可以通過定期的知識檢查,配合一定的獎懲機制提高醫護人員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組織院內人員的學習培訓,注意與其他醫院進行溝通合作,為護士提供多種多樣化的學習機會。設計分批分層的培養計劃,增強培訓的系統性和針對性,對于新入院的護士重視基礎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的積累和培訓;對于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老護士則重視新理論、新技能的提升性培訓。另外,動態跟蹤護理人員的成長學習經歷,對培訓工作進行自評估,并不斷調整改進。
(3)加強溝通,建立健康護患關系
近年來,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糾紛時有發生,這不但給社會和諧帶來了多種負面影響,也給醫院和醫護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怎樣建立并維持一個健康和諧的醫患關系是當前醫院工作人員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認為雙方的溝通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切入點,關注溝通的及時性、暢通溝通渠道、提高溝通有效性,為醫患雙方的互相尊重和理解提供可能,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和諧健康的醫患關系。一方面,護理人員應保持尊重、理解、關愛病人的理念,主動向病患及家屬解釋病情并解答疑問,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如有必要需要對病患進行心理疏導。在護理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關心愛護病患,提高護患二者間的信任。
3 結語
綜上所述,外科護理的安全管理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風險控制機制以及風險發生時的應對機制十分必要。在醫院的日常工作中,醫院管理人員應采取多種方法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專業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培養能力強、素質佳的醫護人員。注意病患及家屬的反饋,重視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共同控制風險因素,提高外科護理質量與效果。
參考文獻
[1] 鄭桑,趙華,陳云素,等.風險管理在臨床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26):3388-3390.
[2] 楊小翠.外科護理管理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9(26):82-83.
[3] 朱春玲,谷迎春,溫麗.外科護理潛在的護理風險及應對策略研究[J].當代醫學,2017,23(11):148-150.
[4] 余江,徐劍鋮,王振維.風險管理理論在醫院的應用和發展趨勢[J].重慶醫學,2014,10(23):89.
[5] 李松萍,魯維麗,許小柳.外科護理文書書寫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J].2013,15(7):278-279.
[6] 鄭朝敏,甘曉琴,聶智容,等.PDCA在手術室腔鏡器械送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滅菌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8):10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