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摘 要】
目的:探討持續性心理護理應用于心力衰竭患者護理工作中的實際效果。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持續性心理護理服務。結果:兩組心力衰竭患者護理前心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價結果對比均P>0.05,護理后研究組LVEDV、LVEF及WHOQOL-100量表評分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持續心理護理可顯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活質量改善效果,有利于保障其身心健康及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
【關鍵詞】 心力衰竭;持續性心理護理;心功能;生活質量;影響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160-01
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臟疾病的終末期階段,由于其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1],現已明確在對癥治療基礎上予以正確的護理服務對保障患者療效及預后均具有積極意義 [2],而針對其心理護理的研究內容尚少。基于此,本文將選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8年7月期間收治的9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探討持續性心理護理應用于心力衰竭患者護理工作中的實際效果,以期為提高其心功能、生活質量提供可靠依據,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90例心力衰竭患者中男51例、女39例,年齡49-89歲、平均(71.13±2.13)歲。90例患者經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對照組(n=45),各組上述相關數據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予以病情觀察、體征監測、遵醫囑給藥、配合檢查等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持續性心理護理服務,具體如下:①就診初期心力衰竭患者大多具有顯著的乏力、液體潴留、呼吸困難等癥狀,而生理不適將對心理情緒造成相應影響,護理人員應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就診環境,配合患者盡快入住病房并熟悉院內環境,主動詢問患者所需并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提供舒緩音樂、書籍等物品通過分散患者注意力緩解其身心不適感;②隨著治療的進行,部分患者可能并無法獲得顯著療效,將表現出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感以及對治療失去信心,消極情緒日益突出,護理人員應主動予以語言及肢體支持,通過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例舉既往成功治療病例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治療自信心及認知度,可聘請既往成功治療的同類型疾病患者來院舉辦座談會,除介紹其自身既往治療經驗外還可通過患者間溝通交流增強戰勝病魔自信心及對醫護人員信任感;③治療后期患者可能由于擔心疾病復發、死亡等產生焦慮、抑郁情緒,護理人員除向患者講解出院后注意事項及健康行為外,還可指導家屬為患者提供積極的生活、心理及飲食等支持。
1.2.2 觀察指標 ①心功能:記錄兩組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具體包括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等;②生活質量:利用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100)評價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變化情況,該量表涉及社會關系、心理、環境、生理、獨立性、精神支柱等內容,WHOQOL-100量表得分與被評價者生活質量呈正相關(量表滿分100分)。
1.3 統計學方法 兩組護理前后LVEDV、LVEF檢測值以及WHOQOL-100量表評分情況屬于計量資料,經x±s表示、t檢驗,數據傳入SPSS.19軟件,若檢驗結果顯示P<0.05則提示兩組對應數據對比差異存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心力衰竭患者護理前心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價結果對比均P>0.05(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LVEDV均較之前顯著下降,而LVEF及WHOQOL-100量表評分則較之前顯著提高,各組護理前后上述數據對比P<0.05,研究組護理后心功能及生活質量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兩組護理后數據對比P<0.05,如表1。
3 討論
心臟舒張、收縮功能障礙,靜脈回心血量無法獲得充分排除,靜脈系統將表現出血液淤積,而動脈則將導致血液供給不足,心臟循環受阻并最終引發心力衰竭 [3]。相關資料統計認為 [4],現階段我國35-74歲人群中具有高達0.9%的心力衰竭發生率,發病后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
研究表明 [5],既往臨床接診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療原則在于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而在此過程中實施的常規護理配合則大多側重于確保順利實施相應治療及檢查措施,往往并未過多關注患者心理狀態。近年來隨著臨床護理理念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臨床護理人員意識到心力衰竭患者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僅不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還可能通過影響機體神經、內分泌等系統對其治療效果、預后造成的相應影響。研究顯示 [2],心力衰竭患者不同階段將表現出并不相同的心理特點,因此持續性心理護理理念應運而生并已廣泛應用于心力衰竭護理服務中。持續性心理護理不同于以往常規心理干預,其主張在臨床不同治療階段針對患者實際心理特征因人而異提供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的心理護理,最終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負面心理狀態、提高其治療效果及預后 [4]。本文通過分組研究認為,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持續心理護理后,該組心功能、生活質量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僅提供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此結論與楊慧 [5]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應用持續心理護理可顯著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活質量改善效果,有利于保障其身心健康及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值得今后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秀明. 心理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分析[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6(33):210-211.
[2] 李偉超.心理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癥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6,37(05):1260-1261.
[3] 白惠敏. 分級心理護理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中的作用[J]. 中國實用醫藥 ,2015,10(23):259-260.
[4] 羅春志. 分析持續心理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今日健康 ,2016,15(10):22-26.
[5] 楊慧. 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改善心功能的效果觀察[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5,21(20):3083-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