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摘 要】
目的:分析高血壓患者護理中運用健康教育結合心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間60例高血壓患者,實施隨機數表分組:傳統組(n=30)、結合組(n=30),傳統組實施傳統護理,結合組實施健康教育結合心理干預,分析對比不同護理方案對患者病情及疾病認知狀況的影響。結果:結合組患者護理后舒張壓、收縮壓水平較傳統組明顯降低(P<0.05),結合組患者護理后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較傳統組明顯升高(P<0.05)。結論:對高血壓患者護理中運用健康教育結合心理干預可提升血壓控制效果。
【關鍵詞】 高血壓;護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185-01
高血壓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類型,該病臨床發生率較高,且可引起患者腎臟、眼部、心腦血管等多臟器及組織并發癥,影響患者身體健康,也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低下,給社會及家庭帶來極大負擔。不斷提升患者血壓控制效果,積極預防嚴重并發癥發生是改善高血壓患者預后的關鍵。高血壓患者多存在負面情緒及不良生活行為,易影響血壓控制效果。為此,選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間60例高血壓患者實施了健康教育結合心理干預,現實施效果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間60例高血壓患者,實施隨機數表分組:傳統組(n=30)、結合組(n=30)。傳統組中含有男15例,女15例;患者年齡 46-80歲,平均年齡63.5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3年;結合組中含有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63.4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2年。傳統組與結合組患者一般基線資料獨立樣本檢測結果符合對比研究標準(P>0.05)。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內容。
納入標準:實施臨床檢查,并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確診為高血壓患者[1];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排除標準:存在慢性疾病患者;存在嚴重合并癥及并發癥患者;精神、認知、溝通、意識障礙患者。
1.2 方法
傳統組實施傳統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用藥護理、血壓檢測、基礎飲食建議等。
結合組實施健康教育結合心理干預:①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疾病基礎知識宣教、用藥知識宣教、生活知識宣教,可通過一對一宣教、開展知識講座、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進行宣教,根據患者理解能力,采取通俗語言耐心向患者介紹高血壓的發病影響因素、發病機制、常見并發癥、預后等,并耐心為患者解答疾病相關的疑問;耐心向患者介紹嚴格按醫囑用藥與血壓控制之間的關系,并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向患者介紹相關降壓藥物藥理知識、用藥方案,并指導患者學會血壓自測,保持血壓穩定,降壓過程中避免血壓大幅度下降,用藥后2h盡可能加強休息,預防體位性低血壓;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習慣,并根據患者實際生活狀態為患者進行針對性飲食、運動、作息指導,指導患者日常飲食保持低脂低熱量,加強高蛋白攝取,控制鹽攝取<3g/d,戒煙戒酒,定期定飲,避免過飽;指導患者根據體能進行適量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避免運動過量;指導患者合理作息,禁止熬夜[2]。②心理干預:耐心向患者介紹情緒對血壓的影響,指導患者日常生活避免情緒大幅度波動,可針對患者實際心理狀態實施針對性疏導、鼓勵,引導患者進行情緒宣泄、正確看待疾病、積極面對生活,并積極幫助患者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為患者創設良好的治療環境,向患者介紹血壓控制良好病例,消除患者治療顧慮。
1.3 觀察指標
①隨訪3個月,分析對比不同護理方案對患者血壓的影響。
②分析對比不同護理方案對患者疾病認知狀況的影響。評價內容包括飲食知識、運動知識、作息知識、血壓測定方法、高血壓誘因及并發癥知識。
1.4 數據統計
用SPSS20.0軟件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血壓水平,t檢驗。用率表示認知率率,檢驗,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結合組患者護理后舒張壓、收縮壓水平較傳統組明顯降低(P<0.05),結合組患者護理后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較傳統組明顯升高(P<0.05)。
3 討論
當前臨床研究尚未明確高血壓病因,臨床研究發現高血壓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年齡因素、生活習慣因素、藥物因素、精神及環境因素、其他疾病等相關因素存在關聯[3]。因此,積極控制高血壓病情影響因素在患者疾病控制中具體重要意義。健康教育是通過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促進人類樹立健康意識、改變不良生活行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類型[4]。心理干預是針對負面情緒實施的針對性心理疏導、心理調控護理模式[5]。本次研究中結合組患者護理后舒張壓、收縮壓水平較傳統組明顯降低,說明實施健康教育與心理干預結合可提升患者血壓控制效果。本研究中結合組患者護理后疾病知識知曉率較傳統組明顯升高,在健康教育中,針對患者疾病知識、生活知識、用藥知識、血壓測定等多項內容實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壓防控及治療的認知,對于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減少不良生活行為對血壓的影響,并可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進一步保證用藥效果;此外,經心理干預過程可減少情緒波動對血壓的影響,并可在進一步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提升療效,減輕心理壓力,達到良性循環效果[6]。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患者護理中運用健康教育結合心理干預可提升患者疾病認知及血壓控制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石磊,王棟,權偉,等.藥物結合心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抑郁情緒和生活滿意度的影響[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5,57(3):297-300.
[2] 黃玉蓉,施永華.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在社區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1):270.
[3] 王應君.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在社區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8):140-141.
[4] 可可托木古麗·孜亞汗.健康教育結合心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14):311.
[5] 郭亮.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在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6,6(12):253-254.
[6] 王運連,唐秋牧.心理干預及健康宣教對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心理彈性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6,37(8):94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