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博
【摘 要】
目的:探討日常護理干預在胃病患者護理中的作用及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抽取本院近階段接收的胃病患者80例,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按照常規護理方法,研究組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癥狀改善情況予以對比。結果:研究組的各項指標都要優于對照組,這種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胃病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療效果,之于患者的康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臨床上應用此種護理干預措施極為可行。
【關鍵詞】 胃病患者;護理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197-01
引言:胃病主要包括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竇炎等,在臨床上這些病癥都十分常見,患者的身心都遭受著巨大的痛苦,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有所下降。為了實現對胃病患者的有效護理,緩解其身體上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下面將對胃病患者的日常護理干預措施加以討論,希望能夠幫助患者早日擺脫疾病困擾,使其恢復健康的體魄,擁有美好的人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近期就診的胃病患者中隨機抽取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齡23~62歲,平均年齡(43.28±3.76)歲。研究組和對照組人數各為40例,在對照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42.72±4.42)歲,采取常規護理方法;在研究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44.09±3.54)歲,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兩組患者在統計學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對比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運用常規方法進行護理,如用藥護理、環境護理、身體護理等,研究組患者采用護理干預措施,需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對患者飲食、生活和精神的干預,具體實施要點如下所示:
1.2.1 飲食干預
首先,督促患者定時定量的進食,在規定時間內無論是否感到饑餓都要適當的攝入食物,以促進胃部消化酶的分泌。一日3餐必不可少,早餐和中餐要吃好,晚餐8分飽即可,睡前2小時不宜吃東西,從而減輕胃腸負擔。其次,胃病患者應戒除煙酒、咖啡、茶飲,食物應以容易消化為主,禁止吃生冷、辛辣、油炸和刺激性食物,還要多吃新鮮瓜果蔬菜,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保持營養均衡,促進胃黏膜的修復。最后,早晨起來空腹喝一杯水,寧可在飯前飲水也不要在飯后立即飲水,這會極大的影響到胃部的消化功能;進食過程中要細嚼慢咽,利用唾液的消化功能來減輕胃部負擔,以達到對胃黏膜的保護目的。
1.2.2 生活干預
糾正胃病患者不良的生活作息習慣,指導患者在飯前便后洗手,檢查食物是否在保質期內,水果和蔬菜要洗凈后才能食用,嚴防病從口入,確保患者服用藥物與食物不發生相克。病房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天氣漸冷以后要提醒患者適當增添衣物,以免患者身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病情加重。護理人員還要提醒患者多多注意休息,不可貪黑熬夜,充足的睡眠能夠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對于胃部功能恢復大有助益。此外,適當的鍛煉也有助于身體機能的恢復,能夠讓胃腸功能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因此要鼓勵患者經常進行體育運動,年齡大的患者可以打太極拳、跳廣場舞,年齡小的則可以慢跑、瑜伽,尤其是在飯后不應或躺或臥,而是要慢走一段時間,這會讓胃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加的顯著。
1.2.3 精神干預
作為與患者距離最近的醫務工作者,護理人員要經常與患者溝通,向患者普及胃病知識,讓他們了解疾病的形成機理、主要癥狀,傳授患者自我護理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護水平。有些患者長期飽受胃痛的折磨產生了暴躁、易怒、焦慮、抑郁的心理,需要護理人員能夠發自內心的關愛患者,根據患者的喜好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如播放電影和音樂,或者安排病癥相同的患者進行交流,這些都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讓他們的情緒保持穩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也會更高,那么胃病患者的恢復情況就會愈發的喜人。
1.3 觀察指標
治療周期持續2個月,療程結束后將治療效果劃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總有效率=(治愈人數+顯效人數+有效人數)/每組人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對照組胃病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和康復的人數為26人,總有效率65%,研究組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和康復的人數為37人,總有效率92.5%,研究組患者恢復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眾所周知,“民以食為天”,人們每天都要攝入大量的食物,而胃部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場所,也是比較容易患病的器官,如果人們的飲食習慣不佳,吃的食物不易消化,或者飯后進行了激烈運動,都有極大的可能會引發胃病,不僅會讓人們感到胃部脹痛、惡心,甚至還會腹瀉、便血,給胃病患者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一般來說,不同的胃病其誘發原因和治療方法都有著明顯的差異,護理人員采取的護理干預措施也要因人而異,以便于給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滿足患者的一切合理需求,營造和諧的醫患關系,展現一個醫務工作者的基本素養。
大多數胃病患者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胃病需要長期的調理,并按照醫囑進行治療才能夠收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胃病嚴重的患者要及時給予藥物治療,針對病情較輕的患者可以慢性調理,并通過飲食方面的干預,逐漸培養胃病患者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合理進食。同時,引導患者要形成科學的生活作息規律,這樣能夠防止疾病突發,提高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胃腸器官不僅是消化器官,還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內分泌器官,胃腸道中存在內分泌細胞,可分泌胃腸激素,調節消化腺。如果長期精神抑郁,情緒低落會通過大腦皮層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導致胃黏膜血管收縮,胃腸功能紊亂。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胃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陳濤英.系統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及胃潰瘍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04)
[2] 李福榮.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