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存鵬 朱新萍
【摘 要】
目的,針對我院的呼吸內科的慢性支氣管病人的臨床治療進行分析,探討其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在2018年2月到2018年8月之間的80名慢性支氣管病人作為研究的對象,將這些病人根據隨機分組的方法為對照組與觀察組,針對其中的的對照組采取的是常規的治療方法,而觀察組則采用的是呼吸內科的治療方法,結合兩組病人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分析采取呼吸內科治療方法針對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效果。結果,兩組病人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顯示,采取呼吸內科治療方法的觀察組其治療效果明顯的高于對照組的常規治療方法。結論,針對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采取呼吸內科的治療方法具有非常明顯的治療效果,在我國的臨床上值得廣泛的推廣使用。
【關鍵詞】 慢性支氣管炎;呼吸內科;治療效果;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239-01
引言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帶動了醫療技術與醫療設備的加強。生活中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數量明顯的增加。其中慢性支氣管炎是呼吸道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而這一疾病也是呼吸內科臨床治療中比較多見,這是一種支氣管粘膜、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病人生病之后主要的表現就是出現喘息、咳痰以及咳嗽等情況。這些都會影響病人的身體質量與生活的水平。此次研究主要是針對呼吸內科的規范化的治療措施做出對應的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本次分析的是我院在2018年2月到2018年6月之間的80名慢性支氣管病人進行研究分析,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這兩組病人中各有40名病人,其中的對照組中有男性病人22人,女性病人18人;病人中年齡最小的病人有42歲,年齡最大的為77歲,病人的平均年齡為62.5歲。另外的觀察照中有男性病人23人,女性病人17人;病人中年齡最小的病人有41歲,年齡最大的為78歲,病人的平均年齡為63.2歲。兩組病人的基本資料比較,都滿足研究的標準,分組過程中也沒有涉及到統計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的常規治療方法
針對其中的對照組采取常規的治療措施就是根據我國傳統的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方法,也就是一般的抗感染治療方法,對于這種治療措施的應用需要根據病人的身體體質特點采取不同的抗感染性藥物,第一,先對病人的痰液等實施樣本培養,之后再根據病菌的類型,判斷病人的過敏情況。通常情況下一般人適用于第一類和第二類藥物。而病情較為嚴重的適用于第三類藥物。針對病人的身體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
1.2.2 觀察組的呼吸內科治療方法
另外的觀察組病人則是在常規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選擇呼吸內科的治療方法。除了使用抗菌性的藥物之外可以使用霧化吸入的治療方法,同時使用匹多莫德藥物。具體的方法就是將0.4G的匹多莫德與生理鹽水進行溶解之后加入到霧化器中,使用生理鹽水主要是為了達到將藥物稀釋的效果。在使用氧氣進行連接,通過氧氣將藥物送入到病人的病灶處,同時控制霧化的時間與速度。一般的霧化時間需要20分鐘左右。這種方法可以將藥物直接用在病灶處,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操作簡單、便捷。
1.3 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病人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記錄、整理、分析,結合治療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如果病人的臨床病癥全部消失,并且身體的各項治療都達到了正常就可以判定為治療顯效;如果病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后臨床的癥狀有所好轉,身體的各項生命指標也出現了明顯的改善,則判定治療效果為有效;但是如果病人經過治療之后的臨床癥狀依然存在沒有發生改變,身體的治療也沒有變化,嚴重的甚至發生了惡化的情況,這樣判定為治療效果為無效。結合這一判定的標準,對病人的治療情況實施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比較
其中的對照組其臨床的治療有效率為70.00%,而觀察組的病人治療有效率為97.50%。兩組病人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明顯,具體的情況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針對兩組病人的一段時間治療之后,其治療的臨床癥狀出現了明顯的消失情況。而觀察組病人出現的癥狀改善時間也明顯的短于對照組病人,其治療的效果明顯,具體的對比分析見表2。
3 討論
在我國呼吸道疾病的治療中慢性支氣管炎屬于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根據以前的臨床治療中顯示,使用藥物與治療方法具有很多種。此次針對的是呼吸內科的規范化治療方法,針對兩組病人的治療有效率與臨床癥狀恢復時間進行對比分析。由于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癥狀表現不具有標志性,很容易與其他的肺部疾病發生誤診的現象。所以,臨床需要針對這一疾病的臨床表現與身體體征、臨床經驗等結果進行綜合的分析,從而避免發生誤診的現象。另外,常規的治療慢性支氣管炎,一般選擇使用的藥物就是抗菌性治療,但是近些年我國對于抗菌性藥物的廣泛使用造成了細菌的耐藥性明顯的增強。使用類似藥物之后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采取呼吸內科的規范化治療方法針對抗感染治療中,主要提倡的是使用霧化治療方法,通過霧化將藥物直接送達到病灶的位置,這樣可以增加治療的效果。另外,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一般不需要進行住院治療,因此病人對藥物的依從性與生活習慣等都會影響到臨床的治療效果。所以,增加一些院外的指導也是非常關鍵的,通過這些干預性的治療,提高病人的治療依從性,確保治療效果的提高。
綜合上述的內容,針對我國的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方法,采取常規的治療效果不如使用呼吸內科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可明顯的改善病人的治療有效率,并縮短治療時間,這對于我國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在我國的臨床疾病只來哦中也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治療中被廣泛的使用。
參考文獻
[1]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54-58.
[2] 陳偉偉,雷勵,黨惠嬌,等.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19):3683-3685.
[3] 遲巖,懷麗梅,趙鑫亮.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點[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6,11(12):1137-1139.
[4] 郭英.社區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藥狀況調查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5):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