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昌運
【摘 要】
外傷性結直腸破裂是臨床中常見的且較嚴重的急腹癥,發生此類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力的作用,尤其是車禍,高空墜落或者是遭受過重壓等。該病的處理難度較為復雜,且若沒有及時對該疾病進行處理則會引發一系列的并發癥,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目前,臨床上處理外傷性結直腸破裂的較為理想的方式是實施急診處理,而且成效顯著,對于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 外傷性;結直腸破裂;臨床急診處理;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296-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傷性結直腸破裂的發生率也逐年上升,由于該類疾病的發生通常比較突然,多出現在意外事故、車禍、高空墜落等緊急情況之下,同時患者病情多較為嚴重,所以在臨床中多需要及時采取急診手術治療[1]。由于外傷性結直腸破裂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對于外傷性結直腸患者采用正確的急診處理有利于延長患者的生命時長,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2]。
1 外傷性結直腸破裂的發病機制
1.1 結直腸破裂的發病機制
結直腸破裂的發病機制大多因為工農業生產外傷、交通事故、生活意外及打架斗毆所致結直腸腸壁全層穿透性損傷,而常見損傷破裂多表現為腹部閉合性損傷[3]。由于直接外傷或骨盆骨折所致的直腸穿孔稱為直腸損傷,也是結直腸破裂的發病原因與機制[4]。
1.2 結直腸破裂的表現
結直腸的血液供應來源是結腸附近的動脈總支,當外傷性結直腸破裂時,往往都會出現供血不足的現象。穿透性結直腸損傷后的主要變現為傷后劇裂的腹痛,有局部或彌漫性腹膜炎、發熱等表現,或著是從開放傷口流出糞便樣腸內容物[5]。非穿透性結直腸損傷,臨床表現較復雜,常見的癥狀亦為突發腹痛,但也有少數患者無腹痛等反應的產生,這類患者多數是發生在左半側結腸的損傷,特別是老年患者,是由于左側結腸內糞便干結凝固,糞便、糞液不容易流入腹腔內導致腹膜炎產生,導致對腹腔的刺激減少[6]。外傷性結腸損傷早期,腹痛和腹膜炎癥狀的表現可不明顯,側腹壁或后腰部有壓痛,有時可觸及皮下氣腫、惡心、X線氣腹癥等是常見的結直腸穿孔、破裂腹腔感染的癥狀[7]。出現糞性腹膜炎或彌漫性用腹膜炎時可表現明顯腹痛、腹脹,體溫升高等嚴重感染、及全身炎癥中毒癥狀,此時診斷并不困難。
2 臨床急診處理的效果及應用價值
2.1 臨床急診處理效果
臨床急診處理是指對診斷外傷性結直腸破裂患者進行急診剖腹探查手術,術中對腹腔徹底沖洗、對結直腸裂傷口進行常規的操作,如消毒、修整、縫閉等,或對穿孔腸段進行根治性切除術,結直腸斷端吻合[8],近端結腸或回腸單口造瘺,以達到糞便轉流目的,促進結直腸穿孔、破裂口或吻合口愈合。臨床急診處理效果較為良好,能夠及時的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清理腹腔污染,促進炎癥控制及減輕全身炎癥中毒癥狀,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2.2 臨床急診處理的應用價值
由于外傷性結直腸破裂病癥發生的時間不固定,且嚴重者發生結直腸破裂后可導致嚴重腹腔感染及嚴重全身中毒癥狀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及時對患者進行診斷及急診救治顯得尤為的重要[9]。對于此類疾病必須采取急診手術治療的方式進行,在治療過程中,單純采取對結直腸裂傷口進行修整、縫閉及根治性切除手術,出現并發癥幾率較高,嚴重的影響了患者救治成功率及生活質量,因此采用近端回腸或結腸造口術與病灶根治性切除術的急診處理治療方式,可明顯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且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0]。
綜上所述,由于時代的發展,使得外傷性結直腸破裂的發生率逐漸增多,由于及時的診斷、急診手術治療與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能夠及時的對患者進行急診手術治療對于患者來說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1]。臨床急診處理是指在病灶根治性手術的基礎上實施近端回腸或結腸造口手術,且治療效果較為明顯,有效的控制腹腔感染癥狀及全身炎癥中毒癥狀,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2],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對治療整體的滿意程度,改善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關系,能夠使醫護人員對待工作更加積極,主動性及工作效率都得到了顯著提升[13]。
參考文獻
[1] 閆飛虎, 曹光材, 劉小雙,等. 結腸鏡非透視下自擴張金屬支架在處理梗阻性結直腸癌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 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 2016, 23(4):293-297.
[2] Kataoka Y, Minehara H, Kashimi F, et al. Hybrid treatment combining emergency surgery and intraoperative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for severe trauma.[J]. I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 2016, 47(1):59-63.
[3] 趙玲玲, 徐國賓, 王國洪,等. 分子標志物檢測在篩選轉移性結直腸癌靶向治療獲益人群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7,40(4):326-330.
[4] 張洪印. 術前放化療在局部晚期結直腸癌患者中的應用及敏感性預測研究進展[J].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7, 26(3):380-385.
[5] 劉力行, 聶時南, 劉云,等. 創傷后自發性低體溫急救處理現狀與臨床問題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6):725-729.
[6] Amiel I, Simon D, Merin O, et al. Mobile in Situ Simulation as a Tool for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rauma Treatment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 Journal of Surgical Education, 2016, 73(1):121-128.
[7] 劉暉, 朱賢章. 置入支架后擇期手術與急診手術在梗阻性結直腸癌中的對比研究[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7, 20(3):184-187.
[8] 閆飛虎, 卞承玲, 趙曉光,等. 結腸鏡非透視下金屬支架置入序貫手術治療梗阻性結直腸癌的臨床研究[J]. 臨床外科雜志, 2017, 25(8):617-620.
[9] Willenbring B D, Lerner E B, Brasel K, et al. Evaluation of a Consensus-Based Criterion Standard Definition of Trauma Center Need for Use in Field Triage Research[J].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2016, 20(1):1-5.
[10] 石磊, 趙偉, 周宇,等. 腸道支架置入術與急診手術治療急性梗阻性結直腸癌療效的Meta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 2016, 19(8):941-945.
[11] 陳俊杰, 賴亞棟, 李東升,等. 腸道支架及腸梗阻導管治療急性左半結直腸癌性梗阻的研究[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6, 33(4):252-254.
[12] 孫文靜, 沈小春, 王軍,等. 內鏡治療和介入治療在非靜脈曲張性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中治療價值的回顧性分析[J]. 胃腸病學, 2017, 22(8):486-489.
[13] 周帆, 周易, 張春麗. 內鏡下結直腸息肉摘除術后急診出血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安徽醫藥, 2016, 20(3):541-543.